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班级语文教学设计部编版八班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校: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第第④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宏伟,全长50.82米,两端

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的宏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画图等活泼的形式,进一步把握赵州桥的特点,深化体会文章的准确与清楚;说明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3.作者又是如何介绍卢沟桥的呢?(1)赵州桥与卢沟桥有什么不同?(单拱与联拱)(2)在介绍两座桥时有共同的方法,不一样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6、7段。(1)“作比较”可以找到。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非常牢固。(2)可能学生会将“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这句话误判为下定义。故而讲析时,老师要将下定义与作诠释区分开来。“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①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假如不能互换,就是诠释。②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例如:a.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b.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我们这儿可以依据第6段的内容,给联拱石桥下个定义。联拱石桥是由石砌桥墩把多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的石桥。(3)“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凝视行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这句话学生会认为是描写,但找不到说明方法。这时老师就要引入摹状貌的概念。摹状貌:用描写手法,描摹事物情状的方法。它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此句话描绘石刻狮子的“千姿万状”,说明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漂亮 。4.课文重点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可以只举一个例子吗?它们的挨次能调换吗?三、品尝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PPT出示:1.看课文第3段,听老师朗读,有什么不同之处?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期)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筑)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们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事惊人的杰作。其中(最出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第三段的文字,有意漏掉“大约”“可能”“有记载”“最”“几乎”,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学生在书中以跳读法查找,圈点勾画并做好批注,然后再在全班讨论,老师预设还有以下一些: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3.①赵州桥非常宏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老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觉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量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确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想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四、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学问。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挨次,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学问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五、课堂练习1.老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竹子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样子和“脾气”上都有确定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2.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3)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样子和“脾气”上都有确定的差别。(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准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六、布置作业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依据确定的挨次说明。《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扫瞄、精读、批注,能用一个句子和词语来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体会本文条理清楚的特点,并从中感受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学习重点)2.通过词语比较、替换、删减、填空等方法,能体会叶圣陶语言精炼的特点。(学习难点)3.通过撰写推举语、改写结尾、与原文结尾比较等活动,能结合课文阐述对优秀说明文的理解,表达对编者删改原文的看法。(学习重点)4.重读原作,能归纳出他序在内容上的特点。(学习重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共享预习收获请2-3位同学共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师生补充:(1)中国古典园林的演化:秦汉处于自然进展期——唐宋造园和文学、绘画相融合——明清成熟,旨在写意山水。(2)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都追求山水意境;皇家园林往往规模宏大,还包括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多用中轴对称及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强调帝王威猛等;而私家园林很少见到。把握事物特征1.限时3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明确:最佳句:“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明选择这句的理由。明确:首先,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段落。该段中有明确的提示语:“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直接说明该句是整段的中心句;其次,该段还有这样的解释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协作,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文章的第3-6节就依次展开说明。再次,课文的第7-9节则依次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颜色美等三个微小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一切都要为构成完善的图画而存在”。3.老师点拨,小结:通过扫瞄和朗读,我们发觉课文在段落结构上遵循的是总—分结构,第1-2节是总起部分,3-9是分述部分。