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目的_第1页
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目的_第2页
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目的_第3页
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目的_第4页
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目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教育目的案例一:卢刚事件1991年11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309室,一个天文物理专题讨论会正在进行。卢刚这个28岁的青年博士,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材生,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出国考试由中国政府公派来美的留学生,幽灵般地溜进了会场。他穿着大茄克,带着一个提包,无声坐在会场一角。他静静地旁听了约5分钟,突然拔出手枪射击。他首先开枪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该大学物理系最好的教授。戈尔咨教授应声倒下,卢刚又在他脑后补了一枪,继尔又朝史密斯教授的身上射击了两枪。其中两位中国同学一位惊吓过度昏倒,另一位跑去报警。这时卢刚已经冷静地将枪口瞄准了他嫉恨已久的“竞争对手”­——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生、他一连朝山林华的脑门和胸膛放了几枪,山林华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当场被枪杀。卢刚在第一现场枪杀了这三个人之后,又进入系主任办公室,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确认系主任已经死了后,又跑回第一现象,确定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真的死了。卢刚不予理睬在场人员的阻止,然后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卢刚第一次击打中其心脏,对准他惊恐万状,带着哀求的眼睛,又补发了致命的一枪。卢刚跑出物理系大楼,又接连杀死副校长安妮·克黎利又向女秘书脖颈上射了一枪,然后举枪自杀。整个凶杀过程只有10分钟,6人死亡,女秘书重伤。这就是震动了美国,中国乃至世界,并引发了世人对中国教育的强烈关注的卢刚博士杀人案。案例二: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其中有个高中生是这样分析的:“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走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海,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政府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就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抗战的准备。”我看其他学生的判断,也都是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上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种题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道题,我们的教育(含考试)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定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款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做答案。结果,我们一天到晚忙着记忆什么时候割让辽东半岛,什么时候丢了台湾、澎湖,赔款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背得滚瓜烂熟,都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那又怎样呢?最主要的应当是将来可能会怎样啊!

金羊网2009-03-2509:08:05据《重庆晚报》报道,22日晚,因为女生当众拒绝了自己的求爱,重庆市垫江中学一高三男生觉得没有面子,当即从三楼跳下,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生死未卜。专家呼吁:目前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急需加强挫折教育。案例三:高三男生求爱遭拒羞愧跳楼至今仍处于危险期湖南省株洲市二中语文教师尹健庭在其撰写的《入学教育课》中写道,“读书干什么?。。。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思考: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家长、教师和社会到底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案例四:读书为什么?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三)教育目的的作用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

—(俄)乌申斯基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得设想或规定,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层级名称定义制定者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一级教育方针我国教育的总得方向的表述。构成内容: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政府国家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内容二级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目标;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学科专家一般与具体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阅读课程名称三级教学目标各个学科甚至课时的目标教师具体化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每次课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每次课的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各育目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每次课的目的实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目标结合上下文贺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沁园春雪》的教育目标(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提供受教育者明确发展方向与预设发展结果。(沟通和应变能力:家长给你送礼怎么办?危机处理的能力)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评价作用对教育变异情况的判断与标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3、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确定价值方式、通过标准的方式、通过目标的方式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一)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基本主张:(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3)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4)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古代社会:《学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应当因人而异,对平民阶级要培养他们有勤劳和节制的美德;军人应当培育他们勇敢的精神;而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则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柏拉图在《理想国》凯兴斯坦纳:“我十分明确的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学的校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学校的根本目标。评价: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没看到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社会存在就是病态。社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社会并不是个体存在的终极目的。合理之处缺陷之处(二)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帕克等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基本主张:(1)注重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的到发展。(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有所不同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以卢梭为代表主张教育应以弘扬人性、发展人的个性为根本目的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压抑,把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培养独立个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把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人”,促进人的自然发展作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为现存的一切制度、习俗都违背了自然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和个性,他反对教育把儿童训练成违背儿童自然生长秩序的“公民”,把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所以“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对对待他”。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评价:合理之处缺陷之处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三)文化本位论教育目的要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最终目的是唤醒人的意识。教育要根据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在继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造文化。(四)生活本文论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五)社会与人的辩证统一

社会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教育目的的制定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需要。

中西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观

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

共同建构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人物哲学观念教育目的

柏拉图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追求真理应当依赖理性。理性的培养洛克(经验主义哲学家)一切知识均来源于后天,都要通过感觉经验“绅士”教育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们宇宙之根本在于“天、道、理、性”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2、人性假设人物人性假设教育目的孟子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发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荀子“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积礼义而为君子”古代基督教教育思想家们“原罪说”教育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3、人格理想人格理想教育目的儒家“圣人之于民,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圣人为人之精”圣贤卢梭对人格理想的向往“自然人”洛克“绅士”杜威民主社会的公民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发展的理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在任何社会形态里,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影响着教育培养人的规格和质量。

社会形态人才规格要求农业社会只规定了政治思想品德上的要求工业社会一定的阶级意识和思想品德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信息社会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注重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美国、苏联对比加以说明)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无不反映着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