提升机电控培训_第1页
提升机电控培训_第2页
提升机电控培训_第3页
提升机电控培训_第4页
提升机电控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机电控技术培训

讲课人:赵海涛洛阳九亿重工第一届培训班提升机电控培训大纲系统及主回路简介PLC介绍三菱编程软件的应用电路板的调试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电控系统主回路介绍户内高压开关部分高压换向部分动力制动部分转子串电阻部分图1:高压开关柜系统图2:高压换向,动力制动及转子回路1.户内高压开关部分户内高压开关部分由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真空断路器、微机综保装置以及弹簧操动机构组成.(见图1)我们使用GN-12系列户内高压隔离开关(以下简称隔离开关)为额定电压10KV,三相交流50HZ的户内装置,作为有电压而无负载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之用。高压断路器为ZN28-12系列真空断路器,是三相交流50HZ额定电压12KV的户内装置。主回路应注意的问题高压断电后首先将隔离开关断开,放电后方可操作。正反向及线路接触器吸合必须同步,如不同步必须调同步。正反向接触器连锁必须良好。动力制动吸合时真空接触器先吸合,空气后吸合;释放时空气先释放真空后释放。动力制动可控硅位置不能改变。转子电阻参数的计算:转子额定电阻:RN=U2N/1.732I2N

其中:U2N—电机转子额定电压

I2N—电机转子额定电流五级电阻启动计算:(一般用于低压系统)△r1=1.75RN;△r2=0.3RN;△r3=0.2RN;△r4=0.1RN;△r5=0.04RN.八级电阻启动计算:(一般用于高压系统)△r1=1.4RN;△r2=0.5RN;△r3=0.3RN;△r4=0.2RN;△r5=0.12RN.△r6=0.07RN;△r7=0.04RN;△r8=0.02RN注:每级计算的电阻值均为一相电阻值。举例说明电动机型号及参数型号YR400-8功率(KW)185转速(rpm)735U1N(KV)0.38I1N(A)361U2N(V)332I2N(A)335RN=U2N/1.732I2N=0.5772△r1=1.75RN=1.001;△r2=0.3RN=0.1717;△r3=0.2RN=0.1144;△r4=0.1RN=0.0572;△r5=0.04RN=0.0229.PLC的组成FX2N系列PLC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

CPU进行逻辑运算,并协调整个系统工作。2.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编程程序及监控运行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及数学运算的过程变量及其他所有信息。3.电源包括系统电源、备用电源及记忆电源。4.输入/输出单元输入单元用来进行输入信号的隔离滤波及电平转换;输出单元用来对PLC的输出进行放大及电平转换,驱动控制对象。我们使用的是继电器型输出:负载电流大于2A,响应时间为8—10ms,机械寿命大于10的6次方。根据负载需要可接交流或直流电源。5.通讯接口它是PLC与外界进行通信的通道。如与个人电脑、扩展接口及其他通信设备。PLC的特点1.学习PLC编程容易2.控制系统简单,更改容易,施工周期短。3.系统维护容易。PLC控制的优越性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只能进行开关量的控制,而PLC即可进行开关量控制,也可进行模拟量控制,还能与计算机联成网络,实现分级控制。在PLC的编程语言中,梯形图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原理十分相似,沿用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件符号,仅个别地方有些不同。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组成的器件不同继电器控制线路是有许多硬件继电器组成的,而PLC则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本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其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因物理性能疲劳、尘埃的隔离性及电弧的影响,系统可靠性大大降低。PLC采用无机械触点的逻辑运算微电子技术,复杂的控制由PLC内部运算器完成,故寿命长、可靠性高。2.触点的数量不同继电器的触点数量少,一般只有4—8对,而“软继电器”可供编程的触点数有无限对3.控制方法不同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通过元件之间的硬接线来实现的,控制功能就固定在线路中。PLC控制功能是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的,只要改变程序,功能即可改变,控制非常灵活。4.工作方式不同在继电器控制线路中,当电源接通时,线路中各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在PLC中,各“软继电器”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接通中,每个“软继电器”受制约接通的时间是短暂的。三菱FX2N系列PLC