分述的部分又依据先整体后局部的挨次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第4、5、7、8、9节的首句就是本段内容的概括。这样的结构、段落安排有利于读者更快更便利地理解文章。3.再读全文,请用一个词语描述苏州园林带给扫瞄者的感受,写在课题下面,并结合课文内容做批注。学生交流:(1)秀丽/图画作者说“一切都要为构成完善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巡游者来到苏州园林,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2)雅致你看“假如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这多么“雅”啊!(3)独特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并不大,但是借助花墙和廊子、镜子等,扩大了园子的面积。它绝不讲究对称,有一种自然之趣,与皇家园林不同,比较独特。(4)趣味第3节中:“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是美术画,所以,它就有了自然之趣,这里面有个“趣”字。又如:“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这就是“自然之趣”的产生的根本缘由。没有这个追求,就没有“趣”的存在了。作者是环绕“趣”来写作的。你看“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协作,引起人们清静闲适的感觉”,这颜色上的讲究就叫相映成趣。文中讲到苏州园林里的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不是布满着乐趣嘛?还有摄影家挺喜爱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摄称心满意的照片。这不就是一种趣味吗?▲老师随机补充、追问:为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要让你身处城市却如在山间呢?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巡游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明确:中国园林的设计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而且园林的第一个主人往往是辞官的文人,或归隐的雅士,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宅子自然也就随自己的想法而建了。4.小结:“秀丽、图画、雅致、独特”等词语侧重表现苏州园林带给扫瞄者的美学意识,而“趣味”这个词语还让扫瞄者思考苏州园林所传达出的文化意识。总之,苏州园林的确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体会语言特色课文不仅呈现了苏州园林的建筑美感和其代表的文化审美,而且还代表了作者叶圣陶的语言特色。请在学习任务单任选一组,完成你的探究发觉。《苏州园林》语言特色探究单温馨提示:星级越高,难度越大。请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1组完成,时间为4分钟。第1组:(★★)=1\*GB3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2\*GB3②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上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1\*GB3①=2\*GB3②研读课文这组词语,我发觉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第2组:(★★)=1\*GB3①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改成“错落有致”好吗?说明理由。)=2\*GB3②假如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在横线上填写动词,与课文中的动词比较,请点评优劣。)研读课文这组词语,我发觉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第3组:(★★★★)=1\*GB3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2\*GB3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研读课文这组词语,我发觉本文的语言特点是。第4组:(★★★)先不看书,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然后与课文原句中使用的关联词比较,写下你对课文这组语言特点的发觉。=1\*GB3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协作着竹子花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能使巡游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觉得身在山间。=2\*GB3②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四人小组交流4分钟:(1)明确分工:1位组长,负责把握时间和观点的搜集;1位负责汇报;1位负责板书关键词;1位负责组内成员点评(2)顺时针传阅,在你认可的探究发觉上打勾。(3)组长预备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板书员记录关键词。4.小结:本文语言特点:“精炼”,精准、扼要地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第1组:限定性词语的使用。不论是“绝大部分”之类的有分寸感的限定语,还是“决不会”之类不留余地的限定语,都体现了语言的精准。第2组:动词的使用。“俯仰生姿”这个动词具体形象地描绘出设计者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体现苏州园林的一大特征——树木的衬托讲究画意。“补”这个动词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度都留意到了图画美,同时也赞美了设计者和建筑者的审美意识。第3组:概念词语的选用。图案画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制造,不讲究对称,更有自然之趣。“艺术”强调制造性,无法复制。而技术往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大量的复制。作者既重视近似概念的“同中之异”,也并不回避其“异中之同”。他指出“美术画”“是不讲究对称的”,意即并非没有图案画的对称,只是不以对称为美而已。用“不仅是”而非“不是”,意即假山堆叠艺术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带有相当的技术成分,符合园林艺术实情的。第4组:关联词的使用。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由设计师和匠师们一同制造的,因此不论是关联词“全”“才”“只”,还是关联词“即使”,都猛烈地表达出作者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但是措辞却点到为止,极有分寸。四、交流学习体验1.请学生做学习小结,老师从中提炼概括出学法写在黑板上。明确:做学法总结,如说明文的段落安排可以选择总分的结构;段落首句即是中心句,简洁让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说明的语言要精练,可以从限定词、动词、概念名词、关联词等角度分析等。五、回家作业本文选自《百科学问》1979年第4期,《百科学问》是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时创办的,是一本面对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文理合编的科普杂志。假如该杂志要评选年度最佳说明文,你会把这一票投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吗?请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你的投票理由,200字左右。(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作业交流回家作业5分钟:课文《苏州园林》能成为杂志《百科学问》年度最佳说明文吗?(1)四人小组明确分工:1人汇报,1人记录,1人板书汇报关键词,1人提炼优秀说明文的标准。(2)交流开始:顺时针阅读组员推举语,记录员圈划、整理组内成员观点。(3)各组员进行汇报预备。2.班级交流,四人小组成员各行其责。▲多数学生会选择推举,主要理由如下:(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表述清楚(2)文章使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说明很清楚。(3)语言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精准。(4)课文前面的单元提示是说明文,教材选录的文章确定是这方面的佳作。(5)文章结构非常严谨,1-2节总起,3-9节紧紧围绕总起段落展开分述。