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考前串讲主讲:郭孔生)-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串讲_第1页
(第1-6章考前串讲主讲:郭孔生)-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串讲_第2页
(第1-6章考前串讲主讲:郭孔生)-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串讲_第3页
(第1-6章考前串讲主讲:郭孔生)-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串讲_第4页
(第1-6章考前串讲主讲:郭孔生)-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广东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前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学

(1-6章串讲)主讲:郭孔生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卢梭《爱弥儿》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斯宾塞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师、教室、教材

《普通教育学》,杜威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苏联凯洛夫

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教育的语言》三种定义性陈述(P2,识记,考选择题和填空题,理解后面的“教育的定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逻辑规则与“教育”概念的科学界定

广义的教育定义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P8,识记,第2段)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P9,识记,第7行)(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学科归属教育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学与传统的社会科学有区别2、教育学的科学特征不够明显3、教育学具有非理性和艺术性特征教育学所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并非教育学的不足或弱点,说明了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教育学完全社会科学化或完全人文学科化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的双重性

(P12,领会)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定义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宏观)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中观)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微观)三种定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一)教育的产生1、原因(P16,领会)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2、条件(P17,领会)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3、原始社会的一般性质第一,教育的无阶级性。第二,教育的非独立性。第三,教育的原始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学校教育的出现1、学校教育的出现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最早的学校教育萌芽——青年之家(原始社会末期)世界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埃及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的“痒,序,校”(P19,识记)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及条件(P20-21,领会)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论语》《学记》《理想国》《雄辩术原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

;提出教学相长、启发教学。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还不是教育专著,(P22)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产婆术,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国家主义,社会本位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百科全书式人物,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公民,也注意个人的和谐发展教育。自由教育理论,教育适应自然——人文主义,永恒主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佛其乌斯、维多里诺、伊拉斯谟、莫尔等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1.普及义务教育,泛智教育: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3.论教学原则:便易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第一个总结教学原则的人。(P26,领会)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8世纪,法国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小说《爱弥儿》,提倡“自然教育论”,反对说教和惩罚。浪漫主义,教育史上的“哥白尼”(P26-28,领会)

1.教育要适应自然。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教育要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2.儿童中心,培养身心率性发展。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4.实用主义的观念;5.发现的观念。(识记要点,P28)卢梭的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严谨的理性主义。(P28-29,领会)

1、第一个提出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建立教育理论2、建构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三中心论”即教师、教科书、课堂。3、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学生齐勒尔和莱茵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凯洛夫将其演变为“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3、强调教学的教育性。(识记要点,P29)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三)现代社会中教育学的发展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要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教育毫无用处;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倡导通过科学意义上的观察、实验得出有关教育上的种种认识。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916,美国的杜威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成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P30-31,领会)1、“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不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2、从做中学,从经验、活动中学习。3、儿童中心,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布鲁纳1963年发表《教育过程》一书,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第斯多惠全人类教育思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连接1.教育(名词解释)1-8、1-9单选:2.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15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活动D.教育规律3.“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1-2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4.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1-30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连接单选:5.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1-8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提高人的素质D.促进人类和谐6.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1-2A.《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7.狭义的教育是指()。1-9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8.《大教学论》的作者是()。1-2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9.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1-15A.人B.学校C.理论知识D.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连接10.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1-2-26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11.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1-17A.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社会发展的需要C.文化传承的需要D.维持国家稳定1.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1-15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人类起源论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1-29A.明了B.引入C.联想D.系统E.方法改错:12.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是_____.康德13.教育学作为一个规范学科的标志是____。1-281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1-1715.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1-21.6《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1-2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一节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P34,识记)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具体表现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结构、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发展的特点(P35-36,领会)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致性的含义(P36,识记)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条件。(二)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过程。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发展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的发展既必须适应和立足社会现实,又应力求超越社会现实和自身现实。(三)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人并不是社会存在的消极产物,环境改变着人,人也改变着环境。社会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也改变自身,获得自身的发展,实现和提升自身的价值,同时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内涵和水平的提高。(P37,领会:两者的辩证关系)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一)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P39,领会)(二)教育的基本着眼点人以及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P39,领会)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几种观点:单因素论、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多因素论(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1、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的含义(P39,识记):是指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主要包括:由上代继承下来的个体先天性的遗传特质;由受孕时父母双方本人和家族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的非遗传性特质;由基因控制的个体的成熟机制等。先天性因素中最基本的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P40,识记遗传素质的含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2、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39-43,领会)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机构、家庭亲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场所、民俗习惯、社会风气和思潮等,而其本质是文化。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P41,识记社会环境的含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决定性因素)

