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2、难点: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不但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思考下列问题。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1、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四、再读课文,感受。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果不要这些修辞手法,请试着把这篇文章改成平实的介绍文字。3、课后思考:比较修改前后的文章,再次感受文章的描写之美。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大家对文章作了修改,都觉得修改之后的《济南的冬天》枯燥无味,那是为什么呢?原文为什么就有味道呢?从中大家悟出了些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附:修改后的《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改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这样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济南是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有阳光,暖和安适。周围是小山围着,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全白了,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驳杂而丰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就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山太秀气,受不住大雪。古老的济南城很狭窄,城外却很宽敞。山坡是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有点雪,像是张小水墨画。济南的水,冬天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那些长枝的垂柳也倒映在水里!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二、反馈、强化1、学生小组交流,统一意见,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小组其他人补充。2、老师根据发言总结强调:①原文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其他描写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艺术性,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第一段对比;第二段比喻、拟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第三、四段比喻、拟人;第五段比拟、比喻。具体见教材批注。】②写景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情感流露要真挚感人,就必须注意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一是注意多角度、多层次描写景物,二是综合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其他手法,三是注意锤炼词句。③要做到这些,取决于三个前提:一是认真细致的观察,二是热爱自然和生活,三是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1、向生活延展。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教师作综合评价。】2、推荐阅读:《沁园春.雪》四、巩固提升1、背诵整篇文章。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济南的冬天》教学后记教学前,我反复阅读这篇课文,觉得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形象生动,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得很亲切、温暖,让人神往。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这些特点呢?最早的设计是这样的:我自己动手把这篇文章中文学性较浓的文字删去,只留下直白的陈述,整合成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比修改前后的文章哪篇好,(学生不难做出判断)再在书上勾画修改后的文章删掉了原文哪些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文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