▲少数同学提出不同意见,理由如下:(1)结尾的表达不够严谨(2)除作比较外,说明方法的使用不够典型(3)说明文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文体,而课文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感觉不像平常看到的科普类说明文。二、品析结尾有同学认为课文的结尾不能很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那么请你来改写一下结尾。学生可能会这样写:▲总之,这就是景色如画,具有极高艺术鉴赏价值,堪称我国各地园林标本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体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巧构思和聪慧智慧,堪称我国园林艺术的珍宝,值得我们去珍视观赏。▲自成特色的苏州园林如一幅水墨画,清新雅丽,代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请同学们亲自去体验一番吧!交流点评: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总结性,语言表达应当严谨、简洁。你觉得为什么《百科学问》杂志的编辑没有修改这个结尾呢?▲老师依据学生的讨论,供应写作背景,请学生思考《百科学问》的编辑不做删改的用意。PPT写作背景: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预备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始终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巡游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始终不见出版。《百科学问》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学问》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终的几句话。PPT原文结尾: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我还没有看见风光画报出版社的这册《苏州园林》,既承嘱我作序,我就简略地说说我所想到感到的。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苏州园林》的连续,里边必定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有了写作背景的帮忙,学生能理解编辑的良苦用心:(1)原文结尾符合序文的写作目的。因为此文是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序文,目的是为这本摄影集作推介,让更多的人通过摄影集中的照片直观地去感受苏州园林的秀丽风采。课文的结尾是一个引导和过渡,起了承接上文又开启摄影集的作用。结尾句中的“不止”一词,说明苏州园林的美好之处还有许多,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作者的自豪感。又点了题目《拙政诸园寄深情》。之所以说“不再多写了”,旨在引导读者亲自到影集中观览一番。(2)尊重作者。此文是一家出版社的约稿,要尊重作者叶老的意见,在尽可能保留原意的基础上,符合《百科学问》杂志的刊物要求。4.供应背景材料,你喜爱教材编者做这样的删减吗?说说你的理由。PPT写作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统编教材把这篇课文选入八上第五单元说明文的学习。PPT原文开头: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颖有味,看一回是一回快乐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5.老师小结:作品的意义许多时候是作者、读者、编者/译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删改类作品而言,与原文作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化的理解作品,体会作品的价值。三、了解序言1.在读一本书前,你有阅读序言的习惯吗?2.出示原文,再读《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篇序言,你觉得序言有哪些作用呢?请结合原文说一说。明确:(1)交代作序的缘由。原文的首段就介绍了写这篇序文的缘由:一是因为作者自小就住在苏州,说起苏州就想起自己的童年;二是对苏州诸多园林有深厚的兴趣,和摄影集的作者陈从周友情深厚。(2)介绍作品。因为原文是一本摄影集的序言,所以作者要引导读者如何从摄影作品中观赏苏州园林。原文结尾这样说,“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苏州园林》的连续,里边必定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就表明了这篇序言的写作目的。(3)表明对所序作的看法和态度。作者在这篇序言中多次赞美了苏州园林,当学生列举“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时,老师可以追问:“标本”可以用“样本”替换吗?不行。“标本”有研究、学习之意,而“样本”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不具有典范性。当学生列举“谁假如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一句时,老师可以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用“你”代替“谁”读一读,比较句意的差别,学生就很能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之词了。四、学习小结1.请学生做学习小结,老师从中提炼概括出学法写在黑板上。明确:做学法总结,如说明文的结尾一般要总结全文,阅读序言能帮忙我们更快更好地了解作品内容,删改应尊重作者的原意等等。2.结语:从作者的角度看,《苏州园林》首先是一篇序言;从教材编者的角度看,《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在本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总结出说明文和序言阅读的不同侧重点。而这些正是我们所重视的读书精神。我为同学们今日的表现点赞!五、作业设计1.序言又叫“前言”“引言”“导言”,一般是放在书的正文之前。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叫“代序”。请找一些自序来读一读,完成表格。内容上的不同点相同点自序代序2.《〈宽容〉序言》是房龙为自己的作品《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这篇自序与一般的自序有很大的不同,请找来读一读,与你的同桌或家长一起讨论这篇自序在写法上的特点。《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学会依据文体特征自拟学习目标。2.了解作者运用细节、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情感和科学精神。3.学会运用了解作者生平、有关《昆虫记》历来的评价和查找科学资料等方法,带着怀疑、求是的精神学习科普作品。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自拟学习目标并完成学习任务。2.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和科学精神。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下发学习任务单仿照本单元教读课《中国石拱桥》的学习目标,自拟2个《蝉》的学习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一)课前下发学习单仿照本单元教读课《中国石拱桥》的学习目标,自拟2个《蝉》的学习目标。预设:《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说明挨次,了解《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及这样安排说明挨次的意图。《蝉》的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说明挨次,了解《蝉》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及这样安排说明挨次的意图。《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的表达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特征。《蝉》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蝉特点的表达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温馨提示介绍说明方法时,先总的介绍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具体举例说明其作用,标明段落序号。