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李娟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都没有。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真奇怪,雨从哪里来的呢?摔在地上有五分钱镍币大小,砸在脸上更是梦一样的痛觉。风呼啸着从天边奔来,苞谷地动荡不停。雨点有一阵没一阵地洒着,后来越下越大。天气炎热,风势不减。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自从打完草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这里的碎草更多,带刺的灌木丛中,铁丝网上,道路拐弯处,遗落得到处都是。我们不停地左右开弓,不一会儿就码了齐腰高的一垛。这么多怎么拿得回去呢?我站在旁边想了又想,对我妹说:“分成四次,我们一人抱一堆走,两个来回就拿完了……”我妹也站在旁边想了想,一弯腰,把那堆草整个儿抱起来就走……我就只好跟在后面,一路上捡她身后掉下来的碎草。今天的任务还多着呢,我们还得一人拎一条编织袋,走进林荫道对面的田野里去拔新鲜草。刚才的草料是用来储存到冬天的,而家里的鸡鸭还在等着今天的晚饭。风依然很大。这样的天气最好了,没有蚊虫。在这样的大风里它们那小翅膀飞不起来,也就不用因为它们钻进耳朵而吓得要死。平常田野里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所以才说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我们一人扛一只袋子往回走,迎风穿过这片美丽平坦的田野,远处的林荫道像是等了一百年一样。里面停着我们的自行车。回到家,我妈说:“啧!今天捡了这么多!两个人一起干到底不一样啊。”我老老实实地承认:“哪里哪里,我是去当啦啦队的。”再说说鸡吃草的情景。这群鸡跟债主似的,一个个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把五只可怜的野鸭子在脚下踩来踩去,根本靠不到食槽旁边。有的鸭子不知怎么的居然也在槽子边挤到一个位置,还没下嘴,突然看到左右前后全是鸡,立刻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跑掉,四处乱跳,寻找同伴。不知鸭子为什么这么怕鸡,它们明明长得比鸡大。这些鸡可狠了,从小就会啄人,疼得要命。由于嘴尖,一个个特能挑食。鸭子就笨得不可思议了。每次都要等鸡们吃得神清气闲了,才敢蹭到槽子边上,而且还努力地装作不经意的样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不迭排成一条队逃跑。其实鸭子有时也很令人烦恼。我们在鸡棚里放了一只小铁盆给大家饮水。每次注满水后,鸭子们总要跳进这方狭小的水域游上几圈过干瘾。游就游呗,可它们还要扎猛子。有时候这小小一盆子水里居然能挤进去三四只鸭子,把盆子挤得满满当当。明明一动都不能动了,却仍扭着身子假装游泳。害得鸡们围着盆子干着急,一口水也喝不到。鸭子最有意思了,我妈叫:“鸭!”它们就“啊!”地回答一声。我妈要是叫:“鸭鸭!”它们就:“啊!啊!”我妈:“鸭鸭鸭!”它们:“啊!啊!啊!”(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到自行车,透露了家中贫苦,所以“我”与妹妹外出拔草也就理所应当,妹妹那么能干好强也与此有关。B.文章第三段作者写到家里养鸡鸭和小毛驴,不仅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家境,还为后文写“我”和妹妹去捡草做了铺垫。C.文中对“风雨”的描写,既让读者感受到新疆拔草时节自然环境的特点,又直接表现出“我”与妹妹积极乐观的心态。D.文章结尾对鸡鸭的描写活灵活现,如写鸡“上蹿下跳,脸红脖子粗”,鸭子“扭着身子假装游泳”,富含农村生活气息。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因生活艰辛而生的懊恼苦闷。B.本文在叙事时使用第一人称,不仅使文章所写拔草捡草的事情真实可信,而且给人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C.作者结构文章,以拔草为主线,脉络清晰,虽偶尔岔开话题,叙述其他事件,但仍形散神聚,紧密流畅。D.本文善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的虽是平凡生活的点滴,但清新活泼、率真质朴,充满着纯净与温暖。3.“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这句话意蕴丰富,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李娟我们用模模糊糊的哈语和顾客做生意,他们也就模模糊糊地理解,反正最后生意总会做成的。不擅于对方语言没关系,擅于表达就可以了,若表达也不擅于,就一定得擅于想象。而我一开始连想象也不会,卖出去一样东西真是难上加难——你得给他从货架这头指到那头,再从最下面一层货架指到最上面一层:“是这个吗?是这个吗?……”这样折腾到最后,对方要买的东西也许只是一毛钱一匣的火柴。有一个冬天的雪夜,已经很晚了,我们围着火炉很安静地干活。这时门开了,一个人挟着浓重的寒气和一股子雾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他就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黄羊?”