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_第1页
专题07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_第2页
专题07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_第3页
专题07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_第4页
专题07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推理推断类选择题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即根据已知的若干条件,通过逻辑思维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符合所给标准的结论的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设问常用的方式是“据此可知”“由此可知”“据此可见”“由此可见”“推知”“这一论断”“材料认为”“作者认为”等。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强调论从史出,从历史材料中得出结论的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呈增加趋势。推理推断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与近代企业的兴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C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出现,并没有往深入发展,排除B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2.(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3.(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答案】C【解析】雅典陪审团成员是直接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了各阶层,而罗马则是由职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雅典是直接行使司法权,故C项正确;A项指罗马,排除;从材料来看,二者主体不一,雅典是公民,而罗马是职业法官,排除B项;“所有人”表述错误,排除D项。4..(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5.((2020·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6.(2020·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正确;A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7.(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类型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上缴赋税,且朝廷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藩镇之间攻伐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重,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8.(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梭伦对道德与财富的认识,且梭伦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且梭伦改革推行财产等级制,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故B项错误;梭伦反对以不正当手段致富,也支持合乎道德的财富创造,材料中梭伦只是抨击导致贫富差别的不道德手段;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实际上承认贫富差别,故C项错误。9.(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多个视角,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多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且材料中的多个因素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故D项错误。10.(2018·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主要成就即是系列法律的颁布,而恩格斯所言“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指的是平民在法律上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故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习惯法,此期贵族垄断了立法、司法大权(即贵族的特权),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大行司法专横;而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系列法律的制定,使贵族特权受到一定限制,而不是被取消,故A项错误;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于6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民法大全》颁布),故B项错误;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而自由民(奴隶以外的公民、公民家人、外邦人)获得公民权是在罗马帝国时期(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发布公民权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自此万民法成为通行于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故D项错误。1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黄河流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新疆地区也有小部分集中分布,当时的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和经济重心所在,因此铁器在黄河流域的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铁器的少数分布区域,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器分布,且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人类最早所发现的铁是陨铁,新疆是目前国内公认的最大陨石富集区。材料仅表明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且无法证实铁器为当地冶炼生产,因此无法印证冶铁技术已相当普及,故C项错误。12.(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答案】B【解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材料反映雅典公民通过谈话、论辩和说服等方式参与政事讨论,由此可见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公民具有谈话、论辩和说服能力更容易成功,而非强调能言善辩是所有公民必备的能力,故A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材料反映出雅典公民参政议政,恰恰是雅典民主政治鼎盛的体现,没有出现民主政治的危机,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通过“谈话、论辩与说服”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非内乱引发思想纷争,故D项错误。13.(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4)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的高低与私营企业主有关,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14.(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的变化情况。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由高祖时15郡到文帝时24郡,再到景帝时68郡国,最后到武帝时108郡国,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这表明王国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中央政府更有能力和实力解决边患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而王国控制的区域相应越来越小,故D项错误。15.