《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3品读《中国石拱桥》的语言,体会用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蝉》的学习目标3品读《蝉》的语言,体会用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二)小组整合自拟学习目标,明确2个学习重难点目标并完成学习任务。(15分钟)(三)集体研讨小组展示的合作成果,补充修改提升。预设1.理清文章说明挨次,了解《蝉》这篇文章说明挨次的作用及说明内容。这篇文章是按蝉的生长规律来写的,先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接着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挨次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明确:这样安排挨次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好玩得多,以此开头,简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预设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蝉的特点的表达方法。明确:《蝉》这篇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蝉。例如第4段运用列数字,精确说明了蝉洞穴的深度。第十三段也运用列数字,精确说明了蝉在产卵的数量比较多的特点。第4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蝉比作是铁路工程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技术高超,表达作者对蝉的智慧赞美之情。第3段运用举例子、作比较,把蝉的地穴洞口与金蜣的地穴洞口进行比较,说明蝉洞口没有土的缘由,蝉的幼虫从地下上来的特点。第15段运用举例子:“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预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具体说明蚋是蝉家族的大灾祸。间接说明了蝉产许多卵的缘由。第21段运用作比较,把蝉的幼虫与跳蚤进行比较,强调突出蝉的幼虫形体很小的特点。突出生命脆弱。第25段运用做比较,把蝉在地下生活4年和地上阳光中唱歌5个星期作比较,突出蝉一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蝉坚毅执着乐观品质的一种赞美。第预设3.品读《蝉》的语言,体会用科学小品文运用文学笔法来写的好处。明确:(1)《蝉》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如蝉的挖洞、脱壳、产卵、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幼虫钻土等细节的描写。挖洞(4--7):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脱壳(8--10节):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惊异的体操;金蝉脱壳产卵(12-13节):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一孔约生10个卵。生卵总数或许三四百个。蝉卵孵化、幼虫出壳(18-20节)幼虫钻土(23-24节):四处查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了解了蝉的生活习性,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赞美,还有法布尔孜孜以求、求真务实、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2)《蝉》这篇文章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蝉。把蝉人格化,给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例:产卵,“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蚋的可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眼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更能够表达作者对蝉的尊重和关爱,对生命的敬畏怜悯之情。这样的笔法更有文学的趣味,生动,引人入胜。(四)共享个人阅读秘笈除了依据文体特征来阅读《蝉》外,你还喜爱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蝉》,并说说理由。五、作业1.拓展阅读推举阅读《蝉和蚁》《蝉的唱歌》2.假如让你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昆虫或是小动物,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请同学们课下像法布尔一样认真地去观察,学习课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介绍的文字。《梦回繁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自拟学习目标并通过批注、小组交流完成学习目标,能够说出文章说明挨次、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修改学习目标,使之升格,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使用最恰当的方式方法来说明”的写作特点。通过逻辑质疑方式,理解标题“梦回繁华”的意义。其中,教学目标中的第2条是本文教学重点,2、3两条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温故导入老师请学生回忆在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学习中,把握了关于说明文的哪些学问。学生依次发言补充,老师适时依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摘录关键词。关键词预设:说明挨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对象特点读者特点自读课文,自拟目标本环节老师在PPT出示如下任务。任务一:结合下方补充资料,自主阅读课文。请依据单元提示、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课后阅读提示,自己拟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并写在课文标题上方。补充资料: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的前面的文字为题,后面的文字为跋。长卷:将字画装裱卷在长轴上,画面连续不断,从右到左慢慢展开的装裱体式。兼工带写:一幅画中既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也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笔和写意两种笔法来表现出画作内容的形神。学生自读课文、拟定目标,老师巡视并适当进行个别指导,在此过程中老师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针对学生学习目标拟定不恰当现象,老师请同学们讨论,以“达成这一目标能为我的语文学习带来多少好处”为推断标准,对黑板上目标进行取舍与修改。自选目标,自主完成本环节老师在PPT出示如下任务。任务二:请同学们依据刚才确定的学习目标,自选其中1到2个,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再次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并在你觉得合适的位置做好批注。批注结束后请同学们举手做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学习目标序号,离开座位,自由组成5到6人的小组,要求针对刚才黑板上整理的几个学习目标,小组内均有对应起码1人完成。小组讨论,交流批注所得。请同学向全班提出小组讨论后照旧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阅读过程中的怀疑。补充资料:摹状貌: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样子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任务二的第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开始批注,老师巡视,并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在第二阶段,老师在组间巡视,倾听每组的交流情况,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各小组组内交流的预设结果如下:本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画作内容以及历史和艺术价值,呈现了中国绘画的卓越成就。