我们吃了一惊。“对,活的黄羊。”我们又吃了一惊。我妈就立刻开始和建华她们讨论羊应该圈在什么地方。我还没反应过来,她们已经商量好养在煤棚里了。“真是的,我们养黄羊干什么?”“谁知道——先买回来再说。”然后她转身问那个老实人:“最低多少钱卖?”“十块钱。”——我们吃了第三惊。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于是,我也立刻表态支持。给了钱后我们全家都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门口的雪地上站着个小孩子,怀里鼓鼓的,外套里裹着个东西。“啊,是小黄羊呀。”小孩把外套慢慢解开。“啊,是白黄羊呀?”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糊里糊涂用十块钱买回一只野兔子。不管怎么说,买都已经买回来了,我们还是挺喜欢我们这只兔子的。后来才知道,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是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而且听说到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还会渐渐变成灰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跑着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我们找了一个铁笼子,把它扣在煤棚的角落里,每天都跑去看它很多次。我外婆跑得更勤,有时候还会把货架上卖的爆米花偷去拿给它吃。天气总是那么冷,外婆总是紧紧偎在火炉边,哪也不敢去。自从兔子来了以后,经常可以看到她在去看兔子或从兔子那里回来的路上小心地扶墙走着,遍地冰雪。我们一点儿也不亏待它,我们吃什么它也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铁丝缝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条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它没法躲,它哪儿也去不了,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恶意啊,它怎样才能知道呢?一天一天过去,天气也渐渐暖和一点了,虽然外面还是那么冷。我们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天天、一根根地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先、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失望又奇怪又难过。那个空空的铁笼子就一直空罩在原地,好像它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后来,它居然又重新在笼子里冒出来了……那时候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兔子。它浑身原本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的。我很害怕,但还是斗胆伸手进去摸了一下——一把骨头,只差没散开了。不过好在后来,这兔子还是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只铁笼子的下面是空的,又靠着墙根,兔子就开始在那里打洞,那个洞很窄的,我们用了很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大概地估计出这个小隧道可能有两米多长,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出去了……我真的想象不到——当我们围着温暖的饭桌吃饭,当我们进入梦乡,当我们又有了别的新鲜好玩的事情,并因此而欢乐、幸福……那只兔子,如何孤独地在黑暗冰冷的地下,忍着饥饿和寒冷,坚持重复一个动作——通往春天的动作……整整一个月,没有白天黑夜。……有时候它也会回到笼子里,回来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吃的,没有的话,就攀着栅栏,啃放在铁笼子上的纸箱子,嚼煤碴……可是我们却什么也不知道……(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写“我”与顾客之间理解交流的不易,真实而有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为误买雪兔做了铺垫,也与后文写雪兔不理解人的抚爱相照应。B.先介绍雪兔的毛色会在天气暖和后变成灰土黄色以适应环境,这是设悬;后面写到雪兔“一天天、一根根地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这是解悬。C.作者善于借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如外婆偷偷拿爆米花给兔子吃,妈妈温柔地抚摸兔子等,写出了人对兔子的怜爱。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自己欢乐、幸福的生活与想象中雪兔挖洞的艰辛作对比,排比句和省略号的运用,强化了对比效果,升华了文章意蕴。5.