(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薛举寇泾州……不利而旋”“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诸将为举所败”可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唐武德元年”(武德系唐高祖年号)可知此时李世民尚未称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可知泾州战役的主帅是李世民并非刘文静,故B项错误;材料“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只能说明李世民患病对战役失败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说明李世民患病导致战役失败,故D项错误。16.(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明代太监文化素质提高,是服务于秉笔太监“批红”的政治需要,有助于形成内阁与司礼监双轨辅政制,表明中枢机制发生了重要演变,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多数情况下,内阁和司礼监都受制于皇帝,皇权绝未削弱,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力中枢,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虽太监乱政,但大多数时期皇帝和内阁执掌决策权,司礼监掌“批红”,且王瑾、魏忠贤等少数权奸只是少数,其最后结局都是被革除,故D项错误。17.(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类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而人才的培养依托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材料反映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各类高等教育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这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只表明各类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未涉及各类人才的专业培养和需求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只表明高等教育人数增长,未提及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各类人才,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等教育的普及,就是提高毛入学率;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普及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当前我国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故D项错误。18.(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受政治环境影响,时代对历史叙述有一定的影响,故D项正确;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和相关研究著作各有优劣,可相互印证,不能直接断定可信度的高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知不同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或修改,但并非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19.(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文综·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C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D项错误。模拟题演练:1.(2021·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卷二新高考卷·8)1925年1月,中共四大明确要求:“在思想上、组织上尤其是在民众宣传上扩大国民党的左派。对于国民党中派领袖及一切左右派间游移分子,应该在具体事实上,纠正其右倾政策之错误,使之明了右派行为违反了革命主义,使之离开右派,从事不妥协的争斗。”由此可见,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苏俄式的中心城市革命道路B.提出应对国民党右倾化的任务C.努力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2.(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3)下图是日本在沪侨民制作的明信片,背景为1913年设立的上海老城厢有轨电车终点站。由此可知,此时上海()A.西方社交方式被广泛接受B.城市交通走在世界前列C.城市近代化建设继续推进D.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3.(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2)清末北京西餐馆仅四家,至民国初略有发展,价格较低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有“醉琼林”“裕珍园”、“得利”等,它们有几多:花钱多、规矩多、用外语多,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西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坐上无多少,红顶华翎日日来”。由此可知,这时期的北京()A.西方饮食文化影响扩大B.西餐成为国人主要食物C.国人难以接受西方饮食D.中国饮食文化优于西方4.(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3)834年,唐文宗下诏:“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蕃坊,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5.(2021·湖南教育联合体新高三联考·9)下表是1938年前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两人()何应钦“消耗持久,则适合我之国情,如国土、人口、物资、地形等皆有利于消耗持久”李宗仁“吾人必须避我之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A.承认中国抗战具有长期性B.对中国抗战前景持悲观态度C.重在动员全民族联合抗日D.主张中国借助外力持久御敌6.(2021·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6)史学界根据相关文献档案研究指出,1900年义和团与清军共同抗击西摩尔联军的入侵,取得了廊坊大捷。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幅表现廊坊大捷的绘画中只能看到义和团的抗击。由此可知,绘画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表现历史的事实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时间越晚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7.(2021·湖南永州一模·8)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电全国学农工商的通电中指出:“工人为本党之基础,本党之在斗乃为发展实业而奋斗,为工人利益而奋斗,工人与本党共同奋斗。“由此可知,孙中山()A.指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必然性B.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C.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D.提出了党外合作的基本方针8.(2021·湖北武汉黄冈六校高三10月联考·4)表1为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由此可知()表1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隋唐326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A.隋唐时期儒家伦理不受重视B.隋唐时期女性社会地位较高C.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社会生活D.政府政策影响女子婚姻观念9.(2021·湖北武汉黄冈六校高三10月联考·2)汉朝时期,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由此可知当时()A.农村大量农民弃农从商B.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C.汉朝商业政策较为宽松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10.(2021·河南顶尖名校高三10月联考·4)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均寿命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图。由此推知()古代中国人均寿命和经修正过的人均粮食占有量A.人均占有粮食在发展中提升B.古代中国农业提升空间有限C.人均寿命与政局变化成反比D.人均粮食与人均寿命成正比11.(2021·云南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会高三质量检测二·24)“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后人增加了偏旁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纹理”之义。