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锅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锅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锅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锅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供汽技术操作规程3.1

供汽工段概述及工艺流程图(见附表三)动力车间供汽工段包括锅炉房、软化水、换热站等。锅炉房装设一台WNS15-1.25-Q.Y,15t/h燃油、燃气锅炉,一台

WNS15-1.25-Q,15t/h燃气锅炉,供应全厂的生产、生活用汽。软化水系统供应两台锅炉的用水。3.2

主要设备概况

工艺要求蒸汽分缸压力≥0.4Mpa;3.3

除氧工操作规程3.3.1

除氧器投用前的准备工作3.3.1.1

检查除氧器系统中所有管道上的阀门启闭是否灵活准确。3.3.1.2

检查系统中所有压力表、温度计的指示是否准确。3.3.1.3

检查水位调节阀、水位报警器、蒸汽压力调节阀的动作是否灵活及系统中其他附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3.3.2

除氧器投入运行操作3.3.2.1

启动软水泵,使软化水从水箱进入除氧器中,同时打开水位调节阀,并将旁路阀门关闭。3.3.2.2

稍开顶部排气阀,打开蒸汽压力调节阀门,供气加热,观察和记录进气温度和压力。3.3.2.3

当除氧水箱中的水达到正常水位(水位表指示到1/2

外),水温达

104℃左右时即可启动给水泵,打开出水阀供锅炉用水(启动3.3.2.4

除氧器正常运行时,上部排气阀开度约1/4

圈。3.3.2.5

每隔一小时化验进水、出水的含氧量,记录各种监督仪表的数值。3.3.2.6

除氧器短期停用时,稍微开启旁通蒸汽阀送入少量蒸汽,使除氧器内保持热状态,并从空气排出口排出微量蒸汽。3.3.3

热力除氧器的调整3.3.3.1

在下列情况下除氧器应进行调整a..新装或改装的除氧器。b.改变除氧运行方式,如负荷提高、汽源改变、进水温度改变。C.调整前准备工作d.检查取样器是否符合要求。e.检查各种表计是否齐全和准确。f.准备好实验用的药品和仪器。g.确定调整试验方案。3.3.3.3

调整项目a.除氧器内温度和压力的允许变动范围。b.进水量与出水含氧量的关系。c.进水温度与出水含氧量的关系。d.排汽量与出水含氧量的关系。e.补给水率。3.3.4

除氧设备的维护3.3.4.1

必须使除氧设备使用性能达到工艺要求。3.3.4.2

各种防护装置、指示装置齐全可靠。3.3.4.3

各种仪表定期校验,使之运行正常。3.3.4.4

管道保温无破损,阀门才作灵活可靠,无泄漏现象。3.3.4.5

设备外表清洁,无严重锈蚀,保温良好。3.4

司炉工操作规程3.4.1

安全保护及报警包括熄灭火保护、蒸汽超压、超温保护、燃汽压力高、低保护电器联锁和低水位保护等。3.4.2

运行操作顺序:司炉人员合上控制柜或操作盘电源,电源指示灯亮。按下启动按钮,一。如果锅炉点火失败,或者燃烧过程中发生熄火,都会发出灯光示按钮按下,复位才能再次进入启动状态。燃烧器启动后,进入程序运行。3.4.3

每日操作规程3.4.3.1

经常检查人孔及手孔是否漏洞,同时检查排污阀是否严密无炉或系统压力小于

2

逐渐升高时,应注意锅炉内各部件有无特别响声,如有应立即检查,必要时,应立即停炉检查,解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3.4.3.2

给水设备水泵是否正常,应在交班时共同检验。3.4.3.3

压力表换。为了保证压力表正确性,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如发现损坏,应进行修理或更换。3.4.3.4

安全阀定期拉动安全阀提升手柄,做排气试验,每隔

2-4

个星期应做高水压一次,做高超压排气试验一次,以校验安全阀的作用3.4.3.5

锅炉本体及管道的保温为减少锅炉散热损失,应定期保养与维修锅炉及蒸汽管道中保温状况,使之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3.4.3.6

清除水垢及积灰佳传热状况,以利提高传热系数、增加热效等。3.4.3.7

锅炉的维修保养

3.4.3.8

排污锅炉排污根据给水品质决定,每天

1-3

次不宜过多,排污应在较低应立即进行停止排污。3.4.3.9

定期检查并清除油或气体过滤器内的杂物。3.4.3.10

正常停炉复后可自动启动,也可人工干预启动。3.4.4

安全保护保护原理及自动控制系统3.4.4.1

概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a 给水自动控制;b 燃烧比例调节;c 油温自动控制(重油用)d 程序控制;e 自动点火;f g 安全保护装置等。本系统能安全成下列功能:根据锅炉负荷变化能使锅炉自动启停燃烧设备;根据锅炉蒸汽压力作燃烧自动调节,即风油配比调节;根据锅筒的水位高低变化作两位制自动给水控制;3.4.4.2

