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_第1页
专题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_第2页
专题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_第3页
专题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_第4页
专题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理念郭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E.-mail:guochen@一、选择题(可多选)1.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

A.彪勒

B.古迪纳夫

C.何林渥斯

D.皮亚杰

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林崇德

B.朱智贤

C.刘儒德

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

C.埃里克森

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

A.消极、冷漠、

B.任性、幼稚

C.反抗、自高自大

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矛盾冲突型

B.亲密和谐型

C.疏远平淡型

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

2.个体社会化过程

3.毕生发展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

5.父母教养方式

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四、论述题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青少年的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青少年认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有和重要的影响。

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把青少年的生态系统分为“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时代系统”五个层次。对青少年影响最为直接的以及在青少年成长的初期影响最为有效的是微系统。微系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所构成的一个个子系,包括家庭子系统、师生子系统和同伴子系统。青少年在这些子系统中与各系统内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微系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调控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营造的。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从认知方面来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由于形式运算的出现使其思维逐渐完善,逐步摆脱了儿童时期单一的具体运算思维,形象思维趋于成熟,并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已懂得试验、假说、推论这类形式化的思考,运用理论来推想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同时,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和元认知能力都显著增强。他们学会自我批评,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1).两个主要部分包括:一是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青少年人格的年龄特征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2).青少年心理发展还需要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青春期的生理因素发展;三是青少年的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发展;四是我国青少年面临和存在的一些心理社会问题。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1).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求知欲强,富于创新。随着现代学习资源的丰富,教育和文化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各类各样的图书馆、电视、网络等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和获取信的途径,其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由于此阶段的青少年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完善之中,他们对探索各种各样的现象的兴趣浓厚,充满热情,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他们还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成人的思维、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不拘泥于常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形势的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重新组合,过去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所主导的一统天下已经为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所取代。(3).自主独立,表现欲强。与前辈们相比,当代的青少年更加独立自主,更多地反对父母和教师对其干涉和控制。随着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当代的学生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不敢表现自己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反,他们往往能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当代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希望通过一些标新立异的做法来吸引其他人对其自身的关注,从而塑造一个为社会和同伴所认可的自我形象。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由于青少年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表现出心理“断乳”愿望。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

(2).性意识增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由于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他们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只有压抑自己的欲望,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表现出了性生理成熟和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3).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减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情绪不够稳定,表现出明显的两极波动,往往容易感情用事。(5).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四、论述题

答案请参考专题一第三、第四节主要内容青少年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人这种生命力既可以从他地满足需要的执着行为中反映出来,也可以从他阻碍他需要满足的反抗和逆反中得以表现…独特需要:被看重、尊重、理解、情感…独立个性:成人感、独特性…追求自我:自主、主见…从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青少年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学校教育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新时期的学校教师应该承担心理健康维护者、咨询者的角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诊断力和教育力);