殷商后期,已开始用文武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周朝则以文为王者之庙号,如周文王。《周书·谥法篇》更说“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慈慧爱民曰文”……由此可知从殷商后期到周朝()A.始终强调“文”字的基本含义B.“文”字突出神权与正权的结合C.强调并扩大了“文”字的意义D.赋于了“文”字为庙号的专用性12.(2021·云贵川高三10月联考·30)1936—1937年,国民政府相继在四川、贵州、广西、云南设立农村合作委员会,推行农村合作运动,通过合作社与合作金库等基层金融机构推行救济贷款、农业合作贷款、农产押贷等贷款业务。下面为1937—1941年西南农村合作社发展概况表(单位:个)由此可知,西南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时间四川贵州广西云南1937年23741487201291938年826343385072341939年16693669445328291940年2414695931633440861941年2359910427190666456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为中国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工业布局的改变D.便利了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13.(2021·云贵川高三10月联考·26)唐朝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北宋翰林学士李邴的《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有云:“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由此可见()A.朝贡贸易在唐代时达到顶峰B.对外贸易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唐宋诗歌侧重描绘社会经济D.宋代对外开放注重经济利益14.(2021·广东茂名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0)从1979年至1986年,市场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85年国家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3947亿元,比1979年年增长了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15.(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14)在19世纪的美国人看来,向西扩张既是美国的命运,也是上帝赋予美国人的责任。当时的哈德逊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杳无人烟的荒野,荒野之上的森林、草原、河流和山脉是上帝留给美国人的无主之地。由此可见,该画派()A.适应了美国开发西部的国家战略B.美化了美国对外殖民扩张的行径C.弱化了美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D.体现了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特征16.(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13)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17.(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1)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人口大幅增加,并逐渐融入华夏族,如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由此可知,战国时期()A.汉民族实际已形成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族群矛盾基本解决D.亲疏贵贱等级减弱18.(2021·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第一次考试·2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总产值共约5017.1百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6.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总产值为68.2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8.7%。由此可推知,近代中国()A.官僚资本出现了快速膨胀B.新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工业上普遍采用机器生产D.资本主义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19.(2021·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一次考试·24)“他们反对作家一味地突出‘自我’,陶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而主张文学作品要像镜子那样,作家的道德理想、是非评价要通过对生活具体的、真实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由此可知,此类文学作品()A.注重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B.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叛逆C.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风貌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20.(2021·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第一次考试·15)1971年4月,法新社评论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舆论伸出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21.(2021·河北承德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27)下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事记。由此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瓦解()时间事件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恩格斯的倡议把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纲领是《共产党宜言》1848年3—4月马克思、恩格斯许多盟员回国参加革命。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宣传革命思想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0年同盟发生分裂活动1851年5月同盟在德国的活动陷入停顿1852年11月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A.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C.表明同盟内部不具备联合的条件D.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22.(2021·河北承德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13)在黄宗羲的理想中,“君、臣”应当是共同负责人民公共“利害”事务的人员。他比喻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由此可见,黄宗羲()A.强调君臣共治B.追求民主政治C.否定君主政体D.提倡限制君权23.(2021·河北承德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5)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24.(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10)梭伦改革废止了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代之以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由此可知,这一举措()A.彻底废除了贵族政治B.实现了公民权力平等C.提高了贫民政治热情D.有利于工商业者参政25.(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5)(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关于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农家这样描述道:“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日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A.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6.(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8)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由此可知()A.