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等词五首_第1页
《望江南》等词五首_第2页
《望江南》等词五首_第3页
《望江南》等词五首_第4页
《望江南》等词五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是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

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辛弃疾词五首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让我们一起努力:读准下列字音:晖()嶂(

)勒()羌()擎()舴()麾()huīlèqínghuìzhàngqiāngzéměng望江南

温庭筠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大家说说,从词中的哪里能看出作者淡淡的忧愁?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小结描写一位女子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闺怨词)望江南—温庭筠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范仲淹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归无计羌管悠-霜满地燕然未勒不寐-白发-泪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小结写边塞荒凉萧瑟之景抒作者思乡报国之情渔家傲—范仲淹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守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爱国卫国的精神。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狂一狂:老夫聊发少年狂二狂:出看而须“倾城”三狂:猎必射虎四狂:自比孙郎表现作者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报效祖的机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讲讲下阙中运用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万念俱灰的惆怅与悲伤之情。小结武陵春—李清照

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来浓郁的忧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被称为“离人心上秋”,你能说出一些写愁的诗词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为什么辛弃疾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破阵子—辛弃疾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也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比较《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内容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