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及规律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问题表现五、基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及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涉及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这是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一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包括人类社会心理的形成与演进和个体心理的发展,这是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个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从过程方面看,指从出生到死亡整个心理的变化过程;从内容方面看,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霍尔的复演说:个体的心理发展或多或少地复演了种系进化的历史。认知发展是个体自出身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即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一是各种不同认知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二是各种认知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即认知结构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研究发现,个体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随年龄变化呈线性增长,但到成年就逐渐下降。一般表现为智力速增期(0-13、14岁)、智力高峰期(18-20岁)、智力高原期(26-36岁)、智力衰减期(60岁以后)四个时期。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或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过程。包括个性、社会性交往、道德发展等。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涵盖人的整个一生,每一个年龄阶段都在发展和变化。包括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8岁)、成年期(18~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9个阶段。个体自身在其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即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树立目标、作出选择和创造策略来应付各种发展的挑战,以此控制他们机体的、社会情绪的和人格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Process)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个体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社会规范,学会社会生活技能,形成社会角色,参与社会行动,最终使自己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是指青少年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生理发展方面,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心理发展方面,处于半儿童半成人的矛盾时期,称心理断乳期,主要包括青少年认知的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青少年心理发展与身体发展之关系1.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涉及生理自我的发展(1)身体发育迅速身高突增:身体分泌的荷尔蒙增加;身体不同部位以不同速度增长:如腿部、胸部、肩部、臀部、腰部等;肌肉发育很快,男孩比女孩的肌肉发育更好,女孩比男孩的脂肪更多;男孩、女孩以不同速度发育:男孩身高发育速度的高峰约在13.5岁,女孩约在12岁;男孩体重发育速度的高峰约在14岁,女孩在12.5岁;女孩体重发育在胸部、臀部,显得更丰满,男孩发育表现在肩部变得更宽。(2)性成熟肾上腺素的增加促进以毛发(腋毛、阴毛)为代表的第二性征的形成;性激素的增加进一步促进第二性征的发展、第一性征(主性征)的发育和性成熟,最显著地表现为女孩出现月经(约11~15岁),男孩出现遗精(约13~17岁),但都不能代表具有生殖能力,一般还需要过几年。(3)身体行为①身体能力更强身高、体重、肌肉的发育使得青少年比儿童更强壮,尤其是大肌肉活动的成绩在持续提高:投得更远、跳得更高、跑得更快。②性别差异男孩的身体机能在持续的提高,而女孩通常是持平;在更大的肌肉活动方面,男孩优于女孩。部分是生物原因,部分是文化原因(女孩要变得文静);体育运动可能会使活动能力方面的性别差异缩小。2.什么决定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起部分作用:与遗传信息的逐步展开和荷尔蒙的监控过程有关;环境起促进作用:更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是最主要的因素。有研究表明,1840年女孩的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6.5岁,比现在晚4年;在沙特的一个地区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5.1岁,而在新几内亚的一个地区,女孩到18岁时才开始出现初潮。家庭与婚姻的压力会影响女孩青春期发育的时间:母亲抑郁的女孩、有继父或母亲男朋友的女孩、或有不相干的男性搬到家里居住等都会促进女孩性成熟,尤其是女孩的母亲与继父或男友有严重冲突时,这种压力关系更有可能使女孩经历性早熟。3.青春期的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影响(1)成人感增强,自我意识增强;(2)关注外表,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太高或太矮、太胖或太瘦、丰满或不够丰满;(3)家庭关系的变化:与父母更少亲近,更有可能产生冲突;(4)情绪情感的变化:情绪易波动,情感体验深刻丰富;(5)对待身体变化的态度上的性别差异:男性更为积极些,女性更为消极些。男孩更喜欢体重的增加,女孩更担心体重的增加;伴随月经的到来女孩会产生更多的烦恼。4.早熟与晚熟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早熟或晚熟的影响对于男孩与女孩是不同的(1)对于男孩的影响早熟的男孩被认为是具有社会能力、吸引力和自我肯定,被同伴喜欢和接受;消极方面是过早卷入到药物使用及问题行为中;晚熟的男孩更容易焦虑、产生自卑、被认为不够强壮。(2)对女孩的影响早熟对于女孩来说消极大于积极:早熟的女孩可能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因为女孩本来发育就比男孩早两年;早熟的女孩与低自尊、焦虑、抑郁、问题行为(约会、酗酒、性行为、逃课等)有更大的相关。晚熟的女孩学业成绩会更好些,学习精力更集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早熟与晚熟的青少年身上表现出的心理差异会逐渐减小。案例:下面是一位14岁男生的日记摘抄,感受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断地嘴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买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却非要买耐克的……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在同学的眼中,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总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迷茫…(二)心理发展的规律

(1)心理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心理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关键期。

研究发现:2-3岁是个体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还是学习社会交往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4-9岁;

数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在5岁左右;

小学中年级左右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在10岁以前。环境: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性格父母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支配干涉妖宠拒绝不关心专制民主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任性、幼稚、神经质、温和反抗、冷漠、自高自大攻击、情绪不稳定、冷酷、自立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合作、独立、温顺、社交发展的差异性美国的吉尔达•伯杰(GildeBerger)通过对人们关于天才的认识和看法的分析后发现,有天赋和有才能的儿童,他们的认知发展往往比一般儿童“略早一些、略快一些、略好一些。”“略早一些”就是指身心发展早,如智力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写算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集中力等均发展得较早;“略快一些”就是指认知速度的发展,即他们学得快,思维速度快,学习效率高等;“略好一些”就是从整体素质和认知发展水平较高,能力较强。我国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发现,他们在认知方面的普遍特点是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注意集中,记忆力强;语言发展好,表达力强;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三)行为养成理论