结束国民党专政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B.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C.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27.(2021·山东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1)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8.(2021·福建泉州一模·4)《尚书·禹贡》中有禹划天下为九州之说;周朝进一步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战国思想家邹衍提出了华夏九州为“小九州”,属于“中九州”之一,“中九州”又属于“大九州”之一。由此可知,先秦()A.已经了解亚洲大陆之外各大洲的情况B.人们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视野逐步开阔C.逐步放弃了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思想D.民族交融改变了传统的夷夏之别观念29.(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11)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30.(202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10)在罗马共和国的相当长时期里,裁判官或执政官在就职时,通常会发布阐明自己施政方针的通告以及指导和审理案件时公诸于众的原则,即所谓的裁判官告示。其中,外事裁判官告示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起了裁判官法制度。由此可知()A.习惯法对罗马社会发展影响深远B.平民斗争推动公民法日益完善C.裁判官告示是万民法的重要渊源D.罗马法的核心是裁判官法制度31.(202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4)作为反对派,司马光曾评价王安石变法“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刘挚也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A.边防压力得到缓解B.社会秩序相对稳定C.崇文抑武受到冲击D.统治集团党争激烈32.(2021·山东高三开学质量检测·4)表2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表2类型来源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优点B.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C.是自上而下选拔人才的制度D.体现了多种选拔方式的结合33.(202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6)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租税(正赋)收入征榷收入商税收入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997)2408.11167.140060:40天禧末(1021)2641.22670.0120440:60熙宁十年(1077)2021.34248.4868.828:72A.传统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下降B.重税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C.财政收入的倚重出现一定变化D.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34.(202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3)《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A.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B.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C.开创了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D.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35.(2020·黑龙江大庆三模·30)据统计1937年以前,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大约占7.8万。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或把他们编入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注重在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实现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社会共识的目标C.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D.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36.(2021·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卷二新高考卷·13)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开元与元和年间部分州的户数和乡数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据此推知(见表2),这一时期()表2州名开元时户数(万)元和时户数(万)开元时乡数(个)元和时乡数(个)魏州11.75750.69214045博州3.7470.2437415贝州8.442.01217735德州6.1770.935611625棣州2.55450.54474817A.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B.南北方人口趋于平衡C.社会动荡导致人口锐减D.地区流动性得到加强37.(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5)下表为中国智能电视行业发展历程,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时间阶段相关事件政策导向2009年以前探索期互联网电视概念逐渐形成,家电厂商开始了智能电视的探索。正式将互联网视听内容纳入政府监管体系,确保视听内容可管可控。2010—2012年发展期牌照商主导探索OTT、TV运营模式,视频网站合法促进智能电视产业链形成。牌照制度形成,颁发7张集成牌照,规定针对电视的互联网内容须以牌照商为出口。2013—2016年加速期互联网企业、牌照商和终端商合作紧密,动作频繁,行业全面进入爆发时代。提出“牌照退出机制”、“黑盒子”等问题,形成四部委联合“剑网行动”;约谈牌照商,大范围整顿。2017年至今规范期智能电视产业规范化,客厅大屏价值变现规模逐渐清晰监管重心升至网络视听节目,总局强调智能电视合规运营,合规投屏。A.互联网运营取代了传统模式B.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C.国家对电视行业进行了整合D.智能电视成为众多家庭的首选38.(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论家中红白喜事,或是外出游玩赏宴,从桌椅杯盘到说唱劝酒,从请帖座次到掌勺传菜,都可以请专门机构包办。“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据此可知北宋()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萌芽B.官员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C.社会生活发生了一定变化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39.(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质量考评·15)下图为1950年创作的宣传画。据此可知,该图()A.彰显了“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人民勇于改天换地的魄力C.再现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绘画技法和意趣40.(2021·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百强名校领军联考·19)下表是德意志地区铁路里程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德国铁路的发展()德国铁路里程(1850~1869)年份铁路里程(公里)年份铁路里程(公里)年份铁路里程(公里)185018511852185318541855185658566143660571477571782686131857185818591860186118621863899196501059311089114971204812651186418651866186718681869131141390014787156791631617215A.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B.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41.