全文采用“引出说明对象——作者介绍——具体观赏——画作评价”的逻辑挨次,其中第三、四两段从“整体感观——细节品尝”的逻辑挨次进行叙述。第四段的细节介绍遵循了“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的空间挨次进行安排。文章第二段“相传为他所画”、“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两句,因为历史无法确定,所以使用“相传”“可能”两个词语,体现了文章表述严谨准确的科学性。而说明语言文学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四段多用四字短语,使文章典雅而富有韵味。作者在文章表述中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第三段“犹如一部乐章”、第四段“犹如飞虹”采用打比方的方法。“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采用列数据。第四段对画面的描述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而第五段通过引资料的方式,引用《东京梦华录》的内容来说明画作内容的真实性。对于文章题目“梦回繁华”的理解,全部小组均发觉其指的是北宋遗民回首故土、怀念往日盛世的感慨。另有两个小组的同学认为“梦回繁华”也指作者毛宁期望能够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末年这一特定繁华时代。各小组意见不完全统一,对于题目含义存在怀疑。(四)目标升格,把握“恰当”在之前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的前提下,老师引导学生再次关注第五单元提示中的这一句话——“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老师告诉学生,这里的“方法”不只是狭义上的“说明方法”,它包括了说明文写作的各个方面。作者为了使说明更加有效,需要时时关注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请同学们基于作者的这种思考,完成任务三。请同学们依据上一个环节讨论后对文章的认识理解,从标题选取(1)、挨次安排(2)、行文语言(3)、说明方法(4)四个角度选择一个,举手做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角度序号,离开座位,相同选择的5到6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作者在这一方面的安排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讨论中请组员准时记录,讨论后展示学习成果:组内1到2人上台主讲,其余组员黑板上板书关键词。本环节老师需要深化到每一组学生的讨论中,在共同探讨中供应确定的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同时老师也要防止“启发”变味成“教授”,替代学生思考。在这里,老师主要采用“假设替换”、“逻辑质疑”方式进行启发。。假设替换:(例)第四段假如不用开卷、中段、后段的挨次,而是把挨次反过来,各位觉得看的感觉会有什么不一样?(例)关于画作纵横的数据,假如换成是“纵20多厘米,横5米多”,你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例)“犹如飞虹”里面能不能试着把“飞虹”换成别的?逻辑质疑:(例)假如说“梦回繁华”就是指北宋遗民怀念过往,那么第二段许多句子不就没有必要了吗?最终一句“透过观念能发觉繁华背后心情”,不就和前一句“必有其特别     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语义重复了吗?为什么作者在这段中还要强调北宋遗民们想要梦回的是“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呢?学生展示预设如下:挨次安排角度:抓住了画作“长卷”的形式,认为第四段的恰当之处在于“开卷——中段——后段”的挨次符合长卷从右到左展开的国画观赏挨次,让读者脑海中更有观赏的画面感。(关键词板书:长卷展开挨次。)从画作的内容入手,开卷处为近郊,中段汴河两岸,后段房屋林立,内容上越来越繁华。画作看尽后,观赏者脑中连续想象的画面也会是更加喧闹繁华。这样的结构挨次安排与题目中“繁华”二字相对应。(关键词板书:繁华想象、对应标题。)行文语言角度:作者在第四段行文语言上的“恰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恰当地选择了典雅的语言风格,使文章更具有古典感,符合画作“历史藏品”的身份。其二是恰当地表现出了语言的韵味,多用四字短语和成语,读起来有确定的节奏感。而间隔使用四字、六字、七字短句和散句,让语言的节奏富于变化,具有音韵美感。(关键词板书:身份符合、节奏美。)说明方法角度:学生侧重在文章“打比方”这一方法的恰当使用。他们觉得,第四段将拱桥比作“飞虹”很恰当。拱桥特点在于“规模宏敞”、“其桥无柱”、“结构精美”,而这三个特点与飞虹的大、拱下无物、美的特点一一对应,让读者脑中形象更为立体。第三段“犹如一部乐章”,起到了将画面切分成三个部分并定下基调的作用。并且音乐与美术具有艺术的互通性,化视觉享受为听觉享受。(关键词板书:特点对应、形象立体、切分定调、视听互补。)第三段列数据与第四段摹状貌的说明手法中对画面横纵数据的精确描述,其实背后暗含有毛宁对这幅画严厉 与珍惜的态度。而第四段的摹状貌不是流水账式的画面描述,而是有所选择,并且与评述相结合,恰当地体现画作的特点。比如在对开卷处内容上主要体现“近郊之春”,所以着力于“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插满柳枝”“新发枝芽”。而中段与后段主要体现“繁华”,所以中段毁灭了“巨大的”“劳碌的”“沉重的”“召唤叫喊”“呼应相接”“聚集”等词,还特意强调“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而后段多是“一应俱全”“各类”“应有尽有”“无所不备”之类的描述与评价。(关键词板书:严厉 珍惜、体现特点、述评结合。)标题选取角度:第二段“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其中的“此一观念”并不是指“北宋遗民怀念过往时间”这一内容,这里所谓的“观念”是指像上文举北宋遗民的例子,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揣测画作对他们的意义一样,以不同的身份角色来探究画作的不同方面意义。这个“观念”是指一种鉴赏画作的方法。这也可以解释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强调“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这实际上应当是站在画家张择端的角度来看,画作的意义在于劝谏帝王、揭示社会问题。而接下来文章第三、四、五段的具体观赏与画作评价,其实都是文章作者毛宁以美术学院副教授的身份,从美术家和历史学家两个角度看待这幅画。所以文章最终会强调画作的艺术表现与历史价值。“梦回繁华”这一题目的恰当之处在于,画作家、遗民、美术家、历史学家都能够从这幅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繁华”。(关键词:一种方式、四种角色、四种繁华。)小结归纳,课后延长充分把握文章后,学生依据本课所学,再次修改、综合之前的学习目标,并写在课文标题下方。(五)课后作业最终,布置以下的课后作业。任务四:请同学们上网查找《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并搜集相关资料,仿照《梦回繁华》,抓住对象特点,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写一篇向同班同学介绍该作品的说明文。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材分析】“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统编教材八班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要求。该单元要求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写作,并通过查找、引用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说明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学情分析】1.八上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加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因此,通过学习《苏州园林》等文章,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说明文的相关学问。2.初中阶段未进行过说明文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观察杭州亚运会会徽,写作说明片段,能从颜色、样子等方面准确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2.通过猜想、联想、交流、补充,能概括会徽各部分的寓意,明确事物的内部特征,熬炼想象思维能力。3.