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基隆市立安乐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前言中说:“我敢说,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下列说法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A.“平等”比“自由”更重要

B.寻求“平等”,更要捍卫“自由”C.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

D.“自由”必须与“平等”紧密结合参考答案:B2.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因素不包括(

A.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

B.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根本上的动摇参考答案:D3.“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题干材料“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说明,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并没有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不选;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故排除D项。4.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之间的这种关系说明了是一种利益的关系,这就使得依靠宗法血缘关系来选官的这一制度逐步在瓦解,C选项正确。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的思想被一些统治者接受,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A选项排除。韩非子指出的君臣之间的这种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与诚信之间无关联,B选项排除。儒家确立正统思想地位,是在西汉汉武帝之后,时间不正确,D选项排除。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参考答案:D6.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古巴导弹危机C.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瓦解参考答案:C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参考答案:C8.某部著作中说:“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这部著作最可能是A.“九十五条论纲”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参考答案:C《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开启宗教改革序幕的代表作,抨击基督教神权,反对人民起义和暴动,故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作品,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没有明确提出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当管理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时,人民可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康德的作品,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主张思想自由,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人民可以废除任何他们想废除的东西,没有也不可能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人民”,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任何拒不服从公众意志的人,集体就要迫使他服从”,意思是人民在公共意志的基础上订立社会契约,大家都应遵守。9.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们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专制的政治斗争

B.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参考答案:A10.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欧洲绘画、雕塑作品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成就。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哀悼基督》中的圣母因基督的不幸遭遇而表情悲哀深沉,表现了母性的慈爱,这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艺术中的体现。所以应选C。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成就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A.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B.向社会主义过渡C.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参考答案:考点:C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反革命实力猖獗,被推翻的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各种武装力量破坏新生政权;国际帝国主义集团一方面出兵直接侵犯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的情况下实行的,因此其目的是对付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AC两项在十月革命时就已经实现,应排除.B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应排除.故选D.12.中国唐朝人余道安在《海潮图序》中记载:“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往之……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在物理学上的合理解释是A.惯性定律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万有引力D.量子力学参考答案:C“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体现的是潮汐现象,潮汐现象反映的是万有引力的原理,C正确;AB不符合题意,排除;D属于微观世界的理论,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联系所学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解答。1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B.“以工代赈”措施C.“混合经济”模式

D.“福利国家”制度参考答案:D14.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参考答案:D15.据统计,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600余人,到2006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参考答案: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65-2006年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A项正确;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是一国两制。16.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参考答案:B17.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B18.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即多达50余个。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这种现象()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清末立宪活动的影响.解答: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立宪团体、创办报刊、开展国会请愿运动,这些活动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立宪派并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A、B两项错误.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故选D.19.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参考答案:B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知行合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0.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C.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判断是基本依据

D.广泛开展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参考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外交政策调整为不结盟、对外开放。故符合题干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解题关键是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新中国初期为冷战需要而采取的结盟政策到新时期基于对战争与和平的判断而采取的不结盟政策。21.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

B.孟德斯鸠C.洛克

D.卢梭参考答案:B22.诸子百家下列主张或观点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体现出积极进取精神的是(

)A.无为而治

B.制天命而用之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人不能战胜自然参考答案:B23.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天人感应理论是罪己诏下达的,理论根据,但不是主要意图,排除A;罪己诏的下达,能够强化君主专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民心,排除B;罪己诏,主要是皇帝协调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利用封建迷信思想来欺骗民众,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对臣民的教化功能,排除C;罪己诏的下达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缓解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统治秩序,D正确。24.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参考答案: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一面认为君主代表天来统治天下,人们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另一方面又认为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分析可知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君主的权利,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25.1915年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说:“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毋庸讳言者也。”这表明陈独秀A.对资本主义深刻揭露,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立场C.其思想已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所怀疑参考答案:D26.“知足常乐”源于古代哪家思想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无为而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故选C;儒家主要主张仁爱,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知足常乐”思想无关,排除ABD。27.2014年的深圳举办了纪念“轮船招商局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的活动,在下列论文中最为切题的是:A.《近代珠江三角洲的水事管理新格局》B.《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C.《晚清官督商办企业制度的流变与困境》D.《试论一九四六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参考答案:C28.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市易法参考答案:B29.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生主义参考答案:D30.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参考答案:D晋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由王族建立的诸侯国,与周天子存在血缘关系。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受宗法制正统观念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是合理解释,排除ABC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英]霍布斯鲍姆(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加入一战的原因。(3分)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前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3分)为什么在1939年美国中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分)

材料三

罗斯福说“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而我有一节花园浇水用的皮带管,我不会在救火前对他说:老兄,这根水管花了15美元,你将按价付款才能使用……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管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罗斯福1940年12月国会演说材料四

二战中,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从1941年到1945年,实际给苏联的军用物质约为1600万吨,总价值102亿美元。(3)材料三中,罗斯福说“假如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主要喻指什么?(1分)“皮带管”喻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4分)

参考答案:(1)一战前,美德关系已经十分紧张;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保证贷款归还;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侵害美国利益;参战可以扩大美国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3分)(2)孤立主义的影响;外交需要;经济利益。(3分)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全世界国家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3)“我的邻居房子着了火”喻指英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皮带管”喻指武器、弹药等战争物资。(2分)背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法国沦陷,英国受到德国的空中打击;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德国扩张威胁日益加剧,德国法西斯势力空前嚣张,美国认为德国是最大威胁。(4分)略32.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参考答案:考点: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分析:本题考查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解答: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不论在何时始终坚持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天下”并不是指天人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计算器的演变古代最原始的人造计算工具是算筹,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是算盘。

近代早期162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根据对数原理发明了对数计算尺,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它一直使用到袖珍电子计算器面世。

19世纪前期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器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力的计算器。

19世纪中后期1886年美国统计学家制造了第一台可以自行进行加减四则运算、累计存档、制作报表的制表机,这台制表机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使预计10年的统计工作仅用了1年零7个月就完成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20世纪中期1946年,ENIAC诞生。其特点就是采用电子器件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同以往的计算机相比,ENIAC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21世纪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论题: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计算器演变阐述:古代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计算工具简单,以算筹为主;近代早期随着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