1.(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人格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弗洛伊德宣称:“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2.心理动力理论(本能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3.人格理论人格结构、人格发展阶段■人格结构本我(1)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基本的反射和驱力);(2)本我是无意识的;(3)本我是非道德的、“快乐主义”的。自我(1)自我是有意识的;(2)自我是“现实原则”的、调节本我的(满足本我的合理需要;控制本我的不合理冲动)。超我(1)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2)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关系(1)超我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协调本我和超我(2)本我、自我和超我协调和平衡,人格就健全发展人格发展的动力和阶段动力: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性的本能)阶段:(1)口唇期(oralstage):(0—1.5左右)。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2)肛门期(analstage):(1-3岁左右)。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排便习惯的培养。(3)性器期(phalliastage):(3-7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Oedipuscomplx,俄底普斯情节),女孩则经历“恋父情节”(Electra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节)。(4)潜伏期(latancystage):(7岁至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5)生殖期(genitalstage):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4.焦虑与自我防御理论焦虑: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它是自我对待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者的软弱状态。“如果自我不得不承认它的软弱,它就会突然产生焦虑。”(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P87)。焦虑有三种:(1)真实性焦虑(源于外部世界)是正常人所患的焦虑,是由于害怕客观世界的危险造成的。如对考试的焦虑。弗洛伊德说:“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我们称之为对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P315)(2)神经性焦虑(源于本我)是病态的焦虑,它是担心本我的冲动引起个人去做某些会使他遭受惩罚的事情。具体分为三类:期待的恐怖或叫做焦虑性期待,患有这种焦虑的人常以种种可能的灾难为虑,将偶然事件视为不祥之兆;特殊性焦虑,常附着于一定的对象或情景之上,例如坐车怕遭车祸,乘船怕遭灭顶之灾,过桥怕桥梁中断等;同癔病同时产生的焦虑,其焦虑和危险之间无明显的关系。(3)道德性焦虑(超我)也属于正常人的焦虑,不过它是更高水平上的焦虑。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是对超我软弱的表现,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其产生原因是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道德焦虑。自我防御:

1.压抑机制: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把一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们。

2.投射: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他人。如有人作风不好,大谈别人作风不正派;恨媳妇的婆婆常说媳妇恨自己等。

3.反向作用:这是用过分夸大的相反举动来压抑激起焦虑的冲动。如一个性欲很强的女人却故意装作很正经的样子,因为她认为性的冲动是一种罪恶,结果欲盖弥彰。

4.合理化(文饰):采用错误的推理使引起焦虑的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

5.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就是否认作用的表现。

6.抵消:是用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或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如一个曾对过去的性的经历感到罪恶或内疚的成年人,变成了一个经常做礼拜的极为虔诚的清教徒,就是抵消作用的表现。

7.升华:这是一种调和的方式,它既避免过度的压抑,使本能欲望得到一定的满足,又和道德习俗不相违背,把自己的欲望变成社会所能接受的、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科学创造、文学艺术创作都是本能升华的表现。自我防御机制是对付焦虑的非理性形式,因为它歪曲、掩盖和否认现实,这些方法虽有助于减轻焦虑,但同时也阻碍了人格发展。如果自我不能用理智的方法来减轻焦虑,它就不得不利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采取的保护性措施。5.心理治疗理论梦的解析自由联想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和“自我”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2)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3)个体心理发展持续一生;■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8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相应的发展危机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 (3)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

