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_第1页
【公开课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_第2页
【公开课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_第3页
【公开课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_第4页
【公开课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华盛顿和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幸运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致残。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罗斯福、华盛顿和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专题六第二课罗斯福新政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一、临危受命:(新政背景)1、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尖锐。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进一步加剧。3、美国人民渴望“救星”到来,希望建立强有力政府来挽救危机。4、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以其“新政”学说赢得美国人民的拥护,当选为总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探究问题:面对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对策:自由放任政策;原因:胡佛政府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结果:加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边缘。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经济危机使大批工人和农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各城市的“贫民窟”迅速扩展,用破铁皮和木板搭建的所谓“胡佛小屋”随处可见。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罗斯福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对决如果你是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1575万票—2280万票59票—472票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名言:

Ipledgeyou,IpledgemyselftoanewdealfortheAmericanpeople.Thereisnothingtofear,butfearitself.通过对罗斯福个人生平及其经历的了解,结合课文,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敢于直面困难、无所畏惧、自信、坦率、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用“一、二、三、五”来概括:即一个理念、两个阶段、三个方面和五个项目。一个理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阶段:

①1933—1935年: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稳定人心②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二、实施“新政”:(内容)罗斯福新政(NewDeal)的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Recover)经济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第二阶段: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Reform)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都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实施救济(Relief)贯穿新政全过程三个方面(3R):(1)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2)复兴(Recovery):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3)改革(Reform):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劳工.福利ECB第一阶段33--35第二阶段35--39贯彻始终33--391.复兴(Recover)2.改革(Reform)3.救济(Relief)五个项目:项目一:整顿财政金融(突破口)具体措施: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影响: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思考一:为什么“新政”从金融领域开始?合作探究经济危机最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为此恢复银行信用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前提保证项目二:复兴工业(核心)具体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等。影响: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蓝鹰标志思考二.在整顿金融体系之后,你将把改革重点放在哪个领域?为什么?合作探究工业领域。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无序生产导致的生产相对过剩,为此要首先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剩。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工业。项目三:调整农业政策

具体措施: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等。影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缓和农民的斗争项目四:推行社会福利

具体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影响: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秩序。项目五:强化社会立法

具体措施: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签署并通过“社会保险法”和“财产税法”。影响: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问题领域措施主要法令作用金融危机金融农业危机农业工业危机工业社会危机社会立法就业危机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心恢复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复苏复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生产逐渐恢复;《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社会稳定;缓解了就业压力;扩大了内需;保护了环境。《全国劳工关系法》缓和劳资矛盾保护劳工权利内容重难点突破(核心)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新政的特点:1、新的政策:新的理论和政策。2、新的模式(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新在何处?新政的影响1、经济: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彻底摆脱(二战)

繁荣发展(二战后)2、政治:3、生活(社会文明)4、世界:缓和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的道路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开创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深远影响)新政的本质决定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局限性:进步性1、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凯恩斯主义练习与巩固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3、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4、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这场“大手术”指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5、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表象,不看本质④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阅读下列材料:(04上海历史32)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1分)(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1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1分)(1)1929瞩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1分)(2)罗斯福新政。(1分)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