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1页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2页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3页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4页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inciplesofEducation课程代码PEDE3004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授课对象教育学学分2学时54—\课程简介《教育学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开展、教育与人的开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说,担负着培育和开展学生基本教育素养的重要任务。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教育学原理》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是一门兼具基础性、通识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特点的重要学科,是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研兖基本方法,通晓教育实践基本技能的奠基性公共基础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明确教育改革理念,了解当前教育开展趋向。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开展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为教育实习和教育实践提供教育理论准备;引导学生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开展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为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章教育与教育学(6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与教育学的表述及教育学性质、体系、任务、价值、开展史。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含义、研究策略、各种具体研究原那么和方法。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教育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教育学的价值。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的关系三、教育的形态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开展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开展过程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开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5、小结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问。它的产生和开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创立时期、开展时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教育学的价值是通过对教育习俗的比拟中凸现出来,主要表达在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研究解释教育问题以及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第二章教育功能(6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能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育功能含义,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过程。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开展的正向功能、难点是教育功能的形成和释放过程。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促进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开展的负向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开展的功能三、教育促进经济开展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开展的负向功能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一、教育功能的形成二、教育功能的释放5、小结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开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对教育功能的期望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我们的目的是如何使教育的正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教育的负功能最大限度减弱。第三章教育目的(6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时期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正确把握教育目的的价值和学习,正确领会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3、教学的重点和准点本章的重点是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准点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三、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一、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5、小结教育目的是社会把握教育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教育活动展开的核心和根本依据,对教育功能的取舍有重大决定作用。对实际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追求或实现某种价值的倾向性。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开展进步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精神实质。第四章教育制度(6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制度,把握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开展趋势。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那么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育制度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难点是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开展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5、小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那么,具有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在当代,教育制度开展的方向是终身教育。我国的学制随着社会的开展而不断改革,今后需要适度开展学前教育、切实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开展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开展对教育的要求。第五章教师与学生(6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概念、地位、作用、特点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开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及理想师生关系的建构。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那么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师职业由来,教师个体专业开展内涵、过程与途径、学生开展的规律及学生的基本特点,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并举例分析三种不同的性质关系。3、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学生开展的规律和时代特点及教师个体开展的过程与途径。难点是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构的基本策略。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二、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开展三、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二、学生的地位三、学生的开展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二、师生关系的类型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第四节教师的教育研兖一、教师即研究者二、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三、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一、班级组织二、班级管理的内容三、班主任工作5、小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与古代教师相比,现代教师具有多功能性、专门性、高素质性、开展性,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整体人,具有主体性的明显和开展特征。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尊师爱生、共同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第六章课程(8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含义及课程流派的主张,课程类型、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几种主要的课程定义及类型,掌握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课程的定义及课程流派的主张,难点是课程改革的开展趋势。4、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含义二、课程理论流派第二节课程的组织一、课程目的二、课程内容三、课程类型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第三节课程改革的开展趋势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开展趋势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开展第四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新课程改革的准备与启动三、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四、面临的挑战和问题5小结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拟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当前,时代开展、科技进步、社会的变革要求学校课程不断改革,而课程改革又势必会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第七章课堂教学(8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的概念、意义、任务和过程、原那么、方法等。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懂得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的原那么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及原那么,难点是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4、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任务第二节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及功能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教学目标确实立与陈述第三节教学过程与教学原那么一、教学过程二、教学原那么第四节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方法二、教学组织形式5、小结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开展智能,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直接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表达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原那么的指引。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阶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八章学校德育(8学时)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道德教育的概念、规律、原那么、方法及开展趋势等。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原理,懂得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原那么与方法,了解现代学校德育的总体特征及开展趋势。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及特征,难点是学校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4、教学内容第一节学校德育的一般概述一、德育的涵义二、德育的目标三、德育内容第二节德育过程的规律与特点一、德育过程的内涵二、德育过程的规律与特点第三节德育过程的原那么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原那么二、知行统一原那么三、正面教育原那么四、因材施教原那么五、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的原那么六、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那么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那么第四节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二、典范示范法三、陶冶法四、实际锻炼法五、参观、访问、调查法六、品德评价法第五节现代德育的总体特征与趋势-、德育目标的变化二、德育功能的变化三、德育结构的变化四、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五、德育社会地位的变化六、德育本性的变化5、小结学校德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学生身心开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其基本原那么包括:共产主义方向性原那么、知行统一原那么、正面教育原那么、因材施教原那么、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那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那么。德育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典范示范法、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参观、访问和调查法以及品德评价法等。与以往的德育相比,现代德育在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四、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王道俊、王汉调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4】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5】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6]唐斌主编:《教育学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五'授课形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课堂展示、实践活动六、考核方式及分数构成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论文)期末考试:50%(闭卷)七、教师建议建议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