能围绕事物特征,引入资料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更加具体、生动。【教学流程】2022年杭州即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亚运会,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发布让人激动不已,你了解会徽背后的含义吗?我们一起去看看……第一课时一、观察会徽的外部特征1.认真观察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回答:会徽由10条弧线构成;由红色、蓝色、黄色组成;整体呈扇形;右上方一个红色的小太阳;左半部分有4组相连的曲线;右半部分有4个像小山一样的小凸起;正下方是“19thAsianGames”“Hangzhou2022”。2.综合同学发言,进行说明片段写作,具体描述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的特征。要求:(1)限时写作5分钟。(2)投影展示并解说:我从__________这些方面对亚运会会徽进行了介绍。(3)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学生写作片段: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主要由红色、蓝色、黄色(颜色)的线条组成,其中10条曲线组成一个大大的扇形(样子),就像互联网中的Wifi信号;扇形的左半部分有四组相连的曲线(组成元素),装饰在画面中;右半部分是4个像山脉一样的大小不一的凸起(样子、大小),使图案有了一些变化。在扇形的右上方,是一个红色的小太阳(颜色、样子),仿佛照亮了整个会徽。扇形的正下方,是英文字母和数字,“19thAsianGames”(组成元素)代表着第十九届亚运会,“Hangzhou2022”(组成元素)代表着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和举办时间。这就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老师总结:颜色、样子、组成元素、大小这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特征的都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设计意图]1.创设杭州亚运会这个大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通过观察、交流会徽的样子,对学生习作进行解说、点评、补充,既可以熬炼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也明确了抓住事物特征可以从颜色、样子、数量等外部特征入手。二、探寻会徽的内部特征1.在同学们的写作片段中,有这样的句子:“大大的扇形就像互联网中的Wifi信号”,为什么会由扇形联想到Wifi信号呢?学生回答:首先Wifi信号也是扇形,所以外形上很像;其次,因为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公司落址杭州,所以Wifi信号的联想也极具杭州特色。明确:图案背后代表的、具有杭州亚运会特色的涵义、联想,属于事物的内部特征。2.小组合作:阅读材料,展开联想,猜一猜杭州亚运会会徽各部分代表着什么?材料一:运动会会徽由简洁的图形构成,既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也与城市特色息息相关。材料二:说起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许多人会联想到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不过现在BAT已经过时了。最新的中国互联网三巨头,有两家来自于杭州。最近,权威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价值榜TOP100排行榜,排名前非常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蚂蚁金服、百度、字节跳动、京东、滴滴出行、小米企业、三六零、美团点评。排名前三的企业中杭州占了两席,总榜上杭州以41579亿元的总市值略微领先于北京,总市值全国排名第一。材料三: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横穿杭州的钱塘江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材料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而其中最美当属杭州。经过历代的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古刹丛林及造园家的雕凿融为一体,妩媚动人,正如苏东坡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确:扇型——江南水乡的漂亮 、互联网城市特色;曲线——赛道、竞技体育;扇形+四组曲线——钱塘江潮涌等;凸起的曲线——山脉;“19thAsianGames”——第十九届亚运会“Hangzhou2022”——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和举办时间等。老师出示PPT补充:红色小太阳——亚奥理事会[设计意图]1.从学生的习作为入手,自然引出教学内容。2.阅读老师供应的材料,筛选有关信息,并通过猜想、联想等方式,完善会徽各部分蕴含的寓意,明确事物的内部特征,并熬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三、完善会徽的特征1.说明文片段写作:综合杭州亚运会会徽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会徽进行具体介绍。限时7分钟。2.出示学生写作片段,全班交流、补充。要求:(1)找出会徽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2)对说明片段的优点及不足进行点评。学生写作片段: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由红色、蓝色、黄色(颜色)等线条组成,就像了把抽象的扇子,又像是互联网时代的Wifi信号(样子),代表着杭州江南水乡的特色,暗示着杭州互联网之都的地位(内涵)。在扇子的右上方(局部—右),有一节凸起的线条,那是杭州的小山(内涵);左边有一些升起的水雾(局部—左),那是杭州的西湖、钱塘江(内涵);在整幅图的上方(局部—上)是一轮红色小太阳,那是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内涵)。图案的下方(局部—下)是第十九届亚会的举办城市、举办时间。优点:生1:从会徽的颜色、样子(外部特征)和寓意(内部特征)等方面进行说明,描述的比较完整。生2:能够依据确定的说明挨次进行说明,先关注整体,然后依据右—左—上—下的空间挨次进行说明。生3:在片段的开头,把扇形比作扇子、Wifi信号的样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足生1:在介绍会徽的特征时,还有一些遗漏,比如没有关注到整幅图案由10根线条组成,弯曲的线条还代表着赛道等等。生2:说明片段语言不够流畅、生动,略显生硬,可以再多加入一些说明方法。[设计意图]1.通过全班共享、同学点评、老师再评,可以调动学生写作、思考的乐观性,能运用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要依据确定说明挨次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生动、具体。四、作业查找资料丰富会徽有关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再次补充、修改你的片段,不少于500字。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会徽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引用的资料、使用的说明方法。[设计意图]由说明片段进入完整的说明文写作,检测学生是否能依据确定说明挨次、运用说明方法较为准确地对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描述,并引用确定资料丰富文章内容。第二课时1.小组合作:先自评,再4人小组内互评,完成评分表。注:得分大于等于4分合格。外部特征内部特征说明条理性说明方法自评全面2分较全面1分不全面0分全面2分较全面1分不全面0分有条理2分一般1分无条理0分>32分1~21分无0分他评[设计意图]1.转变以往老师一人进行作文评价的方式,通过完成自评、他评,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通过评价、鉴赏,也可以反向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2.评分表,可以将作文评分标准具体化,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便利以后的作文修改。2.班级共享优秀作品,然后谈谈你的收获——如何才能抓住事物特征写好一篇说明文。例文: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由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历时半年设计完成从来自海内外的4263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列数字)。