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_第1页
课时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_第2页
课时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_第3页
课时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_第4页
课时3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1832年和维勒合作提出“基团论”:有机化合物由“基”组成,这类稳定的“基”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1838年李比希还提出了“基”的定义。专题一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有机物中的“基”包括两类,一类是烃基,另一类是官能团。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如甲基、乙基),一般用R-表示。官能团决定着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分类依据。有机物中的基团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它们是不带电的,必有某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不可以独立存在。有机物的性质可以看作是各种基团性质的加和。例如:—COOH具有酸性

—NH2具有碱性①核磁共振氢谱氢原子种类不同(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也不同②红外光谱作用: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作用: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等效氢原子的类型和数目。

二、现代化学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③质谱法等1、核磁共振仪的应用原理

核磁共振中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可以推知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多少。分子式为C2H6O的两种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你能分辨出哪一幅是乙醇的1H-NMR谱图吗?请与同学交流你作出判断的理由。

分子式为C2H6O的两种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

核磁共振氢谱H—C—O—C—HH—C—C—O—HHHHHH

HH

H峰的面积与H原子个数成正比例1、下图是某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CH3CH2OHB.CH3CH2CH2OHC.CH3—O—CH3D.CH3CHOC练习.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A、HCHOB、CH3OHC、HCOOHD、CH3COOCH3A问题探究:下列有机物中有几种H原子以及个数之比?2种;9:11种3种;3:2:14种;3:2:1:6CH3-CH-CH3CH3CH3-C-CH3CH3CH3CH3-CH2-CH-CH3CH3CH3-CH2-OH练习、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若在1H-NMR谱上观察到氢原子峰的强度为3:3,则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若给出峰的强度为3:2:1,则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2、红外光谱的应用原理

当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时,分子中的化学健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红外光谱仪2红外光谱法例如下图是乙醇的红外光谱图:[例2]下图是一种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的红外光谱谱图,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O—CC=O不对称CH3CH3CH2COOCH3或CH3COOCH2CH3[练习]有一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确定分子结构,请写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

C—O—C对称CH3对称CH2CH3CH2OCH2CH3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方法质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用高能电子流轰击样品,使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由于它们的相对质量不同而使其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也先后不同,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质谱仪100806040200203040502729314546CH3CH2+CH2=OH+CH3CH=OH+CH3CH2OH+质荷比相对丰度/%乙醇的质谱图:最大分子离子的质荷比越大,达到检测器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荷比:碎片的相对质量(m)和所带电荷(e)的比值例.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是让极少量的(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6+、C2H5+、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设H+的质荷比为β,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右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甲醇B甲烷C丙烷D乙烯

B拓展视野诺贝尔化学奖与物质结构分析(2002年)引入了核磁共振光谱学观察到了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真面目。美国芬恩日本田中耕一瑞士维特里希蛋白质分子DNA分子拓展视野诺贝尔化学奖与物质结构分析

斯德格尔摩时间10月9日,北京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B.芬、日本科学家KoichiTanaka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伍斯里奇。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约翰.B.芬和KoichiTanaka的研究工作“发展了生物宏观形态的鉴别和结构分析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库尔特.伍斯里奇的褒奖辞中则称“他在测定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中,引入了核磁共振光谱学”。

资料卡:手性分子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左右手互为镜像手性分子结构图手性分子

如果一对分子,它们的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为对映异构体。有对映异构体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在碳原子上时,形成的化合物存在对映异构体。其中,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丙氨酸的结构模型

丙氨酸分子CH3-CH-COOHNH2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α–氨基酸都是手性分子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A.CCl2F2B.CH3—CH—COOHC.CH3CH2OHD.CH—OH

CH2—OHCH2—OHOHB课堂练习A.OHC—CH—CH2OHB.OHC—CH—C—ClC.HOOC—CH—C—C—ClD.CH3—CH—C—CH3

HClOHBrOHClHBrBrCH3CH3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B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往往具有旋光性。例如:L-丙氨酸可使偏振光向右旋转,D-丙氨酸则可使偏振光向左旋转。镜像,不仅仅是你熟悉的一个生活现象。

用于测手性化合物旋光性的偏振计及其原理

课堂练习3.指出手性碳原子:CH3-CH-COOHOHCH3-CH-COOHNH2CHOHCBrClCHBrCl

COOH拓展视野诺贝尔化学奖与逆合成分析理论

科里(EliasJamesCorey),美国有机化学家,生于1928年7月12日,科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工作,30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合成了几百个重要天然化合物。这些天然化合物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合成难度很大。1967年他提出了具有严格逻辑性的“逆合成分析原理”,以及合成过程中的有关原则和方法。他建议采取逆行的方式,从目标物开始,往回推导,每回推一步都可能有好几种断裂键的方式,仔细分析并比较优劣,挑其可行而优者,然後继续往回推导至简单而易得的原料为止。按照这样的方式,一个有机合成化学家就不需要漫无边际的冥想,而不知从何着手了,因为他的起点其实就是他的终点。科里还开创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合成设计。这实际上是使他的“逆合成分析原理”及有关原则、方法数字化。由于科里提出有机合成的“逆合成分析方法”并成功地合成50多种药剂和百余种天然化合物,对有机合成有重大贡献,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机理与方法有机化学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反应机理如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

通过实例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甲烷氯代反应机理的研究

化合物分子在光或热等条件下,共价键发生均裂,形成具有很强反应活性的单电子原子或基团,它们可与其他反应物分子作用,生成新的游离基,引发链式反应。1、化学方程式与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问题解决1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光取代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

注意:1.将氯气先用光照,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甲烷混合,不生成甲烷氯代产物。2.将氯气先用光照,立即在黑暗中与甲烷混合,生成甲烷的氯代产物。3.甲烷用光照后,立即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不生成甲烷氯代产物。解: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氯气经光照而产生的氯自由基已销毁。此时再将氯气与甲烷混合,没有自由基引发反应,不生成甲烷氯代产物。解:甲烷分子中C─H键较强,不会在光照下发生均裂,产生自由基。1818OOCH3—C—OH+H—O—C2H5CH3—C—O—C2H5+H2O浓H2SO4问题解决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H2SO41818OOCH3—C—O—C2H5+H2O

CH3—C—O—H+C2H5OH酯的水解反应机理2、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练习:某一元醇C2H6O中氧为18O,它与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86B.88C.90D.92拓展视野诺贝尔化学奖与同位素示踪法

海维西(GeorgeHevesy),匈牙利化学家,1885年8月1日生于布达佩斯。海维西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弗赖堡大学。1911年在曼彻斯特大学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研究镭的化学分离,为他日后研究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物打下了基础。海维西主要从事稀土化学、放射化学和X射线分析方面的研究。他与F,帕内特合作,在示踪研究上取得成功。1920年,海维西与科斯特合作,按照玻尔的建议在锆矿石中发现了铪。1926年海维西任弗赖堡大学教授,开始计算化学元素的相对丰度。1934年在制备一种磷的放射性同位素之后,进行磷在身体内的示踪,以研究各生理过程,这项研究揭示了身体成分的动态。1943年,海维西任斯德哥尔摩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同年,他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推进了对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的理解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45年后海维西人瑞典国籍。海维西发表的主要专著是《放射性同位素探索》。海维西于1966年7月5日在德国去世,享年81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