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Ⅰ)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政权政策基本内容实行原因晚清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策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卖主权,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封建制度腐朽落后,清政府妥协投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资级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不敢与帝义彻底决裂推行出卖主权,投靠帝义的政策封建军阀地主的反动本质决定大地主大资级的本质决定它必然要以帝义为靠山;抗战时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及英美与日矛盾激化;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发展三个阶段:阶段时间特点一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三20世纪80年代后重大调整,发挥积极作用专题主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史实。专题知识网络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②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②“一边倒”: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主要成就知识整理①中苏建交,掀起第一次建交高潮,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基本准则——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③实践: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新中国初期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一、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1、国际形势: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⑵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⑷新中国的成立A、有利形势:B、不利形势: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C、最大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2、国家性质: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利益: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p84-85)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外交政策(政策对象)“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国民政府帝国主义苏联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下面对“一边倒”的叙述评价正确的是①原因:帝国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②目的: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背景:世界上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影响④内涵:坚定且无条件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1954.6,互设代办处人民民主国家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背景①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为国内即将展开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意义①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①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②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并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③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意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1955平等互利1954必备条件和基础,是核心保证实现共处条件必然结果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2)主权国家有选择本国社会政治制度、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对内对外政策、管辖本国公民的权利。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各国主权一律平等,应充分享有领土不受侵犯、内政不被干涉的权利。(3)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4)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疑难突破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⑴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⑵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思考

《联合国宪章》(1945)的原则和宗旨: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并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它国内政;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2、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问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问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作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思想;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参加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①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②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①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②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定神,被誉为“万隆精神”面临困难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②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意义成就问:1、求同存异中的“异”指什么?“同”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发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③都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各国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作用: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3、万隆精神?团结和平友谊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答案:B(2007广东,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C(2008上海综合,10)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答案:B【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60年代外交险境及对策

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美国继续敌视中国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未变,但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一大片”。(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3)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处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意义:这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返联合国背景①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知识整理1.(2006全国Ⅱ,15)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2.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答案:A3.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第三世界力量崛起B.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19501956196019651970(年份)支持票1051473424答案:B4.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答案:A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②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②中国: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经过①1971年3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发表公告,谋求关系正常化③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⑤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意义

注意: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1969年年中,苏联洲际导弹增至1060枚赶上美国,同时苏联还开始发展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赶到了美国前面,而且苏联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这一切使美国日益感到苏联已成为“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这一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2月,他在会见一位来访的外国领导人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原因美国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中国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①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①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突破关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③改善国际环境(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5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2.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3.(2007山东文综,1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2题)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可以排除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与美国没有关系,排除①,故选B项。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②④1978年12月15日下午4时,仅距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交18小时,美国使节伍德科克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面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对这位美国使节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归回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B.中国外交的反霸原则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C[解析]邓小平对美国使节说的话的核心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因此C项正确。

【合作探究】: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美国在台湾还驻有军队并与台湾维持着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②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过程①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促进中日交往快速发展①结束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②对两国关系发展和亚洲与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意义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总结:中日关系发展1、友好交往时期唐朝,日本的遣唐使、僧侣来到中国学习,推动日本的大化改新,促进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2、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1)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2)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的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3、日本侵华时期(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2)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中国的山东和青岛。(4)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在英美的压力下被迫归还中国的山东和青岛;《九国公约》的签订,使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5)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6)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先后侵占了中国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

4、23年的冷战对立时期(1949~1972年)从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惟美国马首是瞻,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

5、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2008山东威海3月)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答案:D考点三改革开放以来重要外交活动【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背景①国内因素: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国际因素:国际形势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③决策因素: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成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内容①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②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表现为不结盟政策③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同世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知识整理不结盟: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针对任何第三方的政治、军事同盟实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活跃的多边外交意义: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等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独特的、建设性的作用表现前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特点: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①1971年,恢复在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法席位②197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③1981年,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④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⑤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委员会成员⑥2000年,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国倡议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①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①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确立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

②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基础上表现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合作组织:1.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2.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4.意义:它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