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请结合文意,概括文中“雪兔”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灾年李娟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什么都离不开水。这条唯一的河,被两岸的村庄和耕地源源不断地吮吸,等流经我家所在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经很浅窄了。若是头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几近断流。因为在北疆,所有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去年冬天的降雪量据说还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还没开春,地区电台的气象广播就预言:今年旱情已成定局。到了灌溉时节,田间地头,因抢水而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大渠水阀边,日夜都有人看守。轮到哪块地浇灌时,哪块地的主人便日夜守着水阀不敢离开。被褥也铺在水渠边,提防睡觉时水流被人截走。暖冬不但是旱灾的根源,还会引发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大家都说,不够冷的话,冻不死过冬的虫卵。此外,大旱天气令本来就异常贫瘠的戈壁滩更加干涸,几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动物只好向北面乌伦古河畔的村庄和人群靠近,偷吃农作物。这也算得上是严重的农业灾害之一。然而,正是这一年,我妈独自在乌伦古河南岸广阔的高地上种了九十亩葵花地。这是她种葵花的第二年。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几乎一夜之间,九十亩地给啃得干干净净。虽说远远近近有万余亩的葵花地及打瓜地都被鹅喉羚糟蹋了,但谁也没有我妈损失严重。一来她的地位于这片万亩耕地的最边缘,直接敞向南面的荒野,因此最先沦陷;二来她的地比较少,不到一百亩,没两下就给啃没了。而那些承包了上千亩的种植大户,他们地多,特经啃……最后多少会落下几亩没顾上啃的。——当然咯,也不能这么比较……我妈无奈,只好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天气暖和,又刚下过雨,土壤墒情不错,第二茬青苗很快出头。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又被啃光了。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她听说野生动物归林业局管,便跑到城里找县林业局告状。我妈伤心透顶,不知找谁喊冤。林业局的人倒很爽快,满口答应给补偿。但是——“你们取证了吗?”“取证?”我妈懵了“啥意思?”“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着说:“当它们正啃苗时,拍张照片。”我妈大怒。种地的顶多随身扛把铁锨,谁见过揣照相机的?再说,那些小东西警觉非凡,又长着四条腿,稍有动静就撒开蹄子跑到天边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远镜吧!总之,这是令人沮丧的一年。尽管如此,我妈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说起来,鹅喉羚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对它们来说,大地没有边界,大地上的产出也没有所属。它们白天在远方徘徊,遥望这边唯一的绿色地域。夜里悄悄靠近,一边急促啃食,一边警惕倾听……它们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长得稀稀拉拉,就算是八十亩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饱肚子。于是有的鹅喉羚直到天亮了还舍不得离去,便被愤怒的农人开车追逐。它们惊狂奔跑,直至肺脏爆裂,最后被撞毙。但人的日子又好到哪里去呢?春天已经完全过去,眼下这片上万亩的耕地仍旧空空荡荡。无论如何,第四遍种子的命运好了很多。似乎一进入七月,鹅喉羚们就熬过了一个难关,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去了哪里?哪里水草丰美?哪里暗藏秘境?这片大地平坦无物,其实,与浓茂森林一样擅于隐瞒。总之,第四茬种子一无所知地出芽了,显得分外蓬勃。毕竟,它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年”面临着缺水灌溉的旱情、蝗灾及其他病虫害,野生动物偷吃作物等几大灾害,农业生产环境恶劣。B.作者在文章前三段用大量笔墨对乌伦古河进行描写,是为后文母亲种葵花的事件展开提供鲜活的生活场景。C.文章详略得当,如写前三茬葵花苗惨遭袭击,第一次详写损失严重并分析原因,第二次略写,第三次一笔带过。D.“我妈”到县林业局告状的情节,以及迁怒工作人员的迂腐,表现了她伤心透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9.文中的人们对鹅喉羚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晚

