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_第1页
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_第2页
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_第3页
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_第4页
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设计与填报思路崔国绵阳市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Email:mygscuiguo@163.com2015.01提纲引入:申报表地位及体系一、修订过程二、修订背景三、体系特点四、设计思路五、编码架构六、填报步骤2申报表的地位及体系申报表是征纳双方沟通涉税情况的重要载体。不论政策多么精通,如果不懂申报表,您都无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体系简介按申报时间不同:分为预缴申报、年度申报、清算申报预缴申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8号。年度申报:核定征收企业:B类,预缴与年度申报同表。

查帐征收企业:居民企业或居民企业总机构用A类年度纳税申报表,其分支用A类预缴申报表。一、修订过程

启动于2010年2014年开始集中修订

总局的五次会议:1.5-6南宁框架设计3.4-9厦门初稿讨论5.20-23无锡二次讨论7.1-5贵阳发文准备

编填说明、企业试填9.25-28上海表及填报说明讨论10月微调11月3日,总局以14年63号公告正式发布12月分南北片区内部培训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有关政策,现将国家税务总局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填报说明》予以发布,自2015年1月1日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

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11月3日6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六)税收优惠填报口径。对企业取得的免税收入、减计收入以及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不得弥补当期及以前年度应税项目亏损;当期形成亏损的减征、免征所得额项目,也不得用当期和以后纳税年度应税项目所得抵补。微调带来的影响因148号文而起。计算当年可弥补亏损额发生了变化。如何计算当年可弥补亏损额?二、修订背景现行申报表已经实施6年,对于协助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强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推进企业所得税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企业所得税法的深入实施,现行申报表已不能满足纳税人和基层税务机关的需求。(一)纳税人2008年版申报表发布以来,新的政策不断出台,纳税人不能准确履行纳税义务,导致纳税人填报差错率较高,税收风险加大。老表已无法满足纳税人需要。

(二)税务机关申报表粗放、结构不合理、涉税信息不准确,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风险管理、后续管理及税收分析等要求,制约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减少进户执法,只能通过申报掌握涉税信息;税务机关仅通过申报表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这对申报表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需要对申报表做出修订和完善。10三、新表体系主要特点——体系P209基础信息表1新申报表体系主要特点——特点

申报表采取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对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纳税调整---间接计算。

其主要特点:

一是架构合理,层次清晰。修订后的申报表设索引表,围绕主表进行填报,主、附表层次分明。主表数据大部分从附表生成,既可以电子申报,又可以手工填写。每张表既能独立体现的税收政策或优惠体现,又与主表相互关联,层级分明,内容清晰,填报便捷。

二是注重主体,繁简适度。申报表虽共有41张,但对于占企业所得税纳税户80%以上的小微企业而言,可能仅填报4—5张就可以,减轻了办税负担,比之前更加简化、便捷。

三是信息量丰富。申报表中既有会计信息,又有税会差异情况,同时还包括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等信息,便于进行税收优惠、纳税情况、税收风险等工作事项提取信息、数据。

四是设计更加合理。信息化扩展性强,

透明度高,备案与申报相结合。

五是突出重点,便于管理。重点围绕税会差异、税收优惠、境外抵免。反映税款计算的全过程。展现涉税信息,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六是相对稳定,重点突出。主表、一级附表相对稳定,二、三级着眼于未来,可扩充变化,汇总不同会计制度统一申报。四、新表修订思路

以纳税人为主体,税会差异以纳税调整方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沿袭了旧体系下税款间接计算方法,展现税款计算过程。

兼顾税务管理,以重要性、普遍性为原则,设置多架构申报表,适应分类管理需要。

重视信息采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风险管理为手段,精准申报涉税信息,提高税、企双方税法遵从度。13五、编码架构编码规则:

1、每张表由7位编码组成,由首位字母A和6位数字组成,首位字母A代表查帐征收企业。

2、除首位字母外,首位数字0为纳税人基础信息表标识,首位数字1代表年度报表。

3、年报体系中,后五位数字分别代表各表层级,年报体系共分主表、一、二、三级附表4个层级。14新表体系P209P216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编码1-4)15张纳税调整明细表——(编码5)1张弥补亏损明细表——(编码6)11张优惠明细表——(编码7)4张境外税收抵免明细表——(编码8)2张汇总纳企业明细表——(编码9)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编码1-4)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20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16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50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1

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00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10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120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明细表——(编码5)171张弥补亏损明细表——(编码6)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A107012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3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的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A10701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2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A107042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11张优惠明细表——(编码7)194张境外税收抵免明细表——(编码8)A108000

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10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20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A108030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2张汇总纳企业明细表——(编码9)A109000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10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七、填报步骤

填写步骤

第一步、收集、整理资料,准备财务报表、账薄。第二步、填报企业基础信息表

第三步、选择填报表单第四步、填报收支明细表

第五步、填报纳税调整表,从三级到二级,再到一级附表

第六步、填报税收优惠明细表,从三级到二级

第七步、填报弥补亏损明细表

第八步、填报境外所得抵免明细表,从二级到一级第九步、填报汇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