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丁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5:82.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SO42-、NO3-、Ba2+、Cl- B.Cu2+、Na+、NO3-、K+C.K+、CO32-、NO3-、Cl- D.H+、Ba2+、K+、NO3-3.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A.加水稀释NaOH溶液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液,D.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H2O(H2O2)鉴别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BN2(O2)除杂通过灼热的木炭粉CCO(CO2)鉴别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DKCl(KClO3)除杂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A.A B.B C.C D.D5.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加网罩可降低酒精着火点B.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C.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6.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水B.炽热的炭层C.澄清石灰水D.灼热的氧化铜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汽油挥发 C.干冰升华 D.食物变质8.“变化观与平衡观、质与量的研究”等化学思想随时渗透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科素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铁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最不活泼B.2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8克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质量相等的金属铁比铜含的原子个数多D.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跟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9.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10.加州花园大火引发了人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雨棚的着火点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可延长燃烧时间11.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2.达菲(C16H31N2PO8)是目前用来治疗禽流感患者的重要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菲由五种元素组成B.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1个氮分子C.达菲中五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6:31:2:1:8D.达菲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1)实验中首先加入试剂是_____。(2)试从加入药品的种类、顺序及发生的化学反应等角度来解释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_____。14.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_____。(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_____,A溶液与B溶液分别是_____和_____。(5)如果只用两种金属丝和一种溶液,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则所需要的金属和溶液分别是_____。15.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16.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1)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可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的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H2。(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可用C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____。(4)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用E装置能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瓶内不放任何物质,CO2从a端通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B瓶内装满水,a端连接导管伸入量筒,O2从b端通入,测量O2的体积C瓶内盛有可以吸水的液体,气体由导管b端进入,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1.00×10-4mg/L。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现将某装修后居室内空气样本1L通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样本中的甲醛完全反应消耗KMnO4的质量为6.32×10-4mg。(1)1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1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加热63.2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56.8g.将剩余固体溶解、过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2)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是_________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因向溶液加入硝酸钾g,或蒸发掉水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丁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是唯一反应物,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丁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C、甲、丙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因此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过程中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8%-30%):(41%-25%)=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2、C【解析】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显碱性,含有OH-。A.SO42-与Ba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Cu2+与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K+、CO32-、NO3-、Cl-与OH-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D.H+与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3、B【详解】A、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pH值会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加,溶液饱和后,一定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的质量会增加,待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应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B。4、B【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5、D【详解】A、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加网罩可提高火焰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A错。B、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紫红色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紫红色铜和二氧化碳,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B错。C、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反应前氧化铜中铜元素+2价,反应后铜为单质化合价零价,不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错。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可以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作用是尾气处理,D正确。故选:D。6、D【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除去CO,故A错误;B、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一氧化碳不与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却与碳反应生成CO而被除去,除去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B错误;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O不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却会因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被除去。除去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故C错误;D、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气体CO夺取氧化铜的氧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不但可以除去CO气体,且把气体CO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D【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详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汽油由液体变成气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容易升华,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食物中的有机物会腐败变质,生成多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8、D【详解】A、钢、铁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最不活泼,A正确。B、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18克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正确。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相等的金属铁比铜含的原子个数多,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跟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也相等,D错误。故选:D。

9、B【解析】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B.10、B【详解】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环境温度,并不是升高着火点,错误;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避免用水灭火造成书籍被水泡湿损坏后果,正确;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错误。故选:B。11、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228:19:98: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故选B。12、A【详解】A、达菲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等五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B、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不含有氮分子。故选项错误;

C、达菲中五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31:2:1:8,不是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D、达菲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能够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有氮元素和磷元素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盐酸加入盐酸时,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气球体积不变,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过程中气球体积不变,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详解】(1)实验中首先加入试剂是盐酸。(2)加入盐酸时,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气球体积不变,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过程中气球体积不变,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14、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Cu+2AgNO3=2Ag+Cu(NO3)2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Cu>AgCu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铁丝、银丝和硫酸铜溶液【解析】(1)由于金属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物的薄膜,所以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4)由丙实验方案可知,若采用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A溶液与B溶液分别是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5)若采用两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与两种金属单质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即选择金属铁和银,盐溶液是硫酸铜溶液。15、AC或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未将试管横放,将石灰石垂直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应选C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石灰石置于隔板上,关闭止水夹,用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有二氧化碳生成,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可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未将试管横放,将石灰石垂直加入;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铜网上应盛放石灰石(或大理石),广口瓶中应盛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使测量的体积偏小,故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16、长颈漏斗B2H2O22H2O+O2↑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CaCO3+2HCl=CaCl2+H2O+CO2↑CO2+Ca(OH)2=CaCO3↓+H2OAB【详解】(1)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可选用序号为B的固-液发生装置来制取H2。(3)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制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可用C装置收集O2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