(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20~40岁) (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 (8)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65岁以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10~1岁信任对不信任信任人,乐观不信任人,悲观21~3岁自主对羞怯自控、自信、自主自负、多疑、胆小33~5岁主动对内疚勇于表现,目标明确畏惧退缩,无目标45~12岁勤奋对自卑进取、勤奋、有能力失败无能,自卑512~20岁统合对混乱自我同一,有信心角色混乱,感到虚伪620~24岁亲密对孤独感情共鸣,乐于分享避免亲密,关系淡漠724~65岁繁殖对停滞热爱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865岁以后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痛苦、失望阶段大致年龄心理社会危机重要的关系心理社会发展的重点Ⅰ0~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母亲得到给予Ⅱ18个月~3岁自主对怀疑父母支持放手Ⅲ3岁~6岁主动对内疚家庭基本成员做事(=追随)模仿(=游戏)Ⅳ6岁~12岁勤奋对自卑邻居,学校完成事情共同完成事情阶段大致年龄心理社会危机重要的关系心理社会发展的重点Ⅴ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伴群体和领导榜样成为自己(或不能成为自己)分享自我Ⅵ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友伴、性伴侣及竞争与合作伙伴在另一半那里迷失自我或找到自我Ⅶ成年中期繁衍对停滞分工和共同承担家务关照Ⅷ成年晚期完善感对悲观失望“人生”、“我的一生”实现自我没有实现自我第一阶段,乳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乳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艾里克森认为,信任感就是个体在与他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它主要通过父母在养育、照料过程中对乳儿的关心和爱护加以培养。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抚和有规律的照料,孩子就会产生信任感;反之,父母的照料和爱抚不足,发生矛盾或反复无常,孩子就会出现不安和恐惧,产生不信任感。因此,埃里克森认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不是因为口腔的快感,而是因为婴儿与抚养者在养育情境中之间形成了一种信任或不信任的关系。第二阶段,婴儿期(1-3岁)——自主行动对害羞疑虑。这一时期,婴儿学会了走、爬、推、拉、谈话等动作和活动,他们渴望自主探索新事物,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甚至是“随意”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现出积极的参与行为和较强的自我控制倾向。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容易使婴儿介入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危机中。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为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打下基础,反之,就容易形成自我疑虑。这就要求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所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以各种形式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示认可、赞扬和鼓励,以帮助其自信心和自主性的形成。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体罚就会使婴儿产生羞怯和疑虑。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本阶段的儿童活动更为灵巧,语言更为精练,想象更为生动,他们开始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计划。如果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或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如果父母经常讥笑和限制儿童的主动性或想象,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进而感到内疚。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主动超过内疚,就会形成有方向和有目的的品质,反之消极对待,就会形成自卑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在上小学,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从学习活动中,儿童可以产生勤奋感,这种情感将使儿童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工作。如果儿童不能发展这种勤奋感,他们将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任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本阶段儿童的人格发展表现为“转向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和使自己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其发展任务就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如果勤奋感占优势,其人格中就会形成能力的品质,如果不能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危机,则人格中就会形成无能感。因此,有效的教育和好的教师对此阶段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第五阶段,青年期(12~20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性,如形成关于“我是谁”、“自己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上占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的感觉和体验。进入青春期,个体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必须对自己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希望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心理需要,即出现“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如果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不能获得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青少年获得的是积极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是消极同一性,就会形成不确定性。第六阶段,成年早期(20~24岁)——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和婚姻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这时的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但是,只有具备自我同一性的人才可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就要把自己的同一性和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而没有自我同一性的人,则总是担心同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有了孤独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爱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繁殖感对停滞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由儿童变成为成年人,变为父母,建立了家庭和自己事业。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产生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品质;如果是消极解决,就会导致自私自利,出现人格的停滞。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完善对悲观沮伤。这一时期,个体一生的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进入了回忆往事的时候。如果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怀着充实的感情向人间告别。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而过去生活有所挫折的人,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会经常体验到失望,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尚未达到,而自己已经处在人生的终结,再开始已经太晚。所以,他们不愿匆匆离去,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个体就会充满焦虑和失望,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形成智慧的品质;如果危机是消极解决,就会有失望和毫无意义感。教育应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尤其是给予更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不必过于严格和刻板;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二)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世界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提出了发生认识论。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被视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