“潮涌”由简洁的图形构成,但却寓意丰富,是亚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标志,是展示杭州亚运会理念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徽整个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进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久向前(内部特征)。“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外部特征)。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内部特征),仿佛看到了一位漂亮 的江南女子和布满力气的运动员隔水相望(打比方),体现了传统和现代交融、统一。另外,互联网符号也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内部特征)。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进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久向前(内部特征,资料引用)。杭州亚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市长徐立毅认为,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彰显举办城市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具有鲜亮的形象识别度和原创性,充分表达了宽敞民众对亚运盛会的热切期盼。(资料引用)[设计意图]自己总结说明文写作方法,就是将学到的学问总结、提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记忆。【作业巩固】亚运会会徽介绍好了,请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事物要抓住其特征的写作方法,再介绍一个你最喜爱的杭州景点,例如钱塘江、西湖、G20主会场等等,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先观察景物的整风光貌,再按确定的顺利进行说明。2.通过资料查找,既要关注景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表现景物的内部特征和共同特征。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综合课上所学内容,将其完整地运用到新的说明文写作中。【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外部特征说明挨次引用资料、说明方法内部特征[设计意图]明确说明文写作要点,先找到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再依据确定的挨次组织材料,最终引用资料、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材分析】“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统编教材八班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要求。该单元要求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文写作,并通过查找、引用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说明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学情分析】1.八上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加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因此,通过学习《苏州园林》等文章,学生已经初步把握了说明文的相关学问。2.初中阶段未进行过说明文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观察杭州亚运会会徽,写作说明片段,能从颜色、样子等方面准确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2.通过猜想、联想、交流、补充,能概括会徽各部分的寓意,明确事物的内部特征,熬炼想象思维能力。3.能围绕事物特征,引入资料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更加具体、生动。【教学流程】2022年杭州即将迎来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亚运会,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发布让人激动不已,你了解会徽背后的含义吗?我们一起去看看……第一课时一、观察会徽的外部特征1.认真观察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并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回答:会徽由10条弧线构成;由红色、蓝色、黄色组成;整体呈扇形;右上方一个红色的小太阳;左半部分有4组相连的曲线;右半部分有4个像小山一样的小凸起;正下方是“19thAsianGames”“Hangzhou2022”。2.综合同学发言,进行说明片段写作,具体描述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的特征。要求:(1)限时写作5分钟。(2)投影展示并解说:我从__________这些方面对亚运会会徽进行了介绍。(3)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学生写作片段: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主要由红色、蓝色、黄色(颜色)的线条组成,其中10条曲线组成一个大大的扇形(样子),就像互联网中的Wifi信号;扇形的左半部分有四组相连的曲线(组成元素),装饰在画面中;右半部分是4个像山脉一样的大小不一的凸起(样子、大小),使图案有了一些变化。在扇形的右上方,是一个红色的小太阳(颜色、样子),仿佛照亮了整个会徽。扇形的正下方,是英文字母和数字,“19thAsianGames”(组成元素)代表着第十九届亚运会,“Hangzhou2022”(组成元素)代表着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和举办时间。这就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老师总结:颜色、样子、组成元素、大小这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特征的都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设计意图]1.创设杭州亚运会这个大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通过观察、交流会徽的样子,对学生习作进行解说、点评、补充,既可以熬炼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也明确了抓住事物特征可以从颜色、样子、数量等外部特征入手。二、探寻会徽的内部特征1.在同学们的写作片段中,有这样的句子:“大大的扇形就像互联网中的Wifi信号”,为什么会由扇形联想到Wifi信号呢?学生回答:首先Wifi信号也是扇形,所以外形上很像;其次,因为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公司落址杭州,所以Wifi信号的联想也极具杭州特色。明确:图案背后代表的、具有杭州亚运会特色的涵义、联想,属于事物的内部特征。2.小组合作:阅读材料,展开联想,猜一猜杭州亚运会会徽各部分代表着什么?材料一:运动会会徽由简洁的图形构成,既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也与城市特色息息相关。材料二:说起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许多人会联想到BAT(百度、阿里和腾讯),不过现在BAT已经过时了。最新的中国互联网三巨头,有两家来自于杭州。最近,权威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价值榜TOP100排行榜,排名前非常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蚂蚁金服、百度、字节跳动、京东、滴滴出行、小米企业、三六零、美团点评。排名前三的企业中杭州占了两席,总榜上杭州以41579亿元的总市值略微领先于北京,总市值全国排名第一。材料三: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横穿杭州的钱塘江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材料四:“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而其中最美当属杭州。