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备课精讲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1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备课精讲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2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备课精讲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3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备课精讲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4页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备课精讲精研】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书本框目体系意识的作用意识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本质+作用=唯物论+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认识世界)能动的反作用(改造=指导+调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含义、特点+基础=真理+认识=认识论=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01构建体系一条主线: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征—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二大原理:①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二对关系:实践和认识、真理与谬误三个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三个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宏观把握02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5.自然界客观性物质性原理6.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7.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原理(7个)1.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4.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个)抓提纲必背诵一级二级三级考题分布|21以前为全国卷考情统计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实践的概念、特点15课标Ⅱ2310年1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2全国甲21/22全国乙22/21湖南16/21全国甲40/2120课标Ⅰ40(2)/19课标Ⅰ21/19课标Ⅱ23/19课标Ⅲ23/18课标Ⅰ21/18课标Ⅱ40/18课标Ⅲ2217课标Ⅰ21/17课标Ⅱ21

/10年13次其中主观题3次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条件的21全国乙21/20课标Ⅰ40(2)

10年2次(主观1次)认识过程

①认识的反复性21河北12/21广东16/17课标Ⅲ23/17课标Ⅱ21/16课标Ⅰ20/15课标Ⅰ39/13课标Ⅱ10年7次其中主观题1次②认识的无限性考情统计及预测认识论在全国卷中的考查是很多的。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可能考。2022年全国甲卷和乙卷选择题都考到了。近几年高考,由于小范围小切口考得太多,大范围大切口太容易,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大范围小切口这种变态的考察方式。所以,2023届高考备考备考既要熟悉主要原理,如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主客体因素,又要善于分析材料,在大范围中找准原理。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纯客观的活动;≠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纯客观的活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纯主观思维、认识活动主体性质对象结论:⑴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世界为对象(客体)的变革客观事物的物质性活动(性质)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的一切活动,人还有认识活动和生活活动等)⑶所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是纯主观认识活动,也不是纯客观活动。方式≠纯主观思维、认识活动

考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能动性(本质特征)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注意:实践特点①客观物质性≠纯客观的物质活动

能动性≠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是意识指导下的活动,是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

不能把二者割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孤立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

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③能动性——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等;

历史性——强调历史过程;

社会性——强调“合作”;第二:

神舟十二号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神舟十二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1、“神舟12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2、中国的探月工程三步“绕、落、回”,现在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1、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①客观物质性②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识别实践的特点知识拓展: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他形式:教育、艺术、体育等1、蜜蜂筑巢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二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2021•河北卷,12)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真题训练B【解析】A不合题意,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说法正确,但题干并未谈及国际空间站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C说法错误,人的认识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水平,但并不能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说法错误,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而非思维活动。(2019年北京卷,28)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解析】B错误,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A错误,主观不能成为客观的基础。C排除,题目强调的是变成现实,而不是停留在想象之中。故选D(2018•全国卷Ⅲ,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从题干的设问指向看,“创新性重大论断”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建设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成果,是对原有理论的提升,是认识的深化,①②切题,故选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制约,故③错误。发展的实质强调的是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而认识的发展也是如此,故④错误。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1】来源不等于途径。来源是唯一的,途径是多样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注意2】“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客观先于主观,主观依赖客观,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获取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自己的实践)、

间接经验(他人的实践)(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产生认识动机)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认识工具,延伸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的发展(延伸认识器官)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认识能力)【注意】实践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直接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唯一桥梁(唯一的交汇点)。(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注意】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提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基本点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强调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强调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方法论: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注意:认识的反作用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特别提示: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与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理论关键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针对、立足、基于、按照、根据……(问题、现状、特点、情况、形势、影响),提出、制定、出台、调整、颁布……(理论、方针、政策、规划、措施、方案)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在……(主题、路线、方针、措施、制度)下,促进……(事业、活动、实践、活动)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方法技巧:标志性关键词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死磕过关认识论首选原理知识点理解举例解题思路、区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③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⑤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⑧实践出真知/不打不相识/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刚刚获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强调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事实胜于雄辩。②真金不怕火练。③疾风知劲草。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⑤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⑦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强调用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来证明、验证最初指导实践的认识,用事实讲话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学以致用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③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的强调认识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知识拓展: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或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就认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认识都离不开实践。知识拓展:2.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温馨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比较区分】“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1)“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2)“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来源于、产生于实践(3)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客观先于主观,主观依赖客观,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2022•全国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由此获得的启示是()①认识的目的全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③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排除: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识。③正确切题: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这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④正确切题: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这明是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D真题训练(2022•全国乙卷)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变化的认识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实践。②④符合题意: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国家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明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力。C(2020•全国卷Ⅲ,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①错误,实践决定认识,科学发现作为一种认识也是来自实践。④错误,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这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并预言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这说明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可知,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C(2019•全国卷Ⅱ,2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且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②说法错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而不是认识。③正确,知识更新加快、社会分工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都为青年认识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符合题意,青年要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素质。D(21湖北14)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在线上开展办公、购物、教育、医疗等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的需要、新的职业、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应运而生。这表明“虚拟实践”:①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本质②超越了社会运动的规律③促进了社会主体的发展④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详解】“虚拟实践”只是丰富了实践的具体形式,不会改变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①说法错误;“虚拟实践”是人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不会超越社会发展规律,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所以选D。(21海南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腹之者知’。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下列选项与上述所引古诗文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C.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D.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1福建14)一生倾情于大自然的十九世纪思想家梭罗,以极大的热情去追寻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之旅,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种子的信仰》。他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正期待你奇迹的发生。”这表明:A.对种子的研究可以判断出种子有信仰