JeanPiaget(1896-1980)认知发展的基本框架组织顺应认知发展认知机能认知结构适应图式同化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或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认知机能:包括组织和适应。组织代表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适应代表认知机能的外部方面。适应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同化是把外在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当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的元素,通过改变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元素的过程。认知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或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maturation):有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这种经验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经验,它是个体对动作与动作之间关系理解的结果,这类经验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社会影响(socialinfluences):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文化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过程(equilibration):当儿童用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状态,他们很自然会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平衡作用。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3.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其主要表现为感觉(简单输入)和运动(简单输出)机能的发展。在这阶段,婴儿主要以一种反射(reflexes)或先天的方式进行反应。前运算阶段(2—7岁)婴儿只能通过实际的操作物体才能学习和理解外部世界,而学前儿童由于语言的发展,已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然而,他们的思维仍是相当原始的。皮亚杰发现,年幼儿童不能理解守恒原理。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对学前儿童缺乏守恒的解释“集中化”(centration)的思维方式:即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方面。思维缺乏“可逆性”(reversibility):指改变思维方向以便能够回到起点的能力。只注重状态而忽视过程。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倾向(egocentric)皮亚杰与英海尔德(1956)的研究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如下特征:1类包含2序列和传递推理序列:把很多根小棍按长度排序;传递推理:小明比小强高,小亮比小强矮,小明比小亮高。3守恒4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自我中心:一个现象只能由一个维度决定去自我中心:一个现象的两个维度可以同时改变,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这一现象的更高一级属性。序列给物体排序时,能有计划地进行。小红想根据大小给她的石头分类,她迅速把20块石头排成一排,选择其中最小的,然后选第二小的,依次类推,完成整个工作。传递推理能根据归类和顺序关系对事物进行综合。在比较A和B,B和C后,能得出A和C的关系。一天,小红和小明一块吃三明治,小红说:“我看见小英的新饭盒了,比我的大。”小明说:“那一定也比我的大,因为我的没你的大。”已具备守恒观念。当物体外部特征发生改变时,能透过其外部特征发现物体本质的不变性。把莉琪堆在桌上的10便士硬币扔到地上,她弯腰去找,并自言自语道“我知道它们一定是10便士,因为那是我昨天堆在桌上的那些。”去中心化能综合问题的很多重要特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莉琪从厨房拿来2杯柠檬茶,一杯给弟弟,一杯给自己,她说:“别生气,我和你一样多,我的杯子更高但更窄,你的杯子更矮但更宽。”可逆性能思考问题的全过程,再进行逆向的思考。莉琪知道加和减是可逆的运算,如果7加8得15,15减8就得7。按层次分类能变通和重组事物,使之呈有层次的类别。莉琪和她的朋友玛丽娜讨论如何摆他们收集的石头,玛丽娜建议:“你可以把他们按大小归类,然后再按颜色分,或是同时按颜色,形状分。”空间运算具有空间知觉的恒常性,能明白时空、速度间的关系,并建构出与周围环境相类似的认知地图。莉琪发现,卡车阻塞人行道没有改变她回家的距离,而且,如果她在相同的时间内比玛丽娜跑得快,她将跑得更远些。她能画出一幅从她家到玛丽娜家的地图,包括一路上的主要路标。水平翼差按一定顺序渐次地掌握逻辑概念莉琪先掌握数量和液体守恒,后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思维特征:

1.能形成关于抽象事物与具体事物的心理表象并对这些表象进行操作。

2.能认识到二级关系(second-orderrelation),或者说关系之间的关系。如猫狗之间哪方面的相似点在知更鸟和麻雀之间也具备?

