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下《邓稼先》说课案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教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作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但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本课既承担、落实了精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其他崇高理想的好载体。二、说教学目标本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项:知识与能力:通过精读、对比,理解邓稼先的个性品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文段,勾画圈点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通过对比,找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个性、品质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邓稼先朴实纯粹的个性和无私奉献的品质。由于本课以小标题的形式、通过对比展示人物品格的写作特点,所以我把“通过精读、对比,理解邓稼先的个性品质”设置为教学重点。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精读、对比学习能力的缺乏,所以,我又把它设置为教学难点。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2.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德育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2)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学会在阅读中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但通过揣摩关键语句或段落,运用对比凸显人物精神品质的精读方法学生掌握不多。五、说教学理念和方法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堵,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在讲述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读书指导法、启发点拨法。读书指导法是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点拨法,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关于学法,我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就是:朗读法、圈点勾画读书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4.妙点寻踪法六、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2.播放视频《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入设计意图: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凸显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简介作者,了解文章体裁及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2.杨振宁与邓稼先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两人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3.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4.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2.积累成语: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知人之明层出不穷马革裹尸2.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六部分的内容。教师提示方法:①文中的小标题②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③文章的开头和结尾④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引导学生分析几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文章六个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教师示例:“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弘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品析人物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我设置了3个问题。设计意图:①在阅读文本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读之前做到有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本;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写的读书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对读后有反馈,通过读文本、填表格,用问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③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或语段,抓住关键词语,点拨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1.齐读吟诵,感受激情杨振宁先生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的歌词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齐声吟诵《中国男儿》。2.说说“奇丈夫”邓稼先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用一段话或一句话说说邓稼先“奇”在何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奇丈夫”邓稼先。贡献奇——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气质、品格奇——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心(与奥本海默对比)精神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先士卒、甘于奉献3.奇文共赏有人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读课文,做好圈点评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①文章的形式奇特。全文采用小标题的样式,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②文章在介绍邓稼先之前,先用大量的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奇特。讨论: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明确: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五)拓展延伸1.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2.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六)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设计意图:凸显教学重点,总结写作方法;总结课堂,升华情感。(七)作业设置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2.上网搜索“邓稼先”的有关信息,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2021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颁奖词杨振宁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两弹”元勋──邓稼先:设计意图: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