安全保护原理a

.低水位保护水位保护,作为给水控制失灵时,确保安全运行,防止损坏设备,极正常时,锅炉可自动恢复运行、进行程序启动。b.蒸汽超压保护:控制器动作,切断程序继电器,进入停炉程序,当锅筒压力降至启动值下限时,压力调节器复位,程序继电器通电,锅炉自动启动,不需再按启动按钮。c

低油温联锁(重油)采用温度控制器,当燃油不到规定限度,控制器切断启动回路,锅炉不能启动,当锅炉正常运行时,发生油温过低故障,控制器将切断启的下限温度低(3—5

故。d.熄火保护为感受元件,把光敏管二端的交变电压信号,经放大,整流推动灵敏继电器。炉膛熄火时,火焰脉动消失,继电器动作,批示灯,批示熄火,同时切断燃料,并进入停止运行的程序。控制器,以决定程序指令的执行,正常运行时,遇熄火,切换进入停炉程度。以上燃烧器停止运行后,锅炉均不能自动启动,需再次按启动按钮。e.低负荷联锁被按下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起动回路,以备锅炉投入下一次启动,间控制。f.

防爆装置在燃气锅炉容易爆炸的地方设置防爆门。3.4.5停炉保养干保养法,停炉一个月以下时可采用湿保养法。3.4.5.1

干保养法:锅炉停炉后放去炉水,将内部污垢彻底清除,冲洗干净。然后用冷风(压缩空气)吹干,然后将10~30mm块状的生石灰分盘装好,立方米8公斤计算。然后将所有的人孔、手孔、管道阀门关闭,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如生石灰碎成粉状,须即更换,锅炉重新运行时,应将生石灰和盘取出。3.4.5.2湿保养法:锅炉停炉后放出炉水,将内部污垢彻底清除,冲洗干净,重新注100冻损坏锅炉。注意:燃烧器的工作状态在首次调试时由厂家燃烧器工程师调整查调试每年至少一次,须由厂家或专业工程师来进行。3.4.6

安全注意事项3.4.6.1 经常煤气管道的泄露情况,避免煤气中毒。3.4.6.2 锅炉水温度达194℃,防止烧伤。3.5

化验工技术操作规程化验工负责软水与循环水的化验工作。3.5.1

软化工水处工技术规程3.5.1.1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检查过滤器、钠离子交换器、软水箱等时间再生控制器等附件的完好泄露情况以及盐罐里氯化钠的饱和状态。3.5.1.2

正常运行:原水经过滤器、钠离子交换器后进入软水箱,运行时压力保持在

0.25Mpa

左右,水流速度控制在

10—15

米/时。3.5.1.3

顺流再生:该套自动软水器属于两罐单流量计互锁状态,一主一副,同时供水,交替再生,当钠离子交换树脂失效后,流量控制再生器直接启动时间再生器进行再生。a

反洗(14

底部分流器——经过交换剂层向上——最后进入控制阀排水口排出。b

再生(50

分钟)硬水进入控制阀后,向上进入注水器,经过射流过流器和升降管,再经过控制阀排水口排出。c

清洗(16

分钟)硬水经控制阀进入树脂罐,经过交换后进入分流器沿升降管向上,最后通过控制阀排水口排出。d

注水(20

分钟)硬水进入控制阀,在向树脂罐供水的同时,经注水一个再生过程的需要。3.5.2

化验标准:执行《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1996项目悬浮物给水硬度炉水碱度炉水

PH

值Cl

指标≤5mg/l≤0.03mmol/l6~24mmol/l10~12≤300mg/l

左右3.5.3

化验项目及步骤3.5.3.1

()原理与铬酸钾作用生成红色铬酸银沉淀,使溶液显橙色,即为滴定终点,其反应:Cl

+Ag+→Ag

Cl↓(白色)Ag+CrO4→Ag

CrO4↓(红色)(b)试剂1)氯化钠标准溶液(1

毫升=1

毫克

Cl化钠

3~4

克置于瓷坩锅内,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

10

分钟,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

1.69

克氯化钠,先用少量的蒸馏水溶解,在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毫升。2)、硝酸银标准溶液(1

