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发展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发展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发展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发展第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阶段属于学龄期(7—12),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认知技能,他们的模仿和求知欲望十分强烈,但也存在缺乏自信和自卑的情况。主要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下面主要从儿童的学习特点,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个性、社会性发展来探讨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点。第二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儿童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研究表明,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好分数,为了不落在别人后面,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为了集体增光等。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约具体、越直接、越表浅。2、学习兴趣: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内容更感兴趣。第二,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第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三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学习态度:(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要求都能服从,中年级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化,只对那些教学好、公正、风趣并对儿童有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表现出偏爱。(2)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的儿童没有很强的作业意识,不能对作业表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二年级以后才逐渐地建立起较稳固的作业意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3)对评分的态度——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很重视自己的分数,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也能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好分数看成是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良好表现。第四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儿童的言语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包括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两个方面。

1、书面语言的发展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过程——书面语言的掌握要有一定的顺序,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过程。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基础。由于知识经验少,知觉不够精细,儿童分辨多音字、近音字和同音字时经常感到困难。阅读——表现在理解课文和阅读速度上,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课文的内容。低年级儿童阅读课文,一般只了解词句的表面和具体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步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第五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写作——是书面言语的高级阶段。小学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准备阶段,也就是口述阶段。小学生从口头造句、看图讲话开始。第二阶段,过渡阶段。一是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东西;二是从阅读的书面言语过渡,即模仿阅读过的材料,练习写成文字。第三那阶段,独立写作阶段。

2、内部语言的发展刚入学的儿童还常常有自言自语的状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做作业等,都要儿童仔细考虑,这促使其内部言语迅速发展;书面言语对内部言语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儿童日常生活中,在参加各项活动的时候,也需要独立思考,内部言语也随之发展。

第六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主要体现的思维方面,另外还有元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第一,在整个小学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伙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第二,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级。第三,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第四,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第七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元认知及其发展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由三个成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元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涉及到元记忆、元理解、元学习等。第八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儿童元记忆的发展:研究者发现,元记忆知识最早出现在5-10岁的儿童身上。国内的研究发现,10-15岁儿童对记忆能力的预计精确度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记忆经验的增加,其记忆组织监控的能力也不断获得发展。(2)儿童元理解的发展:元理解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阅读理解活动及其有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认知、监控和调节。国内研究结果表明,在10—17岁期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阅读元知识日益丰富,儿童的元认知监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3)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元学习能力主要指主体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第九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①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中的主要发展时期;②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③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1)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发展到比较抽象的心理特征;具有具体性和绝对性。(2)自我评价的发展:①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从顺从他人评价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②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增强,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对全面的或各个方面的优缺点的评价。③自我评价从以具体的外部行为为依据到以抽象的内心品质为依据。④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自我体验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自尊明显增强,表现出羞愧、自豪等情感;小学儿童的移情能力、亲社会行为倾向、控制消极情绪(愤怒、恐惧、沮丧等)的能力增强。第十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维、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在内容上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关于个人的认知,二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个汇总双边关系的认知;三是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第十一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趋势:第一,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第二,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看问题;第三,从呆板到灵活:指思维方式;第四,从对个人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第五,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第六,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2)儿童观点采择技能的发展阶段(塞尔曼):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3)对社会关系的认知第十二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A.对权威的认知:达蒙(Damon)考查了4-9岁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情况,将儿童权威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水平0(4-7岁):不能区分自己的愿望与权威的要求,在此阶段的后期,虽可以作上述区分,但只重视服从权威的实际效果。水平1(7-9岁):开始重视服从权威的道德定向。认为权威是与权力相联系的,不服从就会有不好的结果。水平2(9岁以上):认识到对权威的服从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并认为拥有权威的人是具有特殊经验及领导才能的人。B.对友谊的认知:第一,在儿童早期只根据表面的行为和关系,来断定是否存在友谊,后来发展到能把友谊视为更抽象的相互关心、分享情感和思想、互相安慰的内在关系。第二,儿童最初的友谊只集中在“我”的感受及满意度方面,是一种自我中心的单向关系,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互为满意的双向关系。第三,从最初的那种暂时的、只能共享友情的关系,发展到能经受住时间和冲突考验的关系。第十三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①与父母的关系——第一,小学生与父母交往的时间减少。第二,亲子交往的内容发生变化,父母关注的儿童问题更多、更复杂。第三,儿童与父母的冲突减少;第四,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麦克斯白提出了一个关于儿童行为控制模式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第十四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②与同伴的关系Selman提出的儿童同伴友谊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暂游戏伙伴(3-7岁):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只是短暂的游戏伙伴。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能互相帮助,但仍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朋友可以互相分享,相互之间保持信任和忠诚。第五阶段,自主独立阶段(12岁开始):儿童能相互尊重朋友的需要,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十五页,共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3.品德发展(1)道德认识的特点:①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但具体性和概括水平差;②从只注意行为效果到比较注意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但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或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所制约。但在很多情况下,还不能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