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_第1页
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_第2页
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_第3页
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_第4页
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粤现代文阅读之必考题2023/1/151、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

4题

约16分考试题型:2、题型以选择题、表述题出现。第1页/共40页2023/1/15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1、注意文章题目如《诗与直觉》《创新与想象》《完美与残缺》如《保护我们城市的传统》《再倡中国传统评点方法》《中国是决定世界食品价格的关键》如《散文家不是匠》《孔子只是一个符号》如《“国学”谈》《论勇气》(驳论文)2、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3、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第2页/共40页2023/1/15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2、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如:2008《诗与直觉》1段:读诗、写诗都要见到诗的境界(主旨)

2段:直觉与知觉(分类)

3段:直觉见出诗的境界(作用)

4段:直觉的知与知觉的知及灵感的生成。(关系、灵感)

5段:诗的境界与意象(境界、意象)

第3页/共40页2023/1/15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3、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标记:标段落、标句子、标词语。

标句子是指标注中心句、关联句、过渡句(或段)。中心句所在的位置常常是段首或段尾。关联句要重点关注因果句(具有概括作用)、转折句(提示重心作用)和递进句(明确层次作用)。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或揭示下文作用。

标词语重点标注关键词和虚词。关键词是指论述的中心话题或承载信息量较大的词汇。虚词要尤其关注副词、连词和指代词。比如表时间的“将、正在”,表范围的“一些、全、都”,表推测的“可能、大概、也许”,表各种句意关系的“因此、但是、假如、如果、而且”,表顺序的“首先、其次、第一”等。第4页/共40页2023/1/15客观题如何做题?第5页/共40页2023/1/15解题过程

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1.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2.对照比较:

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

3.排除确认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第6页/共40页2023/1/15选择题答题要求:明确考点找准答题区间巧用排除法了解干扰项的特点第7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式:1.过于绝对2.以偏概全3.混淆时间4.无中生有5.张冠李戴6.因果颠倒7.强加因果8.答非所问(07年广东高考客观题2)第8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法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1、过于绝对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第9页/共40页2023/1/152、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设误方法【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第10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法

一是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二是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3、混淆时间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例11.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第11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法【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凭空捏造4、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第12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法5、张冠李戴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l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彼此不分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第13页/共40页2023/1/15设误方法6、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例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第14页/共40页2023/1/15温馨提示:一、具备两种心理2、仔细;1、专注;二、注意思路方法第15页/共40页2023/1/15

解读示范

高考阅读题必答题第16页/共40页2023/1/1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⑴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12-A)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12-B),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第17页/共40页2023/1/15

⑶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12-C)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第18页/共40页2023/1/15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第19页/共40页2023/1/15

⑷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4题)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14题)第20页/共40页2023/1/15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12-E)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第21页/共40页2023/1/15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第22页/共40页2023/1/15⑸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2-D)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第23页/共40页2023/1/15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ACB“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错误;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应为“逻辑思维”;

E“职业痴呆”并非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判断错误。)第24页/共40页2023/1/15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答案:D(答非所问。)第25页/共40页2023/1/15主观题如何做?第26页/共40页2023/1/15方法小结⒈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⒉辨明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

⒊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第27页/共40页2023/1/15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三、论述类文本的高考考点第28页/共40页2023/1/1508年高考广东卷《诗与直觉》,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此题考察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考察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第29页/共40页2023/1/15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文章的基本观点、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及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某一片断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第30页/共40页2023/1/15高考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建议】:此类可以这样设题: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这种题目是考察考生运用材料或取舍材料的能力的,一般是回答不行,如果是插叙文字,它具有充实文章内容,帮助刻划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如果是举例论证或说明,那就是论证或说明是否充分的或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本题)的问题。如果是抒情议论的文字,那就可能是过渡的问题。答题时应该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1页/共40页2023/1/15分析概括类考题的常见设问形式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3、概括文意回答某某问题。如:《诗与直觉》第4题:“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第32页/共40页2023/1/15高考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建议】:此类题目一定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把握作者的情感趋向,答题时先有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地去答,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想说而没有明说的意思,自圆其说,不可就字面意思作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3页/共40页2023/1/15要点概括型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及步骤:

一、锁范围,定信息二、分层次,圈要点三、看赋分,配答案四、炼语言,分条答第34页/共40页2023/1/15后期的对策:1.适当增加阅读一些美学、文艺学文章,特别是理论性的文章,扩大阅读范围;2.加强议论文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能够按照作家表达思想的思路或逻辑顺序去筛选信息,或者归纳内容要点。第35页/共40页2023/1/15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句子的含义1、什么是重要概念?什么是重要句子?2、如何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1)重要词语的理解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常见的是比喻;另一类是重要概念。对于前一种,就需要化虚为实;后一种一般用下定义的方式求得答案。如《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第3题: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相比,有哪些“闪光点”?如《散文家不是匠》第4题:文中最后一“古器”“绿锈斑驳”“表面鲜亮的油漆”各指什么?如《教养指数和文明的疾病》第3题“自我整容”和第四题“昂贵”的理解。第36页/共40页2023/1/15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以及重要句子的含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