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_第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_第2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_第3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_第4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八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寻找家乡名片》单元学习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1.

文化自信: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增强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增加民族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了解并积累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学习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风格方法;培养对语言文

字的热爱。3.思维能力:体会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会根据不同采取不同阅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从而提升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学习文中乡土情感、家国情怀、革命意志、奉献精神,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加审美体验:能自主欣赏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单元作业目标】1.识记本单元的重点词语,掌握课本出现的作者与作品的相关知识,整理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2.学会找出文章使用的表达方式,会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

作用。能体会作者根据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妙处。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思。3.能够分析小说、诗歌、散文的文体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注重朗

读训练,学会仿写与应对。4.理解民俗的意义与价值,主动拓展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民俗类文章,运用所学分析身边的民俗现象。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八下学科目标,考虑单元主题,服务核心素养的提升,确

定单元设计目标。作业设计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思维的形成,关注能力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分为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个性化等不同形式。基础性可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提升性作业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拓展性作业检测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个性化作业体现分层、关注个性。编写原则:题目原创、选编、改变相结合,以主观题为主,注意题目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课本为依托,拓展性作业注重知识、方法、能力的迁移,活动性作业结合生活、关注本地。题量考量:预习作业服务新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积累,每课5分钟左右。

课时作业针对课时教学目标,体现分层,基础与选做相结合。单元作业是综合测评,关注课时作业没有涉及到的作业目标,题型多样化,体现分层性;主观题的设问角度多元,

体现思维进阶,力求有梯度、深度和温度。注意评价的主体要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单元作业课时设计1初步感知,用心寻找他乡名片作业11.作业内容:

(预习)初识作者

请同学们先把图中信息补充完整,再根据图表内容,用一段文字概括鲁迅、贺敬之的生平,不超过100字。(图略)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其中的填空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概括作者生平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2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规范书写。请同学们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内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用行楷正确、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内,并与同学交流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规范书写”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写错字词,积累重点字词;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

书法审美价值的要求,也体现了对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的考察。作业31.作业内容:朗读。完成必做项,选一项选做作业完成。(1)朗读本单元4课文。

(必做)(2)自选任一课的部分段落,设计朗读,录音发至班级群文件,参加“为你读美文”朗

读线上评选,时长2分钟左右。

(选做)2.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熟悉课文,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通过设计朗读,培养语感,锻炼诵读能力。通过在新媒体展示的方式,提升学生朗读的热情,培养跨媒体运用能力。作业41.作业内容:寻找他乡的名片。默读四篇课文,寻找四篇课文中写的民俗风情,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完成表格,并与同学分享。2.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课文中写道的民俗,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预习课文,搜集提炼信息,借助多媒体,书籍等方式收集资料。2

江南水乡,看社戏忆淳朴乡风作业1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1)

从全文来看,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充满抒情意味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设计朗读。(2)作者如此怀念那晚的“好戏”,那晚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让我们通读全文,仿

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2.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积累文本核心知识,

培养朗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作业2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探究教材中的课文其实是节选的文字,《社戏》原文前面还有两部分文字,讲述的是成

年的“我”两次看戏的经历。比较这两部分节选的部分,辨析“儿童视角”和“成人视

角”的不同之处。《社戏》未选部分(1)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

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哩哩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2)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

不起似的斜警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

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社戏》课文(1)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的尖送到嘴里去的,所

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2)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

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课堂上交流。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辨析“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不同之处,意在了解散文

叙事的不同视角,体会视角的丰富性与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3革命圣地,听民歌赞老区新貌作业1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理解表达。有人说,《回延安》一诗是要表现“延安老、青、少三代人在革命的熔炉里不断成

长的精神风貌”,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评价设计:教师评价。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理解表达”意在考查学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挖掘

诗歌丰富的隐含信息,进一步领悟作品内涵,丰富情感体验。学习革命文化,增强对党

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培养家国情怀。作业2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学唱“信天游”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北,以及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

其形式简朴,旋律优美,曲调高亢,自由奔放,便于在山野即兴歌唱。歌声仿佛信天而

游,故名“信天游”。观看信天游视频《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学唱信天游。

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课上展示。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唱“信天游”意在促进学生亲近“信天游”这种民间艺术,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情感体验。作业31.作业内容:找寻延安精神,传承革命精神跨学科探究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请你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1)延安处于黄土高原是革命圣地,结合历史学科所学知识,列举延安在中国近

代革命中的重要事件。(2)

《回延安》中写道“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请结合地理学科黄土高原部分知识,解密信天游中提到的窑洞。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课上展示。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2022版课表的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一个是“跨学科学习”。本题把语文学习与历史中的革命事件、地理地质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西北高原,观腰鼓叹蓬勃生命作业1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规范书写请同学们自学“读读写写”环节当中的词语。①请找出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词语,并写出正确的字音;②选取至少三个词语,组合写一段话,介绍安塞腰鼓。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写错字词,

积累重点字词;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并选词概括内容,提高理解概括能力。作业21.作业内容:

片段写作本文大量运用排比,语言气势磅礴,感情抒发强烈。如“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

风姿”一段,气势昂扬,铿锵有力。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个场面(如学校午餐、文艺汇演、运动会的场面等)。2.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仿写句子就是要求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齐鲁乡间,借灯笼颂寄情家国作业1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根据课文,续写对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

观灯习俗为主,还有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里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续写对联。上联:弘扬传统文化

下联:___________2.评价设计:教师评价。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同时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作业21.作业内容:我们学校举行“2022年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校园里悬挂着同学们精心制作的灯笼,形态各异,美妙动人。请你参与,从以下三项活动探究任务

重任选一项完成。(1)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盏灯笼拍照,为它写“最美灯笼”推荐语,100字左右,发在朋友圈里。(2)网络搜集5条灯谜,或自己设计灯谜,请同学们猜谜。(2)录制你制作灯笼的视频,参加“巧手制灯”网上评选。

2.评价设计:网络评选,展示优秀作品。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借助元宵节主题活动,开展灯笼

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学习跨媒体运用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情趣。6考点链接,学习描写抒情作业11.作业内容:

片段练笔本单元人物形象鲜明,如双喜、六-公公,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多种描

写方法。请你观察班级同学午餐时表现,运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将他(她)的特点表现

出来(不少于200字)。2.评价设计:学生互评。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掌握人物描写的一般技

法,练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外在表现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个性风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作业21.作业内容:比较阅读,回答问题。【甲】《社戏》节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

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片片蝶衣生》节选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

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儿,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