餐李娟黄昏,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出门了,穿过村里的小路向南面高地走去,边走边打听郭大爷的住处。当我仍然还身处当时那些黄昏的斜阳中时,竟从不曾更细心一些地留意当时的情景。我们只顾着走路,各自想着心事,一声不吭。事到如今,再回想,能够想起火烧云,想起暮归老牛辉煌的眼睛,想起白桦树明亮的粉红枝干,想起连绵远山通体静呈奇异而强烈的红色……却,再也想不起那个黄昏了。那个黄昏与那个黄昏中能够被我清晰记起的细节部分——断然割裂。正是在这样一个恍惚而坚硬的黄昏中,我们曾在村子里四处寻找郭大爷的家。然而奇怪的是,这一带竟没有人知道“郭大爷”是谁。可是据我们所知,他已经在这个村子中生活了四十多年。后来我们有些着急,便比划起郭大爷的长相:“喏,是这样的……回回,白帽子。军便装,高个子……”突然间,对方恍然大悟,用手抓了一把下巴:“白胡子老汉?”他伸手指向北面:“一直走。两棵树的地方。”我们拐向北面,经过一排土墙房子的后院。在细窄的小路边,哪怕巴掌大的一块田地都围有栅栏,种着碧绿浓厚的苜蓿。这一带的住户屋前屋后都种着成排的小白杨,大多只有胳膊粗细。穿过这条小路,我们站在林带尽头左右看了看,西边的树似乎少一些,便试着往那边走去。过了一条窄窄的、干涸的引水渠后,前方高地上出现一座孤零零的泥土房屋,四面围垒了简易低矮的土夯院墙。院墙西侧有个豁口,豁口处一上一下横担着两根小腿粗的木头算作院门,但只能用来拦挡牲口而已。院墙一角长着两棵高大粗壮的柳树。我们移开挡在门洞上的木头,跨进空荡荡的院子。院子非常干净,没有放养任何家禽。院子一角放置着木匠冲木料的破旧车床,旁边码着一摞原木。没错,就是这里。郭大爷的儿子就是木匠。我们穿过院子,去敲门。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抠取比事实更接近真实的东西。我要写郭大爷,写他雪白的胡子,写他整齐干净的军便装;写他含糊不清、急速激动的甘肃方言;写他为乡政府打扫院落和马路,每个月五十元的报酬;写他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时从清真寺的阿訇那里得到的一点羊杂碎;写他和他的独生儿子各自短暂的婚姻……然而,这一切说的都不是他。我只好写很多年后,自己在一个大城市的街头同他偶遇的情景:他四处流浪、沿街乞讨的时候认出我来,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抓着我的手,急切地说了很多很多话。而那时我仍然一句也听不懂,只能任由他干枯的双手握住自己的手指,潸然落泪。事实上,我离开那个黄昏已经很多年了,走过那么远的路,从来也不曾遇到过他。我在这个城市角落里寂静生活,低声与旁边的人交谈,做粗重鄙下的事情养活自己,整天把一些肮脏的东西弄得干干净净。而在距这城市夜景的无比遥远之处,喀吾图的村落仍在黄昏里低垂着双眼。在那里,牛羊永远走在尘土荡扬的暮归途中,雁阵永远在明净光滑的天空中悠扬地移动。而我们也永远心事重重走在同样的土路上,远远地看到郭大爷家屋顶上的烟囱静静地上升着青烟,更远处是天边的第一颗星辰。有人开门,我们跨进屋子,屋里很暗,没有点灯。穿过狭窄的门厅,隔壁的房间同样也没有点灯。四下昏昏然然,蒸汽弥漫,挟裹着浓重的羊油膻味。唯一的光亮来自房间角落的灶膛之火,炉灶上面架着一口黑糊糊的大铁锅,没盖锅盖,里面灰白色的汤水翻滚不已。引路的人就是郭大爷的儿子。房间太暗,我没看清他的模样。我一生也没看清他的模样。郭大爷面对我们的突然来访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他慌忙放下手中的汤勺,含糊不清又急速地解释着什么,并殷切邀请我们一同坐下共进晚餐。我们客气地谢绝了,并说明来意:想请他的儿子为我们做一扇门。尺寸和价钱很快谈妥,我们起身告辞。郭大爷仍然还在急切地挽留,并且连声催他的儿子去准备碗筷。我们坚定地退到门口,转身推门离去。要是我们从不曾在那个黄昏打扰过郭大爷父子的晚餐……想象一下吧,这顿平静孤独的晚餐——没有点灯,炉火晃荡,两个独身男人,终生相依的父子。晚餐内容简陋得令人心酸:仅仅只是煮了一块羊油的白水面条。然而它仍然浓重地翻腾着食物特有的气息,那是足以能安慰人心的、安慰这整整一生的气息。没有花里胡哨的佐料芳香,没有颜色与餐具的刻意搭配。那仅仅只是食物,仅仅只是进入身体后再缓慢释放力量。像郭大爷那样的年龄,他的生命已不用依靠食物来维持了。他是在依靠生命本身的惯性而缓缓前行。他也不再需要晚餐了,只是需要一种习惯,以使被驯服的生命继续平稳温柔地完结无数个同样的一天。我在这里,独自坐在桌边,一口一口吞下食物。一个又一个夜晚,晚餐简单而安静,睡眠艰难而嘈杂。(有删改)10.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内容讲述了作者找郭大爷儿子做门而看见郭氏父子晚餐的过程。文章从一个黄昏写起,很自然就把读者带入情境中。B.对寻找韩大爷事件的叙述是作者回忆的结果,作者并不能确定记忆的准确性,所以她说“我写一些事实上不是那样的文字”。C.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喀吾图的村落的黄昏,自然、悠远、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嚷,这样的景物对郭大爷的形象有衬托作用。D.文章结尾写“我”独自坐在桌边吃晚餐,写出最近生活状态的同时,又呼应了标题,还照应前文郭大爷的晚餐。11.作者以回顾性叙述的方式写了主要事件,又穿插写了“现时”生活。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12.文章写了郭大爷父子的晚餐,还写了“我”的晚餐。“晚餐”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秋渐深李娟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通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地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的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地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巧妙的比拟总起全文,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节气与植物的依存关系。B.第④段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刻画出了秋天树林中那种静谧而又不失生机与活力的状态,展现了作者沉浸于自然之中的喜悦之情。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童年、亲人、故园这三者的思念之情。D.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上文写树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人生和文字要删繁就简的人生感怀。14.就眼前自然景象的变化而言,题目“秋渐深”的“渐”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的?15.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请结合文章内容,从选材与语言两个角度加以说明。【答案】1.C“又直接表现出‘我’与妹妹积极乐观的心态”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这场奇怪的雨才止住。土路上雨的痕迹瞬间就蒸发了,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环形小坑。密密麻麻地、寂静地排列着,如月球表面一般寂静。自从打完草后,这条路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了”“风依然很大。这样的天气最好了,没有蚊虫。在这样的大风里它们那扇小翅膀飞不起来,也就不用因为它们钻进耳朵而吓得要死,平常田野里很可怕,草丛中的蚊子跟云雾似的,一片一片地荡漾,还极均匀地发出嗡嗡不绝的重低音。所以才说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等分析可知,“直接表现”不准确,应是间接表现。