3.已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4.能进行系统地思维,具有假设-演绎推理。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2.心理发展的因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其中,交往尤其是运用语言进行的各种社会交往和互动对个体高级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高级心理机能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才能经由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即内化;(4)有效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基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指高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并克服认知困难才能达到的水平有难度、主观努力、克服困难、依赖一定的指导“最近发展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认识的发生或起源: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思维的基础。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有机体取得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有机体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智慧(思维)的本质:智慧或思维的本质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儿童的智慧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即来自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内部动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事物如何运作的好奇心,即人具有一种探究世界的内部动机。自我建构: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有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这种观点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cognitiveconstructivism)。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注重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儿童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发展;挑战性: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头;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的发展。合作: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是促进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提供帮助和支持:提倡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与认知学徒制等教学形式。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规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如通过遗传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气质类型影响情绪发展。但遗传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二)家庭因素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青少年的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对青少年认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有和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会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不良的教养方式会阻碍青少年心理发展。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指个体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心理氛围和环境气氛。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青少年更能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而在家庭氛围紧张的环境中,青少年会产生更多的问题。3.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亲子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在青少年期,子女与父母由依赖关系转为平行相处,如果父母还是以主导者自居,将不利于与子女沟通交流,同时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三)学校因素1.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除了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生活场所,积极的学校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心里的发展,消极的学校环境可能导致青少年一些问题的产生。2.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施加积极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遗传素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心理发展上某些遗传因素的不足。3.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师生关系可分为三种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来积极的学校适应,冲突、疏远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消极的学校适应。4.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对心理发展影响很大,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想要摆脱伐木的控制,需要到同伴中寻找归属和依托。同时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成长的参照,获取消息和习得交往技巧的重要途径。不同教学观的比较:《灰姑娘》【美国版】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著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番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学生:是的!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至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学生:她自己。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学生:要爱自己!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部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欢呼雀跃。此为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中国版】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学生:…………老师:灰姑娘是格林重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看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学生:……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学生:(n人开始睡觉……………)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旬,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思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给你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师生观——不平等,控制或放纵不平等:教师俯视、学生仰视(我们看的不在同一水平上,达不到一致看法)尊重、惧怕,导致不和谐、偏心控制型教师严厉,不给学生自由空间、不给学生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样教师自己也会倍感疲惫。学生的反应:顶嘴、愤怒、固执、不合作、撒谎、无理的态度、自我辩解的态度、和教师保持距离….放纵型教师容易造成挫折、课堂纪律混乱的教师。对学生冷漠、不感兴趣、缺乏感情。学生的反应:缺乏尊重、耍些小把戏、经常发脾气、退缩、焦虑不安、挫折…你是哪种类型的教师:1.我告诉你现在就要做。2.我不知道,那不是我的专长。3.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4.因为我这样说了。5.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6.我欣赏你做那件事情的方式。7.我简直无法相信你又那样做了。8.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9.非常感谢你能帮助我。10.现在到这儿来。11.错了没有关系,接着做下一道题。12.你干得越来越好了。13.我已经做了充分的限制了。14.我不能再管他了。15.你现在的状态真的很棒!16.马上停止!17.现在别来烦我。18.你一定会失望的,你已经对这项工作倾注了那么心血!19.你为什么不这样做?20.我很忙,走开,坐下,然后去做你该做的事情。21.这真是个好主意。让我们开始干吧。专制型教师:1、4、7、10、13、16、19;放纵型教师:2、5、8、11、14、17、20;健康型教师:3、6、9、12、15、18、21.在任何一类中有超过4个,就表明你有成为该类老师的趋势了!健康型教师:

是给学生充分自主权的民主型教师。这种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我喜欢你,你很棒,我信任你!”这种教师的行为:1.提供一个安全且宽松的环境;2.随时让学生有被接纳、被关注的感觉;3.倾听学生的话,重视他们;4.忠诚、坦白;5.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6.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面对自己选择的结果;学生对健康型教师的反应:信赖、协助、热情、愉快、合作、负责、理解。(成长的助力)老师父亲母亲(家庭生活)求学经历社会经历(同僚、同学)称赞被爱护被了解被肯定受支持接纳被关心欣赏被注意被重视受拥护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74(四)社会因素1.社会经济:经济的发展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会滋生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良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出现一些问题。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个体社会化的承担者之一,如今,媒介形式多种多样,其传递的信息必然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3.网络使用:网络是现今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休闲的主要工具,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长时间的使用网络会导致青少年许多身心健康问题,但是,适度使用网络可以会提高青少年大脑的多任务能力,认知能力。案例:

小明,高一男生,在同学的带领下到网吧上过一次网,网上丰富的内容让他仿佛进入了一个乐园,网络游戏更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他。从此他对网络是“一网情深”,欲罢不能。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白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然而一摸到鼠标键盘就立刻神采奕奕。为了上网,半年内他偷了父母3000多元钱,上网时间1000多个小时,因为在网上游戏的积分令同伴羡慕,被称为“大侠”。父母发现他不愿上学,问其原因,他也不理会。后来父母发现他每天都去上网,家里少了许多钱,开始控制不给他零用钱,他一反常态,打骂父母,砸东西,多次自伤,还扬言要自杀,直到父母给钱为止。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问题表现

——青少年是怎样一群人?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青年中期17(18)—22(23)岁

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生理显著变化、心理急剧发展)

“在中国的学生群体中,中学生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面临着中考、高考,是承受学习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是承受父母期望值最高的一个群体。”“考上重点中学”、“考上理想大学”和“提高学业成绩”是许多国内中学生的最大愿望。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生理成熟、思想品质、人生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期)(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1.青少年期是知觉和注意机能发展完善的时期,青少年比儿童具有更好的维持注意能力,能有选择、有策略地运用注意解决问题;2.青少年期儿童的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继续发展:(1)新的学习和记忆策略开始出现。初中生开始掌握精细化的记忆策略,并优化高级学习策略,如记笔记、画线等;(2)更加有目的地使用策略、选择策略;(3)青少年的记忆容量增加、知识库扩大,各种认知操作速度比儿童要快,表现要好。3.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处于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4.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在早期仍持续增长,到后期会放慢并逐渐变得平稳,他们在智力测验的成绩上达到成人水平;5.青少年的元认知能力有很大提高,能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调节和反思;6.青少年的创造力在不断发展,但是到某一年龄便开始下降。在青少年期,有些儿童会放弃表现自己创造的愿望,许多儿童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从而遏制了创造力的发展。◆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征青少年是一个“寻求自我”的时期1.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特征RaymondMontemayor和MarvinEisen(1977)做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他们要求4~12年级的儿童写出关于“我是谁”的20种不同的答案。你能从9岁、11.5岁和17岁的孩子的答案中找到不同吗?案例一:9岁我叫布鲁斯,我的眼睛是棕色的,我的头发是棕色的,我喜欢运动。我家里有7口人,我的视力很好,我有很多朋友。我住在……我有一个大约7英尺高的叔叔。我的老师是V夫人。我喜欢玩曲棍球。我几乎是班里最聪明的男孩子。我喜欢食物……我爱学校。案例2:11.5岁我叫A,我是一个人……一个女孩……一个真正的人。我不漂亮。我在学习上很一般,我是一个非常棒的大提琴手,相对于我的年龄我有点儿高,我喜欢几个男孩……我是一个传统的人。我擅长游泳……我努力做到更有用……大部分时候我很好,但是有时也发脾气。我并不像某些女孩和男孩那样好。我不知道男孩是否喜欢我……案例3:17岁我是一个人……一个女孩……一个个体……我是双鱼座的。我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我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人……我很孤独。我是一个美国人(上帝保佑我)。我是一个民主党派的人,一个自由的人。我是一个激进分子。我是一个保守的人。我是一个伪自由主义者,我是一个不可分类的人(即我不知道我想成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描述的不同第一,随年龄增长,对身体特征描述越来越少,对心理特征描述越来越多;第二,对自我的描述越来越抽象;第三,青少年会反映更多关于他们想什么,他们比儿童有更好的自我觉察;第四,青少年具有与儿童不一样的自我概念,儿童的社会自我反映了同伴的接纳性,而青少年具有被更大的社会群体、亲密朋友、爱情伴侣的接受性;第五,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具有将他们不同的自我概念知觉组合为一个更协调的自画像。总之,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甚至在整个青少年期,自我理解变得更加精神化、抽象化、更加不同、更加整合,自我知觉水平不断提高。最初,对自我内部冲突的忘却使青少年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展示的是不同的自我。最终,他们能够整合不同的自我,甚至很多青少年都成为老练的人格理论家,他们能够反省和理解自己及同伴的人格表现。2.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首先提出的,希望青少年能够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自我同一性要求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整合自我知觉的不同方面,获得一致的自我感,能够深刻地体会自己是谁,在社会中的适当位置是什么,体会自己在昨天、今天或明天、在家、在学校或工作中是同一个人。