(P39-43,领会)第一,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二,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能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三)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历史上,有人持“教育万能论”,片面夸大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不科学的。P48.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P49,领会)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其次,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意即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教育一方面要受到社会强有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P49,识记含义)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波科学知识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一)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二)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三)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从广义上说,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P56,领会: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和活化文化(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四、教育各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P59-60,领会)(一)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1、教育诸社会功能的整体性2、教育诸社会功能的矛盾性(二)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P61-63,领会)1、间接性2、隐含性3、潜在性4、迟效性5、超前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四节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一、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P63,识记)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作为连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中介,同时面临着两种制约力量和两个适应对象,它既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与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P65,识记含义)(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P66,识记教育结构含义)所谓教育结构,即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P67-70,领会)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P71-73,领会)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2、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4、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三、教育的人的制约性(P73-76,领会)

所谓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即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P73,识记定义)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一)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五)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六)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含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P76-79,识记含义)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76-78,领会)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四)教育具有继承性(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首先,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着重要的教育学和社会学意义。首先,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其次,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具有选择的。总之,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P78-79,领会)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单选: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3.“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4.教育的出发点是()。2-39A.社会B.学校C.家庭D.人5.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2-43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影响D.自学6.社会环境的本质是()。2-41A.制度B.风俗C.文化D.人际关系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2-43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8.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2-42A.遗传B.个体活动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多选:9.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2-61-62A.间接性B.隐含性C.潜在性D.迟效性E.超前性10.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2-45A.计划性B.组织性C.协调性D.全面性E.选择性改错:11.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2-7412.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2-6613.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2-7514.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2-68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2-7516.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2-65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简答:17.教育的政治功能?2-5418.如何理解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6519.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4920.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有哪些?2-6521.简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2-34-3722.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76论述:23.试评述“教育万能论”。2-47-4824.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44-47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一节教育规律第二节教育原则第三节教育艺术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5章主讲:郭孔生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然性;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所制定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教育艺术是贯彻教育原则的机智与策略。