输入继电器用“X”表示,输出继电器用“Y”表示。“X”和“Y”的编号由PLC基本单元固有地址号和按照与这些地址号相连的顺序组扩展分配的地址组成。这些地址号使用八进制数。

FX2N系列PLC,输入继电器“X”的地址编号范围是X0—X377,共256个。

FX2N系列PLC,输出继电器“Y”的地址编号范围是X0—X377,共256个。作用和功能:

输入端子是PLC从外部开关接受信号的窗口。在PLC内部与PLC的输入端子相连的输入继电器(X)是一种光绝缘的电子继电器,它有无数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这些常开常闭触点可随意使用。X不能用程序驱动,也就是说X是无线圈只有触点型的继电器,其触点状态取决于外部的物理开关状态。

输出端子是可编程控制器向外部负载发送信号的窗口。输出继电器的Y的外部输出触点在PLC内与该输出端子相连。Y有无数的常开触点与常开常闭触点在PLC内都可随意使用。Y也有一个线圈,当驱动该线圈时,其相应的触点会动作;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PLC输入和输出接线如下图所示,PLC的输出有很多COM端,比如COM1、COM2、COM3等,不同的COM端在PLC内部是不连通的,目的是适应外接不同电压的负载。下图程序与传统继电器的逻辑电路相似,K1接在PLCX4端子,作为启动按钮开关,K2接在X5端子,作为停止按钮开关,控制输出继电器Y3的动作。PLC常用软元件介绍1.辅助继电器(M)一般用途(默认)M0—M499,共500点停电保持用(默认)M500—M1023,共524点停电保持专用M1024—M3071,共2048点特殊用M8000—M8255,共256点

PLC内有许多M,其线圈可由PLC内的各种软元件的触点驱动,这类型的M有无数的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在PLC内可随意使用。但是M触点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外部负载只能通过Y驱动。2.数据寄存器(D)一般用途D0—D199,共200点停电保持用途D200—D511,共312点停电保持专用D512—D7999,共7488点特殊用D8000—D8255,共256点变址用V0—V7,Z0—Z7,共16点数据寄存器是存储数值数据用的软元件。数据寄存器的结构:单个数据寄存器都是16位,最高位为符号位(1为负,0为正),也可将相邻两个数据寄存器组合,构成32位数据寄存器,最高位为符号位(1为负,0为正)16位数据寄存器能存储的数值范围是:-32768--+32767.32位数据寄存器能存储的数值范围是:-2147483648--+21474836373.计数器C16位顺计数器0—32767一般用C0—C99停电保持用C100—C19932位顺/倒计数器-2147483648—+2147483647一般用C200—C219停电保持用C220—C235C251是双向双输入高速计数器,可以计加减脉冲数。4.定时器(T)地址编号按十进制数分配100ms一般用途T0—T191,共192点100ms(﹡)T192—T199,共8点10ms,一般用途T200—T245,共46点1ms中断累计型T246—T249,共4点100ms累计型T250—T255,共6点“﹡”中的定时器除具有一般用途定时器的功能外,还可以用于子程序和中断程序。常用的指令1.传送类指令MOV2.比较类指令CMP比较指令ZCP区间比较指令3.四则运算指令ADD加法指令SUB减法指令MUL乘法指令DIV除法指令SQR求平方根运算指令4.程序流程控制指令CJ跳转指令CALL子程序调用5.高速处理SPD脉冲密度6.基本指令SET置位指令RST复位指令举例说明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1.弹簧机构合不上闸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储能后按合闸按钮合闸线圈动作但储能弹簧未释放;另一种是按合闸按钮后弹簧释放但未能合上闸。前者的原因可能是释放杆未能完全释放,需调节六方轴的间隙(一般为两毫米),后者可能是保持杆未能保持上,原因可能是杆轴弹簧脱落。这种故障到车间详细学习。2.电机正向运行正常,反向运行启动电流过大一种原因接线错误,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反向接触器不同步吸合,造成电机缺相运行,需调整接触器间隙。3.正、反向接触器吸合不上从正、反向接触器的整个控制回路分析,确定是哪一部分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