毫升=1

毫克

Cl):称取5.0

克硝酸银溶液于

1000

毫升蒸馏水中,以氯化钠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

10

毫升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入

90

毫升蒸馏水及

1

毫升

10%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标准溶均值

c

三个平行实验结果的误差应小于0.25%。另取

100

毫升蒸馏水,除不加氯化钠标准溶液外:其它手续同上,作空白试验,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b。硝酸银浓度(T,毫克∕毫升)按下式计算:

式中:b: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c—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10—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毫升;I—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毫克∕毫升。最后调整硝酸银浓度,使其成为1

毫升=1

毫克

Cl的标准溶液。3)

10%铬酸钾指示剂(重∕容)4)1%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5)0.1N

氢氧化钠溶液6)0.1N

氢氧化钠7)30%过氧化氢(H

O

) (c)测定方法1)

量取

100

毫升水样于锥形瓶中,加2~3

1%酚酞指示液,若显红色,即用硫酸溶液中和至无色;若不显红色,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然后以硫酸溶液滴回至无色,再加入

1

毫升

10%铬酸钾指示液。2)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a同时作空白试验,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b氮化物含量(Cl毫∕升)按下式计算:

)·式中:a:滴定水样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毫升;b:滴定空白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毫升;1.0: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度,1

毫升=1

毫克

Clv:水样的体积,毫升。(d)

注意事项1)当水样中氯离子含量大于100

6-1-1

中规定的量取样,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毫升后测定。表

6-1-1

氯化物的含量和取水样的体积水样中氯离子含量毫克∕升取水样量,毫升

5-100100

101-200100

201-400

401-100025

102)当水样中硫离子(S)含量大于5

毫克∕升,铁、铝大于

3

毫克∕升或颜色太深时,应事先用过氧化氢脱色处理(每升水加20

毫升),并煮沸

10

分钟后过滤;如颜色仍不消失,可于

100

毫升中加

1

克碳酸钠浓度也应减少一半。3)

100

毫升水样加

1

毫升铬酸钾指示液作为对照。4)浑浊水样,应事先进行过渡。3.5.3.2

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a)原理酸碱滴定法适用于酸、碱以及能与酸、碱进行定量反应的物质。在水质分析中,碱度和酸度的测定就是利用酸碱滴定法。应的实质是

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

b)

试剂1)1%酚酞指示剂(乙醇溶液)2)0.1

甲基橙指示剂3)

甲基红—亚甲基蓝指示剂:准确称取0.125克甲基红和0.085克亚甲基蓝,在研钵中研磨匀溶于100

毫升

95%乙醇中。4)0.1N

、0.05

N

HCl

标准溶液。(c)测定方法1)取

100

毫升透明水样注于锥形瓶中。2)加入2-3

1%酚酞指示液,此时若溶液显红色,则用0.05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恰无色,记录耗酸a3)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

2

滴甲基橙指示液,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橙色为止,记录第二次耗量b)·3.5.3.3 EDTA(a)原理络合滴定法是通过络合反应来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滴定水中的硬度

Ca Mg含量时,常用乙二胺四乙酸为络合剂,简称

EDTA。络合滴定中,等当点的显示常用金属指示剂。在

PH

10.0+0.1

的缓冲溶液中,用络黑

T

作指示剂,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简称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纯蓝色为终点,根据消耗EDTA

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水中钙镁含量。(b)试剂1)0.01N

EDTA

标准溶液2)0.001N

EDTA

标准溶液3

0.5

克氯化铵溶于

500

毫升除盐水中,加入

150

毫升浓氨水(比重

0.90)以及

5.0

克乙二胺四乙酸镁二钠盐,用除盐水稀释至1

升。4)0.5%络黑

T

0.5

克络黑与

4.5

克盐酸羟胺,在研钵中磨匀,混合后溶于100

毫升

95%乙醇中,将此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备用。(c)测定方法1)取

100

毫升透明水样注于250

毫升锥形瓶中。2)加

3

毫升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及2

0.5%络黑

T

指示液。3)在不断摇动下,用)0.001N

EDTA

标准溶液滴不定期至蓝色即为终点。记录)EDTA

标准溶液所消耗的体积V

硬度(YD,毫摩尔/升)按式计算

0

水样(d)

注意事项1)若水样的酸性或碱性较高时,应先调节至水样的PHPH

10.0+0.1

范围之内。2)对硬度较高的水样,在加入缓冲溶液前,先稀释或先加入所需ED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