第一节教育规律一、教育规律概述(一)教育规律的概念(P81,识记)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功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教育与人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就是教育规律,而且是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二)教育规律与教育关系(P81-84,领会)所谓教育关系,即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首先,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其次,教育活动中的各要素也总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对于教育的构成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构成要素;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三个构成要素。(三)教育规律是否存在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法国米亚拉雷《教育科学导论》塞来里尔《教育学概要》英国霍尔姆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施耐德教授把规律分为自然规律、道德规律和盖然规律。美国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英国教育哲学家奥康纳埃德蒙.金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二、教育规律的分类运用系统论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分为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一)关于教育的结构规律(P88-89,识记含义,领会意义)所谓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维度(二)关于教育的功能规律(P89,领会涵义)教育的功能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这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可以把前一种规律叫做教育的内功能规律,把后一种规律叫做教育的外功能规律。前者可概括为: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个体发生各方面的作用,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特点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后者可概括为:教育通过影响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全方位地发生作用。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三)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P89-90,识记含义,领会具体表现)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教育系统变革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继承性与革新性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教育系统进化中的规律性联系和进化动力、发展方向、运动趋势、结果实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的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三、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一)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之关系的认识一方面,教育规律是客观的,它制约着人的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另一方面,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又影响着教育规律,人可以认识、驾驭和利用它。(二)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规律1、认识教育规律(P91-92,领会内容、完成认识教育规律任务的要求)认识教育规律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认识教育规律包括对已知的教育规律的认识和对未知的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两个方面。完成这项任务要求有四:(1)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2)要向实践学习(3)要向同行学习(4)要向教育对象学习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2、利用教育规律的途径(P93-94,领会)利用教育规律是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主观能动性对于教育客观规律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也是“按教育规律办事”这一命题的真谛所在。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途径)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2)人们可以使一种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3)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的进程(4)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包括五个环节:其一,教育规律理论化。其二,教育理论目的化。其三,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其四,教育理论技术化。其五,教育观念行动化。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二节教育原则一、教育原则的概念(P95,识记)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P95,识记)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P95-104,领会:每一个原则的确立依据和基本要求)(一)人道性原则概念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三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是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贯彻要求: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4、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二)个性原则概念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个性。个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之间有千变万化的身心差异。无论是从先天遗传还是从后天环境影响的意义上讲,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知识、能力、品行以及经历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没有,何况活生生的人。第二,培养学生个性的需要。社会是分层的,职业是分类的,各行各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同行同业中又需要有特色、有特长的人才;此外,现代社会更需要有主见、有独立性和有创见性的个性化人才。贯彻要求:1、端正对个性的认知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3、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特长(三)创造性原则√教育的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创造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重要标志的社会。二是未来教育正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贯彻要求: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6、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7、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学知识(四)活动性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主要依据:第一,活动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形式。第二,活动是教育过程的基础。贯彻要求: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5、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五)民主性原则概念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依据:第一,根据教育活动受师生关系制约。第二,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第三,培养民主精神的需要。