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歌短行曹操央视朱广权老师说过一段话:“当你背过那么多古诗词后,你会发现你曾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这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不朽。”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不朽的文字,一起来感志士之慨,悟隐士之情,走进那个“风流、风情、风度、风姿”的魏晋时代。“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周瑜等人固然算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建安风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它“三曹”鼎力、“七子”雄发,这就是建安时期。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祯)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建安风骨被后世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赏析:《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白马英雄形象,它就是曹植的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其中的积极进取、一心报国的正气正是建安风骨的体现。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赏析: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汉末的实录,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史诗。全诗表现出诗人英明的政治洞察力,对上下曾军阀内讧的愤慨,以及对下层将士、百姓痛苦的忧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其中的慷慨悲凉之气,也正是建安风骨的体现。文学常识歌行体《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的,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小组合作:

学生朗读这首诗,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说这首诗的押韵特点。整体感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押韵特点:①不是一韵到底,而是以四句为一组,每四句一换韵;②每一组基本上第一、二、四句押相同或相似的韵,第三句不押。

小组合作:曹操在作诗时为什么不是韵到底?每四句一换韵好在哪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明确:

韵脚的变化,会影响语气的变化,同时影响情感的表达。比如第一小节“歌”“何”“多”,梭波辙:e、o、uo适宜表现平静的心情,或低落的情绪,以及宁静的氛围。所以读起来要略带低沉。第二小节的“慷”“忘”“康”,江阳辙:ang、iang、uang声响极洪亮,适宜表现慷慨激昂,情绪激动的情感。所以这里情感发生变化,朗诵时要有慷慨之气。以此类推,我们需要注意每节韵脚的变化,准确把握每节节奏的划分,找准重音,才能真正朗诵好诗歌,体悟作者的情感。精读赏析1.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思考:提问:《短歌行》属于哪一类内容?曹操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什么?第二类精读赏析2.诗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如何把握一首诗歌的感情?思考:这就要了解我们惯用的抒情方式,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不要任何凭借物,也不讲究含蓄委婉,直截了当地宣泄,毫不遮掩地袒露。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率和真挚感动人心。间接抒情: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比如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首先找出这首诗直接抒情的文字,它反复出现,是哪个字?忧精读赏析3.全诗当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你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这种情绪?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种“忧”的?(分四大组分析“忧”,每组两小节,讨论发言。)思考:明确:第一、二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转瞬即逝。用“杜康”来代指酒,借酒抒怀。忧——人生苦短。精读赏析小组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小结: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精读赏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忧”的?比喻:譬如朝露。借代:唯有杜康。设问:何以解忧?直接抒情:去日苦多。第三、四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精读赏析贤才难得,所以诗人渴盼贤才。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思考:忧——贤才难得。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曹操对于贤才的渴望,通过文字可见一斑。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诗经·郑风·子衿》的全文。精读赏析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赏析:其实纵观全诗,我们发现诗人借此诗表达的意思好像又丰富了一些,我渴望贤才,也希望贤才主动来归。(心情:渴盼、思慕)精读赏析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思考: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态度:礼待、谦逊)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精读赏析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拓展提升比兴起于《诗经》的六义,可以说是我国最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之一。比兴中的“比”,本身就有比喻的意思,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句中,作者是把人生比作朝露,人生与朝露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没有产生“引起所咏之词”的作用,应该是修辞范畴的比喻。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这本就是古代宴饮宾客时唱的诗。曹操引古喻今,自不免启人思接千载之上。作者将旷野中采食艾蒿的小鹿,不停的呼唤同伴共同进餐,来比喻主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并且引起后文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场景描写,这就是比兴。比兴手法:精读赏析有时只有“兴”,称为“起兴”。这种手法不突出二者的相似性,只是为了营造氛围,引起下文,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的作用:1.通过比喻,使生僻的、抽象的、深奥的事理显得通俗、形象、浅显;2.通过兴作铺垫,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引出下文所说话题、事理。比兴手法:

赏析: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精读赏析第五、六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思考: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忧——贤才难得,何时能得?精读赏析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思考: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精读赏析思考: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艺术手法: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精读赏析第七、八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思考: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精读赏析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思考:明确:在前面的章节,曹操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也流露出希望贤才主动寻择良主之意。但是良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既是贤才的艰难选择,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的复杂动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看似英杰辈出,但这也是人民的深重苦难。作者这一句,不仅是对贤才的渴望,也是对社会状况的悲叹,所以,他才会立志一统天下,荡平四海。但是现在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天下依然分裂混战,他的功业还没有成就,那么如何成就?就需要广招贤才,助其成就功业。这里面既充满对人才的渴盼,有一片谦恭之气,又有心怀天下的一种霸气。作者在最后一节是如何表达这种霸气的?精读赏析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思考: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他想一统天下,但是目前没有实现,也正是有这种功业未就之忧,才有了前面对时光短暂的忧心,对贤才难得的忧心。曹操忧的根源是——功业未就。拓展提升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