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_第1页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_第2页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_第3页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_第4页
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突破聚焦: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三次科技革命、工业化与城市化山西专用热点1.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当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2023年9月3日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将来。《巴黎协定》为2023年后的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明确了方向,标志着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在形成。3.2023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放射升空。4.国务院发出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构造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构造的重要抓手。5.其次届联合国环境大会5月2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线索一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主要成果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核心技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发明及发明家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富尔顿发明汽船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机车汽车、飞机高铁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影响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二)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项目当时中国概况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在专制统治下,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政治上: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掠夺原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上:逐渐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潮第二次工业革命清政府对于西方先进技术持排斥态度,尽管爱国科学家颇有成就,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民族资本主义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曲折发展(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加快了侵略和瓜分世界的步伐(2)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与思想第三次科技革命由于各种原因最初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改革开放后迎头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导航系统等线索二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时期为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奕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积累了生产经验,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随着列强在华开矿设厂,一部分官僚、地主阶级和商人也投资于近代企业,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被誉为“民族工业的春天”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后来的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1953年实施的“一化三改”,确定了工业化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束缚,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工业依次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重要研发中心(二)中国近现代城市化进程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绵延不断的战争,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非常缓慢,不仅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而且大部分新兴城市多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的经济政治命脉多控制在列强手中抗日战争时期因抗战的需要,东部许多企业纷纷迁往西南地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经济中心的大迁徙,使西南地区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国初期随着农村包围城市和全国的解放,大批解放军进入城市。“一五计划”期间,农村大批青年进入工厂车间,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城市化发展。大批知青和下放干部返城。高考恢复和发展,一批批农村学生入城。城市集市贸易的开放等吸引农民进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化发展加快速度。城市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线索三世界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世界历史上的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工业化历程

概况(1)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殖民扩张和掠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3)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开端。它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在能源、材料、交通工具等领域有了突破性发展,而且产生了远距离信息传递、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新兴行业。城市化、工业化、电气化加速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特点(1)时间长,经过两次工业革命。(2)对外扩张掠夺。(3)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存在问题(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手段野蛮,充满血腥。(2)工业革命时期对国内工人剥削严重,阶级矛盾激化。(3)蒸汽时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4)工业化造成工业化国家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世界贫富分化严重社会主义经济的工业化历程

概况(1)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和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斯大林工业化建设:制定工业化总方针,通过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把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服务,发展滞后。(2)时间短,速度快。(3)国家指令性计划。(4)没有开拓海外市场存在问题(1)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比例严重失衡。(2)企业没有活力。(3)造成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西方的城市化进程(1)奴隶制城邦的发展(如:雅典的繁荣强盛)。(2)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3)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特别是蒸汽动力的产生,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使新兴城市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4)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城市人口拥挤;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英国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起步最早和首先完成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完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和进行海外殖民掠夺的基础上法国法国的城市化始于19世纪初,由于大量存在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较慢美国美国的城市化始于19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是:西部存在着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吸收了大量的人口。美国在1920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德国德国城市化虽然起步晚,但是速度快、城市改革比较彻底日本日本依靠政府扶持干预,工业化发展很快,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后完成俄国俄国受落后农业的影响,经济发展滞后,城市化的进程相对迟缓1.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科技制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进展。(2)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3)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4)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是怎样生疏的?(1)乐观影响:①科技制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进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②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④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消极影响:①战斗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②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③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等。④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玩耍等。3.科技转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潜在危急”,谈谈人类应当如何应对科技的潜在危急。(1)科技进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肯定的危害,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应当留意经济进展的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协调好环境与经济进展的关系,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2)我们应当加强伦理道德的建设,在应用科技成果时,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不应过分依靠科技产品。用长远的眼光去对待科技进展与人类进展的关系。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人类遇到了哪些问题?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交通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2)对策:①坚持可持续进展,这是帮助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弊端中摆脱出来,走向新文明的一个有效途径。加强环保投资,爱护有限资源。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展,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1.(2023·乐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转变了世界的面貌,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表解历史表3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材料一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A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B(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大事,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学问,在答题卡上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2分)A:电力的广泛应用;B:信息时代(或电子时代)。(2)图1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消失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图释历史材料二其次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科学与技术严密结合;学科穿插渗透;科学技术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法运用材料三九年级(1)班安迪、王凯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安迪:“工业革命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王凯:“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3)材料三中安迪、王凯同学对历史大事的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评价:不正确;理由:他们没有将工业革命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存在片面性。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进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根底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转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构造,开头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联政权为杠杆,承受特别手段从本国农业积存工业化资金,用行政方法对资源、劳动力进展重新配置,承受优先进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的推动现代化。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古老的中国开头了自己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1949-1978年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第一个五年打算为标志,中国开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20世纪50年月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缘由。从手工工场到工厂。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促进资本原始积存,供给了海外市场和劳动力;机器的制造和使用等。政府主导;牺牲农业;优先进展重工业;实行经济打算;强调经济进展的高速度。重工业得到进展,实现了工业化,转变国家落户的面貌;造成经济进展比例失调;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乐观性不高。实行单一公有制或高度集中治理体制;优先进展重工业。工业根底薄弱;严峻国际环境;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董思思《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城市人口(%)21%27%52%农村人口(%)79%73%48%材料二面对大量在圈地运动中失地进城“打工”的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