同一性的发展是复杂的,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且并不总是按照理论预期的方式逐渐显示出来。职业同一性是成年发展的中心方面。根据EliGinzberg(1972,1984)提出的职业选择的早期理论,职业选择有以下三个阶段:(1)幻想阶段,(2)尝试阶段,(3)现实阶段。在幻想阶段,有大约十年的时间,儿童选择职业建立在愿望和幻想的基础上,想成为……大部分儿童选择相当不现实,且不知道如何去达到他们的目标。在尝试阶段,11-18岁的青少年除了考虑愿望还考虑其他因素(兴趣、能力、价值等),并做出了初步决定。在现实阶段,18-22岁的青少年开始考虑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和不同职业的体力和智力要求。青少年会根据兴趣、能力、价值观和机会缩小特定的选择范围,并为他们的职业选择做认真的准备。(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即一个人的一生,由天真幼稚的儿童到老练成熟的成人,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青少年时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人在整个童年时代,是想象多于现实的,不成熟的,要达到像成人那样“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成熟程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青少年时期;由依赖向独立的过渡——“心理断乳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空中飞人”E·埃里克森:“在人生中有一段无所归属的自然时期:青年期。年轻人就像杂技场上的空中飞人,在充满活力的运动中,他必须松开可靠的抓住童年的双手,伸长手臂去握紧成年”。教育的重要性:(1)过度保护,抱着走的教育,就容易使孩子长期“抓住童年”,不能独立,甚至一生幼稚成为不成熟的“老顽童”式的人物;(2)放任不管和严酷惩罚的教育,会使青少产生逆反、早熟、报复或自暴自弃的心理,走上邪路,自甘堕落,以至成为社会的渣滓。“心理断乳期”案例来访者叙述:“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上中学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只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5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郭敬明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知心知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2.急剧性急剧性-“快速性”:生理、心理的急剧发展、快速变化期;生理发展处于第二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在一岁左右;第二次高峰是从十岁左右到十七岁左右,生理发育的各项指标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如身高、体重、胸围、盆宽、肩宽,上下肢长短、粗细,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都在快速发展;心理的急剧发展;认识方面,自觉性、目的性、随意性、深刻性日益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需要和情感方面,社会性和自控性日益明显,广度和深度也迅猛发展,如:需要交往,需要尊重与真诚的理解。意志和行为方面,自制能力增强,基本上能够根据客观要求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论、行为和心理;自我意识方面,能进行初步的自我解剖、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尊心、责任感、羞耻感发展起来了;开始考虑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等人生问题,为以后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作准备。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就使得他们常常感到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终生。教育就要抓住这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黄金时期,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3.矛盾性中学时期的中学生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他们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多也最激烈。矛盾:成熟和幼稚;独立和依赖;自觉和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青年的精神生活中,下述这样一些典型的矛盾表现得最为充分:他们想尽量在自我教育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但又对教育工作建议的具体自我教育手段持不信任态度;内心里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品德上的评价十分关心和敏感,但是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做无所谓似的;在大的方面(对祖国履行义务,自我牺牲精神)追求理想和原则性,但在小的和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例如,袒护有不光彩行为的朋友)又无原则;尊重科学、理智和本领的强大力量,但又喜欢提出一些难题,以期推翻早已被人们证明了的真理、论点和规律;力图分析每一种事实、现象、事件,不敢匆忙地做出结论,但是,又急躁地对缺乏根据的个别事实轻率地下结论,尤其是在社会关系和私生活的领域内;他们常常由于受到崇高目标所鼓舞而满怀激情和富于幻想,但又好在纯粹实际的,即一些完全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上钻牛角尖;了解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但又总想干那些不胜任的事;坚强,但又有夸大个人痛苦和不愉快事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