贯彻要求:1、不断增加就业机会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4、提倡启发式教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三节教育艺术一、教育艺术概述(一)教育艺术的概念(P104,识记)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的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二)教育艺术的特点(P105-106,领会)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三)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P107,领会)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中,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科学;盖奇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不是艺术。加拉赫认为,可以承认教学是一门艺术,但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是有好处的。教育艺术和教育科学的区别和联系:1.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区别第一,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教育科学以教育的“真”为对象,力求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艺术则以教育的“美”为对象,着力探讨教育的策略与机智。第二,二者所属范畴不同。教育科学主要属于理性范畴、认识范畴;教育艺术主要属于非理性、非认识范畴。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第三,二者的方法不同。教育科学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如说明、论证、推理、实验等;教育艺术则主要运用艺术的方法,如体验、顿悟、直觉等。第四,二者的特点不同。教育科学强调共性、普遍适应性和必然性,为教育提供一般和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程序;教育艺术则强调个性、特殊规定性和灵活性,为教育提供具体的变通的策略与技艺。第五,二者的来源不同。教育科学更多地来自教育实验与试验;教育艺术则更多地来自教育经验与体会。2.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第一,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第二,教育艺术是教育科学的发挥和升华。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二、教育的言语艺术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口头言语艺术、书面言语艺术和体态言语艺术三个方面。(一)口头言语艺术(P108-111,领会:特点和要求)特点:(1)语流相对清晰畅达;(2)词句比较准确、简练和规范;(3)逻辑性相对较强;(4)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要求:(1)针对性。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2)诱导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悦耳又达心;(3)说理性。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4)感染性。即动之以情(5)教育性。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口头言语艺术-类型及要求1、说服语2、激励语3、表扬语4、批评语5、群体教育口语6、处理偶发事件的言语技巧7、家访谈话技巧另外还包括导入艺术、讲授艺术、提问艺术、过渡语艺术,结语艺术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二)体态言语艺术(P111-112,领会:特点和要求)教育体态言语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手势、姿势、眼神、目光、表情等非语言信号来传达教育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言语具有的特点:直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1.面部言语艺术-要求:一是教师的目光覆盖面要宽,并根据教育情境进行目光的移动和分配;二是不呆滞,也不能闪烁不停、游移不定,要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需要,2.姿态言语艺术-站态、走态、坐态3.手势言语艺术-要求:(1)简洁明确。(2)要自然流畅,不能僵化缺乏表现力。(3)与姿态、面部言语和口头言语相协调。(4)适可而止,不宜手舞足蹈。4.外部言语艺术-要求:(1)规范、整洁、端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2)富有生气,协调,美观。(3)有个人特点或个人风格。(4)在可能和必要时要与当时的教育内容相协调。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三)教育幽默(P112-113,领会:教育幽默艺术的形成机制、表达形式、功能)概念:教育幽默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育艺术。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一般包含四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或机制,这就是:(P113,领会)(1)制造悬念。(2)铺垫渲染。(3)出现反转。(4)产生突变。其中“出现反转”是具关键意义的一环。教育幽默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表情幽默、动作幽默、书面幽默和口头语言幽默。(P113,领会)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幽默的功能:(P113,领会)首先,幽默能使教师具有个性和与众不同;其次,幽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和化解师生的情感冲突;再次,幽默能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第四,幽默能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单选: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3-91A.认识教育规律B.认识客观事物C.利用教育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3-106A.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方法D.教育思想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3-108A.教育准备艺术B.教育组织艺术C.言语艺术D.教育方法艺术多选:4.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3-113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慎重思考D.出现反转E.产生突变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多选:5.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3-108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D.活动言语艺术E.参与言语艺术6.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3-105A.情感性B.创造性C.民主性D.主体性原则E.审美性简答:7.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3-938.教育艺术及其特点是什么?3-1059.简述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3-10710.如何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3-10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学目的*第一节教学目的的概念第二节教学目的的基本理论第三节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第四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第五节全面发展的教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一、什么是教育目的(识记,P116)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二、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四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1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教育的(培养目标)3教学目的(或教学任务)4一种课程的目的(课程目标)5一单元、一节课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二节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回顾1、原始人对“完整”人的朦胧向往2、古希腊人对和谐发展的追求3、文艺复兴的理想:塑造完善全面的人4、近代资产阶级的信念: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5、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的人”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识记,124)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1、体能、智能2、活动能力3、道德品质4、情感、意志、性格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P126,领会)

