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宿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城市发展经历了新区不断完善之后开始关注县城的循环发展,蕴含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政府统一协调规划下逐步整合复兴。加上近些年人们对历史遗留下的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在县城提质改造过程中,开始注重旧建筑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随着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产业结构逐渐转型升级,文化服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势必会带来大量的外来游客。而近些年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民宿作为住宿行业的补充业态,其空间载体大多依附于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中的旧建筑。通过对旧建筑原始结构的保护与修缮,内部空间的优化整合,在延续原有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各式新功能,使民宿不仅具有基本的住宿服务功能,更拥有了地方民俗体验、城市文化交流以及共享经济发展等附加价值。民宿作为蕴藏着城市文化信息的住宿新形式将具有更大的市场优势,这种区别于传统住宿体验的新型模式,更加适合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民宿的发展。因此,笔者以桂林的阳朔县为例,打造特色的民宿作为研究课题。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状况笔者在CNKI中输入“民宿”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3387条结果,在设计研究方向下包括民宿设计、空间设计以及设计理论研究共得到结果186条,占检索得出全部文献的5%,而检索得出的结果方向大多数属于乡村旅游、民宿市场、经验策略等研究范畴。按照发表年度分析,最早出现“民宿”关键词的研究文献是在1994年作者李小林发表的《“民宿”——在日本人家里生活》。直至2002年才出现关于我国台湾民宿的相关研究,台湾作为我国民宿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其对于民宿设计方面的研究体系也较早形成。2009年刘书宏的硕士论文《台湾民宿的特色、空间与形态》对民宿的建筑外观与内部格局的联系性进行研究,强调了民宿建筑风格与地方文化之间的互动性与延续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民宿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之后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推广,我国开始关注乡村民宿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还是基于概念性、旅游产业及市场营销。2015年之后在互联网促进下,Airbnb作为全球最大的民宿预定网站进入我国,对民宿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民宿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及装饰等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对民宿设计的研究目前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还是集中在旅游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民宿设计的研究关注度不高,也还未能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二)国外研究状况国外的学者认为“民宿”多指B&B(BedandBreakfast),将“BedandBreakfast”作为关键词在ScienceDirect中进行检索,得出结果10932条,其中研究型文章类型最多,共得6109条结果,占检索得出全部结果的55%。而在研究型文章中的研究方向大多数与旅游管理研究相关,其次是与酒店经营研究相关,关于民宿设计方向的研究寥寥无几。虽然国外民宿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当成熟,但关于民宿研究多集中在民宿运营上,对于民宿建筑本身以及空间布局的设计研究相对薄弱,即使是关于民宿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大多出现在特殊地域酒店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之中,而民宿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细分的研究类型还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现如今人们开始意识到,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中的旧建筑重新融入到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去,改造再利用无疑是对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文化资源最好的保护措施。随着大量杰出的设计师投身到旧建筑再利用的实践中去,结合当代发展要求设计出了大量优秀案例,但关于旧建筑再利用转换最多的是商业空间,缺乏对旧建筑再利用转换为民宿的实践究研究。3.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总结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为本课题做研究准备。第二部分对民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民宿设计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民宿的实地调研分析民宿的设计现状,为下文明确研究方向。第三部分针对上文对历史文化街区民宿的实地调研总结得出民宿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民宿的营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为本课题后续实践研究确立设计方法。第四部分为课题实践部分,对阳朔民宿进行调研分析,明确设计定位,确立设计理念,对阳朔民宿场所文化意境、外部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格局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梳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本课题主要研究理论与成果。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文献法研究法。论文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地正确地掌握关于特色民宿设计的情况,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理论支持。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阳朔民宿进行分析,获得真实情况,能更好为论点的阐述加以辅证。本文的主要措施是依托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到大量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利用论文期刊网上的相关资料,借助以上这些文献资料和有关专著来完成本文的分析研究。5.研究工作进展安排6.参考文献[1]李小林.“民宿”──在日本人家里生活[J].中国民族,1994(3):24-27.[2]刘书宏.台湾民宿的特色、空间与型态[D].厦门大学,2009.[3]李欣.国内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1):27-28.[4]陈时洋.从民居到民宿[D].[5]王雨娴.基于建筑再循环理念的民宿设计研究[D].2017.[6]黄盼盼.豫东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与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4.[7]朱梦莹.创新式融合——特色民宿设计探析[J].大众文艺,2018(3).[8]罗云利.民宿设计与民宿发展的标准化及特色化思考[J].经贸实践,2017(23):60-62.[9]赵菁.浅谈当代民宿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2):55-57.[10]董琨.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的民宿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60(51):85-86.[11]郭宏翔.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的民宿设计研究——以安徽省青阳县禅修小镇为例[J].河南建材,2019(02):306-307.[12]李妮,苗兵兵,曾蕾,etal.当代民宿设计的特色及发展[J].城乡建设,2019,562(07):67-69.[13]李敏勇,李娜.民宿设计标准化与特色化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47-48.[14]周坚斌.民宿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