(2021·广东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7)表2为政府资本在近代中国新式产业中的比重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表2时间在本国资本中的比重(%)在全社会资本中的比重(%)1894年92.458.81936年24.85.41941年50.0—1942年69.58—1946年67.347.2A.官僚资本始终占据主导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C.民族工业迎来发展春天D.外国在华资本日益萎缩42.(2021·湖南教育联合体新高三联考·1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作为整体,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法律制度来说已经中断,但在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各王国中,罗马法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中仍保持着效力。自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出现的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提高了罗马法的地位,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据此可知,罗马法()A.鲜明体现出自然法精神B.成为欧洲各国立法基础C.重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D.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43.(2021·湖南教育联合体新高三联考·7)与同时代大多数的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知,陈独秀()A.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B.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44.(2021·湖南教育联合体新高三联考·1)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夏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提供了可能。二里头墓葬中有很多玉器,它们制作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以前所罕见。据此可推知()A.夏代的历史从此成为信史B.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加C.夏代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D.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45.(2021·湖北武汉黄冈六校高三10月联考·14)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图1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46.(2021·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传统观点认为,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不在制,而在政,秦的暴政引发的反抗是秦朝灭亡的原因;近来又有学者提出,秦人文化与山东六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是秦灭亡的原因。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越来越偏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D.传统观点与秦朝历史较近更为可信47.(2021·湖北武汉黄冈六校高三10月联考·8)据美国学者约翰·K.张的研究:在1912—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5.6%;在1923—1936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7%:在1912—1942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4%,而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现代工业和矿业实现了8%—9%的高速增长。据此可推知()A.民国时期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B.中华民国的完整工业体系逐步建立C.两次大战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D.民国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的政策48.(2021·河南顶尖名校高三10月联考·14)蔡定剑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指出,“当年起草(1954年)宪法时,毛泽东曾要求每个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熟读苏联宪法,对一些条文不太明确和有争论的地方,都要引用苏联宪法来解释或作为论据”。据此,该宪法()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制订过程中存在若干矛盾C.深受“一边倒”方针影响D.移植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49.(2021·云南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会高三质量检测二·35)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国会发了8000字左右的长电报,对战后苏联的意图、政策以及美国应对对策作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该电报认为苏联同美国不可能达成一项长远的妥协安排,而苏联出于国家安全需要必然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及生活方式。据此推知()A.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式形成B.苏联威胁是美国调整对苏政策的主因C.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空前激烈D.美苏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的态势已现50.(2021·云南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会高三质量检测二·33)如表是1750年~1900年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据此可知()国家1750年1800183018601880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法国4.04.25.27.97.86.9德国2.93.53.54.98.513.2美国0.10.82.47.214.723.6A.英国制造业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德国发展速度最快得益于国家统一C.工业化程度影响欧美制造业的发展D.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51.(2021·四川绵阳一模·30)传统观点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古代农民起义“均田免粮”思想的发展。后来有学者认为,均田纲领是长期以来客家先民心理积淀的一种折射,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客矛盾,而不是贫富悬殊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华南乡土色彩。据此可知,这一认识()A.推翻了传统的研究观点B.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C.缺乏对古代农民的关注D.比传统观点更值得可信52.(2021·吉林吉林一模·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材料认为统治者应该()A.农商并重B.以粮救荒C.以农为本D.顺应自然53.(2020·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4省4月联考·34)有学者认为:从斯大林时期起,历届苏联领导人不顾生产力水平,只凭人为的生产关系变革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超前的“穷过渡”的社会主义模式必然难以维持长久。材料认为斯大林模式()A.由于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而存在弊端B.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形成的C.通过排斥资本主义以变革生产关系D.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54.(2016·山东菏泽二模·30)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55.(2017·贵州毕节一模·29)“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56.(2020·江西九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57.