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页(共18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2.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3.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4.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登山运动员在珠峰顶要把饭烧熟,应该()A.用猛火煮 B.用高压锅煮 C.用小火慢慢煮 D.用薄壁铜锅煮6.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 B.明矾、水、石英 C.萘、铁、松香 D.水晶、食盐、黄金7.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8.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9.下列情况中,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不会沾上“水雾”而变模糊的是()A.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B.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室内 C.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靠近碗口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10.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11.如图所示,下列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早上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 B.上课时写字的粉笔越来越少 C.中午阳光下的积雪慢慢化成水 D.课间时窗户玻璃被打碎12.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对其原因,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较快 B.树叶里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 C.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地形宽旷,不利于散热1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14.妈妈在发烧的小阳身上擦酒精,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其依据是()A.酒精液化时吸热 B.酒精汽化时吸热 C.酒精液化时放热 D.酒精汽化时放热15.如图所示,草叶上露形成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及能量转移是()A.液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二、填空题16.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成水蒸气。17.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选填氧、氢、氮)沸点液态氧﹣183℃液态氢﹣253℃液态氮﹣196℃18.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撑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再挂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使衣服尽快晒干。三、实验题19.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5989898(1)在图甲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并对图象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②。(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②。21.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505356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请你在图乙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你判断的依据是。四、计算题22.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解答】解:吹气使水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收热量,使水温迅速降低。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B。故选:B。2.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解答】解: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B。3.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解答】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故选:D。4.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50℃,所以A说法正确。B、AB段物质应是液态,故B错误;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A。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登山运动员在珠峰顶要把饭烧熟,应该()A.用猛火煮 B.用高压锅煮 C.用小火慢慢煮 D.用薄壁铜锅煮【解答】解:A、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水一旦沸腾温度保持不变,用猛火煮,温度不会升高,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气压随高度而变化,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水一旦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会升高,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所以选用高压锅,故B符合题意;C、用小火慢慢煮,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用薄壁铜锅煮,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 B.明矾、水、石英 C.萘、铁、松香 D.水晶、食盐、黄金【解答】解:A、塑料、沥青、蜂蜡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明矾、石英都是晶体,水是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C、萘、铁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D、水晶、食盐、黄金都是晶体,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凝固、放热 D.熔化、吸热【解答】解:春天地面、墙壁温度比较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墙壁,使之变得湿漉漉的,也就是“回潮”现象,属于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故选:B。8.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解答】解: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故选:A。9.下列情况中,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不会沾上“水雾”而变模糊的是()A.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B.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室内 C.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靠近碗口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解答】解: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会使镜片变得模糊;A、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外气温,水蒸气会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带着眼镜的人进入热气腾腾的室内,镜片的温度低于室内气温,水蒸气会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时,眼镜过于靠近碗口,由于镜片的温度低于汤中冒出的热气,水蒸气会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镜片的温度高于气温,水蒸气不能放热,不会液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解答】解: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B、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缩短加热沸腾时间,水的温度仍为100℃,并不能降温,方法不可行;C、降低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此方法是可行的;D、增加容器内气压,水的沸点会升高,此方法是不可行的;故选:C。11.如图所示,下列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早上打扫卫生时尘土飞扬 B.上课时写字的粉笔越来越少 C.中午阳光下的积雪慢慢化成水 D.课间时窗户玻璃被打碎【解答】解:A、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物质状态不变,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故A错误;B、上课时写字的粉笔越来越少,是由于摩擦力和分子引力的作用,粉笔的质量和体积减小,该过程中粉笔的状态不变,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故B错误;C、积雪慢慢化成水,固态雪变为液态水,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态变化中的熔化现象,故C正确;D、玻璃被打碎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变化,状态不变,仍为固态,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故D错误。故选:C。12.夏天,坐在湖边的树底下,风吹来人感到凉爽。对其原因,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大,湖水吸热温度升高较快 B.树叶里水蒸发带走大量的热 C.风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地形宽旷,不利于散热【解答】解:A、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不合题意。B、液体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符合题意。C、有风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快,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不合题意。D、地形宽旷,与空气的接触面大,加快了蒸发加快散热。不合题意。故选:B。1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解答】解: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错;B、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C、停火后水蒸发的速度其实还没有沸腾时的快,再者,“白气”属于液化,而蒸发属于汽化,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并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C错;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正确。故选:D。14.妈妈在发烧的小阳身上擦酒精,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其依据是()A.酒精液化时吸热 B.酒精汽化时吸热 C.酒精液化时放热 D.酒精汽化时放热【解答】解:酒精是液体,酒精擦在身上,变成了气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故选:B。15.如图所示,草叶上露形成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及能量转移是()A.液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解答】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选:D。二、填空题16.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升华成水蒸气。【解答】解:冰雪是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17.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氢。(选填氧、氢、氮)沸点液态氧﹣183℃液态氢﹣253℃液态氮﹣196℃【解答】解: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逸出,沸点越高,越晚逸出;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氢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氢、氮、氧。故答案为:氢。18.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撑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温度;再挂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使衣服尽快晒干。【解答】解: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晾干,是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蒸发的。把衣服挂在阳光下是通过提高衣服(水)的温度来加快水的蒸发。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使衣服尽快晒干。故答案为:表面积;温度;流动速度。三、实验题19.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解答】解:找一温度计,找一棉花球沾上酒精,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室温,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5989898(1)在图甲中,(b)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a)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6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象,并对图象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减少水的质量;②提高水的初温。【解答】解:(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3)在时间和温度图象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由图象知: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根据Q=cm△t知,水的比热不变,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故答案为:(1)(b);(a);(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②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②提高水的初温。21.在探究海波和蜡熔化规律时,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505356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1)根据上表的实验数据,现已绘制出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甲),请你在图乙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海波和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海波,你判断的依据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解答】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IEEE 8802-1DC:2025 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DC: Qual
- 【正版授权】 IEC TS 62257-301:2025 EN Renewable energy off-grid systems - Part 301: Generators - Integration of solar with other forms of power generation within hybrid power systems
- 初中数学相交线第1课时++相交线(教学课件)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6 section B
- 儿童生长发育全阶段特点与指南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9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2383-2014粉状染料 筛分细度的测定》
- 图文转换-202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解析版
- 完形填空暑假提升练 (15空) 含答案-2025年新高一英语暑假专项提升(译林版)
- 2025年甘肃省工会系统招聘工会工作者183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宿迁沭阳县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西藏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水彩画基本知识课件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税收征收管理法条例模拟试卷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吉林省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排污许可审核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高职汽车销售全套教学课件
- 仪表联锁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