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三轮冲刺 【三模汇编】大气(b卷)_第1页
高中地理高考三轮冲刺 【三模汇编】大气(b卷)_第2页
高中地理高考三轮冲刺 【三模汇编】大气(b卷)_第3页
高中地理高考三轮冲刺 【三模汇编】大气(b卷)_第4页
高中地理高考三轮冲刺 【三模汇编】大气(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大气(B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3·衡阳三模·5-7)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图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地的平均风速数值可能为()A.2.3B.C.D.2.以下有关辽宁省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速大小变化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关B.风速大小与地形、距海远近等因素有关C.山区风速变化大,沿海风速变化小D.风速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递减3.下列有关辽宁省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B.太阳能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C.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D.沿海风能发电可弥补冬季太阳能发电不足(2023·哈尔滨三模·4-6)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23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第4-6题。4.左图中()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5.此次暴风雪()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6.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1月,甲地B.4月,乙地C.9月,丙地D.11月,丁地(2023·西城区三模·5)下图为某年中国北方某市城郊温差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温差小B.夜晚郊区比城区雾霾程度轻,因此温差小C.冬季城区比郊区热排放量大,因此温差大D.夏季盛行东南风且郊区风大,因此温差大(2023·皖南八校三模·29-30)城市中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影响大气辐射,进而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局地天气。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特征对城市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读“2023年11月至2023年1月上海徐家汇通量观测站3种天气型向下短波辐射(a)、向上短波辐射(b)、向下长波辐射(c)、向上长波辐射(d)日变化”图,回答第8-9题。8.上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天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为晴有霾、乙为晴、丙为多云B.甲为晴、乙为多云、丙为晴有霾C.甲为晴、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D.甲为多云、乙为睛、丙为晴有霾9.有关云和霾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霾和云对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霾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云B.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衰减,向上反射的短波辐射相应增多C.多云天向上长波辐射明显减少,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大,综合作用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有效辐射)明显增大D.晴有霾天气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均小于晴天,主要是由于晴有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2023·朝阳一模·1-2)下图为某软件展示的2023年3月11日21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气旋运动状况截图。据图完成10-11题。10.此时()A.气旋甲中心位置风力强劲 B.气旋甲的直径约100千米C.世界时为3月12日5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的东部吹西北风 B.日本西部较东部更易降水C.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运动 D.欧洲的南部地区炎热干燥二、综合题(共56分)(2023·大庆一模·25)12.(24分)2014年7月(1)简要说明右图中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6分)(2)比较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10分)(3)分析①城市所在地气候的成因。(8分)(2023·郑州一质检·28)13.(22分)2023年10月末,受北极冷空气南下与之结合及天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形成了一次影响重大的自然灾害。读美国东部地区10月29日天气形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引起飓风桑迪破坏力的主要因素。(6分)(2)分析图示降雪区域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8分)(3)简述美国东北部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8分)参考答案与解析(B卷)【命题立意】本题通过风速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解析】由图可知,甲处出现了闭合曲线且为低值区,其数值介于—之间,故选A。【命题立意】本题通过风速的区域分布图,考查风速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影响风速大小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源于气压场形势,摩擦力的大小与下垫面性质相关。【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两个不同区域的对比,考查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解析】同纬度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受地形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太阳能分布与风速变化无关。该处山区海拔高,但降水量大,阴天多,太阳能较贫乏。风电与太阳能发电可实现相补充,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天气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大气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③过程,气流接触面上下两侧气流运动方向相同,类似于暖锋天气系统。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即形成地形雨。图中降水的强弱主要和湖面的大小,水汽的多少相关;该题解题的关键是冬季湖面表面温度较陆地表面温度高,从而形成带有丰富水汽的暖气团,在冷空气的助推下向前运动,当遇到地形阻挡时,暖空气被抬升,从而产生丰富降水.①气流为冷气流,其气流的强弱不能决定降水量多少,②环节可以用RS技术监测,④为高空冷气流受地形抬升。【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暴风雪属于气象灾害,旱灾也属于气象灾害,因此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暴风雪不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可以通过削弱太阳辐射,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此处没有海洋,因此不对海洋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天气系统的时间分布及暴风雪地区分布,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析】该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暴风雪出现的时间及大湖效应发生的地点,暴风雪应发生在北半球秋冬季,而发生大湖效应的地点应位于冷空气的迎风坡,并且经过湖面。从选项可知,位于1、11月位于秋冬季节,丁地位于冷空气的迎风坡,并且经过湖面,故D项正确。【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由图可知,相比于夏季,该市冬季城郊温差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冬季较冷,而城市人口更为集中,城区比郊区排放的热量更大,由此造成温差更大。相比于夜晚,该市白天城郊温差更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城区雾霾更严重,白天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强;但由于其人口和建筑集中,产生的热量多,即白天较夜晚温差小是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相关知识。【解析】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中的霾或者云层等,对太阳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云的削弱作用比霾大,所以在晴天因为削弱作用最小,向下段波辐射最多;晴有霾时,削弱作用加强,向下短波辐射居中;而多云天,削弱作用最强,向下短波辐射最少。所以结合第一幅图,可以判断甲为晴天、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影响大气虚弱作用、保温作用的因素及相关知识。【解析】读图时注意图中纵坐标数值大小的差异。霾和云对太阳短波辐射均表现为衰减作用,云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霾,由于云的高反射率,使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霾对向下的太阳短波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向上放射的短波辐射也相应减少,综合的作用结果为云和霾减少了太阳净短波辐射,多云天向上长波辐射明显减少,主要是多云天地面和大气温度较低,多云天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明显减少。霾天气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小于晴天,主要是由于出现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辐射能力减弱。【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天气系统及时间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最西端,经度约为73°E,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21时,帕米尔高原比北京时间晚约3小时,则当地地方时约为18时。且此时为3月11日,春分日前几天,北半球昼长稍短于夜,帕米尔高原日落地方时比18时稍早,此时帕米尔高原东端日落地平,D项正确。一般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较大,中心位置风力较小,A项错误。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大小,估计气旋甲的直径达数千公里,B项错误。世界时即零时区区时(0°经线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晚8小时;北京时间3月11日21时,则世界时为3月11日13时,C项错误。【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3月11日为北半球春分日前几日,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向赤道,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此时澳大利亚东部吹东南风;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运动;欧洲南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暖湿润。冬季风越过日本海(受其增温、增湿的影响)后登陆日本群岛,易在日本西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12.【答案】(1)多分布在东南(东部)沿海,一带和中部的内陆高原上。(2)①地气温高于②地;①地降水多于②地;①地降水季节变化小,②地降水季节差异大。(3)位于热带,常年高温;受湿润的东南信风影响;位于迎风坡,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而全年高温多雨。【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能力及气候成因分析的能力【解析】(1)读图可知,城市分布特点多分布在东南(东部)沿海一带和中部的内陆高原上;(2))①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年变化小;②地位于巴拉那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少于①地季节变化差异大;(3)影响气候的成因主要有: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几个因素,从图中分析可知,①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海拔较低,位于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而导致该地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13.【答案】(1)强风、暴雨、风暴潮。(2)阴影区域此时吹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水汽含量多,加之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风雪。(3)暖气流“桑迪”与冷空气相遇,暖空气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空气上面,形成暖锋。形成持续的暴风雨天气。【命题立意】第(1)题考查飓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