经过历代的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古刹丛林及造园家的雕凿融为一体,妩媚动人,正如苏东坡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确:扇型——江南水乡的漂亮 、互联网城市特色;曲线——赛道、竞技体育;扇形+四组曲线——钱塘江潮涌等;凸起的曲线——山脉;“19thAsianGames”——第十九届亚运会“Hangzhou2022”——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和举办时间等。老师出示PPT补充:红色小太阳——亚奥理事会[设计意图]1.从学生的习作为入手,自然引出教学内容。2.阅读老师供应的材料,筛选有关信息,并通过猜想、联想等方式,完善会徽各部分蕴含的寓意,明确事物的内部特征,并熬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三、完善会徽的特征1.说明文片段写作:综合杭州亚运会会徽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会徽进行具体介绍。限时7分钟。2.出示学生写作片段,全班交流、补充。要求:(1)找出会徽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2)对说明片段的优点及不足进行点评。学生写作片段: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由红色、蓝色、黄色(颜色)等线条组成,就像了把抽象的扇子,又像是互联网时代的Wifi信号(样子),代表着杭州江南水乡的特色,暗示着杭州互联网之都的地位(内涵)。在扇子的右上方(局部—右),有一节凸起的线条,那是杭州的小山(内涵);左边有一些升起的水雾(局部—左),那是杭州的西湖、钱塘江(内涵);在整幅图的上方(局部—上)是一轮红色小太阳,那是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内涵)。图案的下方(局部—下)是第十九届亚会的举办城市、举办时间。优点:生1:从会徽的颜色、样子(外部特征)和寓意(内部特征)等方面进行说明,描述的比较完整。生2:能够依据确定的说明挨次进行说明,先关注整体,然后依据右—左—上—下的空间挨次进行说明。生3:在片段的开头,把扇形比作扇子、Wifi信号的样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足生1:在介绍会徽的特征时,还有一些遗漏,比如没有关注到整幅图案由10根线条组成,弯曲的线条还代表着赛道等等。生2:说明片段语言不够流畅、生动,略显生硬,可以再多加入一些说明方法。[设计意图]1.通过全班共享、同学点评、老师再评,可以调动学生写作、思考的乐观性,能运用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要依据确定说明挨次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生动、具体。四、作业查找资料丰富会徽有关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再次补充、修改你的片段,不少于500字。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会徽的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引用的资料、使用的说明方法。[设计意图]由说明片段进入完整的说明文写作,检测学生是否能依据确定说明挨次、运用说明方法较为准确地对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描述,并引用确定资料丰富文章内容。第二课时1.小组合作:先自评,再4人小组内互评,完成评分表。注:得分大于等于4分合格。外部特征内部特征说明条理性说明方法自评全面2分较全面1分不全面0分全面2分较全面1分不全面0分有条理2分一般1分无条理0分>32分1~21分无0分他评[设计意图]1.转变以往老师一人进行作文评价的方式,通过完成自评、他评,可以更客观、全面地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通过评价、鉴赏,也可以反向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2.评分表,可以将作文评分标准具体化,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便利以后的作文修改。2.班级共享优秀作品,然后谈谈你的收获——如何才能抓住事物特征写好一篇说明文。例文: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由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教授历时半年设计完成从来自海内外的4263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列数字)。“潮涌”由简洁的图形构成,但却寓意丰富,是亚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标志,是展示杭州亚运会理念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会徽整个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进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久向前(内部特征)。“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外部特征)。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内部特征),仿佛看到了一位漂亮 的江南女子和布满力气的运动员隔水相望(打比方),体现了传统和现代交融、统一。另外,互联网符号也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内部特征)。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质,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进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久向前(内部特征,资料引用)。杭州亚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市长徐立毅认为,杭州亚运会会徽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彰显举办城市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具有鲜亮的形象识别度和原创性,充分表达了宽敞民众对亚运盛会的热切期盼。(资料引用)[设计意图]自己总结说明文写作方法,就是将学到的学问总结、提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记忆。【作业巩固】亚运会会徽介绍好了,请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事物要抓住其特征的写作方法,再介绍一个你最喜爱的杭州景点,例如钱塘江、西湖、G20主会场等等,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先观察景物的整风光貌,再按确定的顺利进行说明。2.通过资料查找,既要关注景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表现景物的内部特征和共同特征。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综合课上所学内容,将其完整地运用到新的说明文写作中。【板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外部特征说明挨次引用资料、说明方法内部特征[设计意图]明确说明文写作要点,先找到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再依据确定的挨次组织材料,最终引用资料、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复述与转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基本脉络、删选要点、整合加工,提高简洁复述的能力。2.把握抓准要素、变换人称、转换时空等转述方法,提高转述的能力。3.养成诚恳倾听的习惯,大方地进行口语实践。二、重难点:运用简要复述、转述的方法进行口语实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了传话玩耍把学生分成几组,让第一个学生听我讲一句话“《昆虫记》这本书,你帮我拿过来”,传给组里同学,由最终一个同学写下来,与原话进行比较。问道:这么简洁的一句话,怎么会传不好呢?由传错的同学来查找自己的缘由。(二)了解复述和转述的学问复述,就是把看到或听到的材料,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不转变原意。转述,就是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我们复述和转述时,要力求“完整准确、突出重点”,在练习中提高我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表达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