(2020·湖北高三5月调研模拟考试·2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1941年)写道:“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作者认为()A.编撰历史的依据是文字记录B.夏朝历史因无文字不可考证C.厘清历史利于民族团结抗战D.神话传说也是可信赖的历史58.(2020·河南南阳一中、信阳高中、漯河中学、平顶山一中四校3月线上联合考试·26)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体制的腐败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59.(2019·安徽淮南二模·28)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60.(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24)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记载:“据实物为史料,今人必谓其较书籍为可信……其实亦不尽然。今之所谓古物,伪者恐亦不啻居半也。”作者认为()A.实物史料比书籍史料更可信B.实物史料可以客观反映现实C.书籍史料的史料价值为最高D.实物史料有作伪而不可尽信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AADCC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DAABBD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CDCCBBA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DCBCCBCBB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答案BDBBBBDCDC题号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BCADBACDCD【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25年,中共四大明确要求,宣传扩大国民党左派,推动国民党中派领袖及一切左右派间游移分子离开右派,并且从事不妥协的斗争,由此可见,当时中共中央提出应对国民党右倾化的任务,故选B项;1925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并未开始独立探索革命道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右倾化,而非纠正自身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C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排除D项。【答案】C【解析】近代以来上海城市近代化不断推进,而题干提到的1913年上海有轨电车终点站的存在,也是近代化建设推进中的表现,故选C项;题干提到的是城市化建设,并没有提到西方社交方式是否被广泛接受,排除A项;上海在1931年存在有轨电车,而之前世界早就有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所以单凭题干材料不能得出中国交通走在世界前列的结论,排除B项;仅凭上海有轨电车不能得出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A【解析】由题干“西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坐上无多少,红顶华翎日日来”可知,在西餐馆里就餐的主要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据此可知西方饮食文化影响得以扩大,故选A项;题干提到“清末北京西餐馆仅四家,至民国初略有发展”,这做不到让西餐成为国人主要食物,而且必须中西餐比较才可以得出什么是国人主要食物,排除B项;由题干中的“红顶华翎日日来”可知,西餐是被国人接受了的,排除C项;题干没有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仅仅提到了西餐得到国人的认可,没法得出中西饮食文化的优劣问题,排除D项。【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蕃坊”等信息可得,唐朝政府重视发展对外贸易,故选A项;由题干“蕃坊,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可得,外商受到重视,助推了中国的商业发展,但没法得出蕃商侵犯我国经济主权,排除B项;由材料“蕃坊”的存在可知,并没有因为外贸而瓦解坊市制度,排除C项;由题干中的“不得重加率税”可得,当时是存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所以皇帝才下诏强调不要加重税率,排除D项。【答案】A【解析】“消耗持久,则适合我之国情”“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表明两人都认为中国抗战应扬长避短,坚持持久抗战,即承认中国抗战具有长期性,故选A项;表格中两人都主张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持久消耗战略定能战胜敌人,这表明两人对中国抗战前景均持乐观态度,排除B项;表格表明两人都意识到敌强我弱,中国的正确战略应是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人カ、物力持久消耗敌人,不是重在动员全民族联合抗日,排除C项;表格表明两人承认中国应当持久抗日,两人都主张抗战当立足于自身,发挥自身的战争潜力才能战胜敌人,没有涉及“借助外力”,排除D项。【答案】D【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后,受到当时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没有反映清军参与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故选D项;绘画是艺术作品,不能准确表现历史事实,排除A项;材料表明绘画受时代影响而与历史事实相左,不能得出“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的结论,排除B项;历史真相与时间早晚无关,排除C项。【答案】C【解析】1924年4月,孙中山致电全国学农工商,强调工人的重要性,要工人与国民党共同奋斗,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中孙中山并没有明确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必然性”,排除A项;孙中山团结工人的目的在于“发展实业”,不是要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排除B项;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而非党外合作,排除D项。【答案】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隋唐和两宋时期节妇、烈女的人数比较,可知两宋时期节妇、烈女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儒学发展为理学,强化了伦理道德观念,压抑人性,对人们的婚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项;隋唐时期也推崇儒家伦理,但是伦理观念没有发展到理学那样极端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节妇、烈女的人数变化,节烈是在道德婚姻上对妇女的约束,没有涉及妇女社会地位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节烈妇女增加的现象,是道德观念的约束,并不是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B【解析】从材料“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可知汉代农村的经济结构多样,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从材料“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可知这些工商业者具有专业性,不能体现出是大量农民弃农从商形成的,排除A项;汉代是重农抑商政策比较兴盛的时期,商业政策并不宽松,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农村工商业者的经营丰富了农村市场的商品,并没有涉及农产品成为商品的程度提高,排除D项。【答案】B【解析】据变化图可见,从西汉到清朝,除了南北朝由于战乱等特殊情况,人均寿命及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明显之外,其他时段人均寿命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线,说明中国古代农业自西汉到清朝都没有质的提高,故选B项;变化图中人均占有粮食南北朝、唐后期、元朝均处于下降状态,排除A项;南北朝、唐后期等政局动荡较大的朝代,人均寿命均下降,元朝政局相对稳定,人均寿命稳定上升,可见人均寿命与政局变化成正比,排除C项;元朝人均粮食较低,但人均寿命并没有明显下降,排除D项。【答案】C【解析】据材料,“文”字从字形上增加了“纹”,从字义上,延伸至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可知“文”字的使用功能得到了扩大,故选C项;据材料“文”不仅局限于“文身”的意思,排除A项;“文”用以表示庙号形容王者德性,未体现神权色彩,排除B项;“文”用于庙号是用法的延伸,本义并未消失,排除D项。