2.A“流露出因生活艰辛而生的懊恼苦闷”错误,生活虽然艰辛,但文中处处体现出生活的乐观和幸福。比如没有草场,捡别人割剩掉下的草和拔野草,收获颇丰,幸福满满;捡草途中,遭恶狗追咬,由“劫后余生”的庆幸而生幸福感;捡草拔草途中欣赏造化的伟大神奇美丽,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心有微妙的幸福;拔草回家,劳动成果被母亲认可,感到开心、幸福;欣赏鸡鸭享用拔草的成果,劳动价值落到实处,切实感受到满足、愉悦。

3.①苞谷地像丛林般茂密、大海般起伏,渺小的人走在其中,就像消失在广阔的自然中。②每隔不远就垛着的干草堆,是在生活之路上努力行走留下的印迹,对抗着这种消失。

4.B“这是设悬;……这是解悬”错误,不是设悬和解悬,“先介绍雪兔的毛色会在天气暖和后变成灰土黄色以适应环境”是伏笔,“后面写到雪兔‘一天天、一根根地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是照应。

5.①“我们”失望,是因为我们对雪兔很好,它却并不理解这一点,最终选择离开,辜负了我们的好意。

②“我们”奇怪,是因为家里那么暖和,又有吃的,外面还是那么冷,生存更艰难,雪兔却选择离开。

③“我们”难过,是因为尽管雪兔并不快乐,但我们对雪兔付出了真挚的关爱之情,舍不得让它离开。

6.①向往自由。尽管“我们”一家对它呵护备至,但它并不快乐,依然想要逃离笼子,自由生活。

②渴望春天。它比人更早、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并开始打洞,想要拥抱大自然中的春天。

③坚韧顽强。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打洞过程中,它忍饥挨冻,坚持不懈,虽未成功,但精神可嘉。

B“是为后文母亲种葵花的事件展开提供鲜活的生活场景”错误,写乌伦古河是为下文的灾害做铺垫。

①运用拟人,写第四茬种子不知道先前的危险,无所畏惧地蓬勃生长。②第四茬种子命运好,出芽时有很好的生长环境和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