B.对种子的研究是相信种子有信仰的基础

C.相信种子有信仰是开展种子研究的最终目的D.相信种子有信仰是推动种子研究的根本动力CB(21浙江27)8848.86米!2020年12月,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正式公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纷纷亮相,为精准获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这表明:①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②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③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④认识产生于实践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详解】材料强调,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雪深探测雷达、重力仪等一大批国产现代设备,才能精准获得珠峰高度。这表明认识受实践水平限制,认识工具进步促进认识发展,①②正确。③:材料体现的是认识世界,不涉及改造世界,③排除。④:该选项强调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可见,该选项材料没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从中国的探月之路,说说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嫦娥五号即将奔月100秒回顾中国探月之路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中秋探月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任务未来十年内陆续实施嫦娥与玉兔互拍古人: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桂树、砍树的吴刚、还有玉兔……。现在: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错误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1.真理的含义和特征(1)真理的含义不符合相符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真理谬误特点理解方法论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特点真理不会因个人的喜好、出身、社会地位、权力等主观因素而改变(时间、空间)真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否定。真理是有条件的(横向)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纵向)“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这是真理。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这是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谬误区别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但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③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只要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3)真理和谬误【知识拓展】通过“三个统一”深刻把握真理①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②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时,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③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内容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区别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都是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联系①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②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知识拓展】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21广东16)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人们在实践基础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真理,②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真题训练(21全国乙21)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详解】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不符合题意。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的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②正确。③: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绿”字将江南春景表露无遗,引人入胜,这说明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的前进上升过程。③正确。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④错误。故本题选C。(2020·全国卷Ⅱ,23)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符合题意,“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说明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③符合题意,“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说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②④说法错误,来源于现实的理论不一定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才是真理。B(2020•江苏卷,29)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③不合题意,材料“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肯定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并未否定。“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②符合题意。“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否认了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④符合题意。故选C。C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受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②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②认识的主体③认识的基础——(人类)世代延续——(社会实践)不断发展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从实践(起点)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不是圆圈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归纳:求索真理的历程(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基础反作用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决定基础来源(唯一)动力(根本)标准(唯一)目的真理含义特点客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作用关系1.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2.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3.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4.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5.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种正确的认识。6.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7.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走出误区——错在哪里?8.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9.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10.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11.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12.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1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14.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15.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走出误区——错在哪里?8.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9.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10.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11.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12.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1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14.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15.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走出误区——错在哪里?易错题组:认识论(1)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点拨: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且真理源于实践;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不具有直接现实性(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认识,其根源于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3)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点拨: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易错题组:认识论(4)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点拨: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不只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5)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点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并不能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6)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点拨: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会因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022.湖北卷)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我国流传下来了数量丰富的历史典籍,其中有以编年体著称的《春秋》,有以国别体传世的《战国策》,还有开创纪传体传统的《史记》等等。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多次反复循环的②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③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④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不能说是反复循环,①不选。②④:不同史书往往对同一历史事实在记叙方式、细节描述、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表明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受到认识方法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②④入选。③: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的史书对同一历史事实在各个方面的表述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征,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条件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体现历史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是一个过程,③不选。【答案】C真题训练(2022.浙江卷)历经半个多世纪探索,“枫桥经验”铺就了一座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巩固了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①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立足自身需要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④人可以认识、把握、创造和利用社会规律造福人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①③:“枫桥经验”架设了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如今,“枫桥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告诉我们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①③正确。②:联系是客观,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立足自身需要”的说法错误,②排除。④: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规律,④排除。【答案】A(2021•浙江卷,28)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

)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①正确,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排除,题干虽然提及了小鼠脑细胞死亡的例子,但并没有说明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的关系。③正确,科学家对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的研究发现,证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021全国甲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