【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发展农村合作社,推行救济贷款、农业合作贷款、农产押贷等贷款业务,有利于发展西南地区的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国的持久战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排除A项;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农村合作运动,涉及的是农村经济问题,与工业布局无关,排除C项;根据农村合作社的贷款业务可知,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开展农村合作运动,并不是为了掠夺经济,排除D项。【答案】D【解析】由材料“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知为朝贡贸易体系下四海臣服的大唐气象,由材料“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可知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商贸繁荣的景象,说明宋代对外开放注重经济利益,故选D项;朝贡贸易在明代发展到顶峰,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唐宋诗歌描述领域的比较,排除C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两倍多”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故选A项;1992年十四大才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市场在农业发展的作用,没有体现所有制的改变,排除C项;根据材料时间“从1979年至1986年”可知,“开始”表述有误,排除D项。【答案】A【解析】19世纪的美国大力推行西进政策,以武力驱赶印第安人,该画派将美国西部描绘成无主之地,激发了人们向西部发现、探险和移民的欲望,客观上适应了美国开发西部的战略,故选A项;西部地区是美国的领土,并非对外扩张,排除B项;哈德逊流派以风景画为主,题材涉及森林、草原、河流和山脉,可知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现实主义流派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哈德逊流派主要以风景画为主,两者并非同一流派,排除D项。【答案】B【解析】受这次鼠疫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即鼠疫使当时欧洲的经济、科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科学理论可以证明神学理论的缺陷所在,而非鼠疫本身,排除A项;牛顿力学理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与鼠疫无关,排除C项;鼠疫肆虐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享乐,倡导理性主义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答案】B【解析】“并逐渐融入华夏族”“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说明随着战国时期民族交往频繁,周边部族逐渐认同华夏文化,其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也在增强,故选B项;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并融合诸多已经汉化的其他民族形成的一个庞大族群,战国时期汉民族还未形成,排除A项;认同华夏文明并不等同于族群之间没有矛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不同族群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亲疏贵贱的等级无关,排除D项。【答案】D【解析】1933—1949年,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长时间的战乱、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压迫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所以此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虽然急剧膨胀,但其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上升了1.8%,说明资本主义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官僚资本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近代中国工业的生产方式,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答案】C【解析】材料中“要像镜子那样”体现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再现的特征,故选C项;“注重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排除A项;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都有对现实社会的叛逆,排除B项;“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是现代主义文学,排除D项。【答案】D【解析】乒乓外交民间体育交流的形式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体现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故选D项;美国跟中国不是邻国,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宣布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B项;乒乓外交属于民间体育交流,排除C项。【答案】A【解析】由材料“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情况,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2年11月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革命,同盟的瓦解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故选A项;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排除B项;“不具备联合的条件”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排除D项。【答案】A【解析】由材料“君、臣应当是共同负责人民公共利害事务的人员”、“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应是平等关系,主张君臣共治,故选A项;黄宗羲具有民主思想,但并未追求民主政治,排除B项;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但并未否定君主政体,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而非限制君权,排除D项。【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灾异谴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选C项;东汉以后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项;理学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排除B项;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排除D项。【答案】D【解析】在梭伦改革中,“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对于财富比较多的工商业者阶层是非常有利的,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贵族对于政权的垄断,而不是“彻底废除”,排除A项;“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有利于财富比较多的工商业者阶层,对于广大的平民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排除B项;贫民的财富较少,按照“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他们是没有权力来参与政治的,其政治热情也就非常低,排除C项。【答案】C【解析】题干内容述及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农家的生产经营情况:“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说明他们的生产经营重心出现了变化,即大多从事手工业,而把农业作为副业,故选C项;题干中述及“(濮院镇农家的)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说明此时期的濮院镇存在着雇佣关系,但不能表述为“开始出现”,排除A项;题干中述及的是“西头”即“石(门)、(桐)乡邑界”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不是“濮院镇”,排除B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不是题干中所述的“清朝前期”,排除D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林伯渠在1944年所召开的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这反映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从而说明抗日战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