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有卢梭、佩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伦.凯等(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P127,领会)

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拖尔普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学派并未把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只是认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尽管他也有一定的反个人倾向。以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非常极端,与其说是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不如说是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P128-130,领会)首先是社会现实;其次是理论根源。当社会处于比较混乱无序的时期,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就会极力倡导个人本位论的主张,并以个人来反对社会,进而期望改变社会;当社会处于比较上升和稳定的时期,具有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就会极力倡导社会本位论的主张,并要求以社会来约束个人,以保持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三节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所谓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P130,识记)

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P130,识记)(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

P131,领会)

1、人性不改2、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P131-134,领会)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P134,识记含义)

所谓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P135,领会)

1、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2、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P136-137,领会)

√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科学教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所谓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P137-138,识记含义)(一)科学人文注意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P138,领会)

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必然融合2、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国的教育方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做概括性表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概括。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P142,领会)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二是坚持培养劳动者;第三是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二、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142-143,领会)(一)片面追求升学率,表现在: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原因分析: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社会选拔竞争与利益分配机制之间的矛盾。还有传统文化,教育,用人制度,教育结构,高考制度,教育评价等问题。(三)对策:首先,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1、建立灵活的教育体制;2、加强新课程改革;三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3、推进中等教育改革;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五节全面发展的教育(P144-147,领会)一、“五育”的基本要求二、“五育”之间的关系(一)“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二)“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三)“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德育与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智育是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1.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_____,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4-116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政策.2.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蔡元培D.陈鹤琴3.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有()4-145A.培养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B.传授知识C.形成技能D.发展智力E.提高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4.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4-116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艺术D.教育制度5.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4-117A.教育规划B.教学工作C.教育政策D.教育内容6.《天鹅之歌》的作者是()。4-121A.杜威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7.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4-116A.教育内容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制度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4-117A.教学工作B.教育管理C.教育目的D.教育内容9.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4-121A.杜威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10.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4-116A.教育政策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11.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4-117A.教育方针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12.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4-119A.体育B.德育C.智育和美育D.教育场所多选:13.下列属于个人生活和发展中非理性因素的有()。4-125A.情感B.意志C.性格D.想象、顿悟E.思维改错题:14.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体育。4-147真题链接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第一节教育改革的理论第二节教育改革实践概览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

第五章教育改革第一节教育改革的理论一、正确的教育改革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成功的前提二、改革、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理论教育改革概念:教育改革是一种人为的对教育除旧布新、使教育向改革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行动,教育改革可以在任何教育层次和门类中进行,在强度和时间、空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教育理论的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教育改革理论的范型和人力资本理论(一)国外教育改革理论的发展1、哲学--心理学阶段2、经济学--社会学阶段3、学科独立阶段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二)教育改革的理论范型(P153)1977年,卡拉贝尔《教育研究——再探与解释》将主要的教育改革理论概括为五种:教育的功能主义理论;人力资本的教育经济理论;实用和实证主义理论;教育的矛盾理论;教育研究中的相互作用传统和教育社会学的新挑战。1978年,达林在《教育改革的界限》一书中把不同的教育改革理论概括为功能理论、折中理论和矛盾理论三种类型。1976年,帕斯通在《关于社会与教育变革的主矛盾理论——类型的探讨》一书中将各种教育改革理论归纳为均衡和矛盾两种类型。√(1)均衡范型——进化论、新进化论、结构功能论、系统论(2)矛盾范型——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复兴主义、无政府理想主义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三)人力资本理论(P156)1、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2、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含义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生上,属于人的一部分。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3、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双重效应人力资本理论非常看重教育的经济功能,其基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教育的发展目标。(1)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正面效应第一,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第二,人力资本理论成为指导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育改革形成了朝着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第三,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国家和经济界对于教育改革的干预。第四,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投资和效益的研究规定了教育改革的重点。第五,人力资本理论为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教育援助提供了依据(2)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负面效应第一,人力资本理论单方面过分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把教育的经济功能提高到了一个不恰当的高度,未能科学的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第二,由于人力资本理论过分强调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使教育的经济功能被过分夸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的其他功能遭到漠视,教育目标变得极为功利,变异为仅仅培养经济人。第三,由于人力资本理论对于强调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致使政府超越现实的需要,制定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导致教育供给大于实际需求。第二节教育改革实践概览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历程大致可被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从世纪初到3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为第二阶段;80年代开始至今为第三阶段。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五章教育改革一、20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美国: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苏联:从“现代教育”到“传统教育”。二、20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二阶段美国: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苏联:从专才教育到综合教育三、20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三个阶段美国:教育改革贯穿整个教育发展过程。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发表了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P174)日本:培养完善的人。改革目标和原则(P183)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真题链接1.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5-149A.教育需要B.教育理论的创新C.学校发展D.教育政策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5-156A.舒尔茨B.贝克尔C.丹尼森D.闵塞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5-157A.人的全面发展B.学校发展C.社会发展D.创造经济效益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六章教师√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义务和价值第三节教师的素质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六章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师说》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P144,识记:教师的概念)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进程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一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一、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历程(P189-190)原始社会:卜祝、巫、史——最早的教师职业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专职教师出现。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并有了初级师范学堂和高级师范学堂之分。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西方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德国也在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师范教育的兴起标志着教师职业专业化开始。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1-6章主讲:郭孔生第六章教师√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的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被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P191-193)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概念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