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_第1页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_第2页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_第3页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_第4页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5、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6、物质决定意识原理7、意识能动作用原理8、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概念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性)(物质的可知性)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一、物质的概念物质的唯一特性、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运动知识明辨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3、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所有有形的物体C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A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二、世界的物质性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典例1】

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A.世界的本原是氢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C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反对两种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什么叫静止?静止,相对静止,几十年内他是张三,不是李四,也不是泥土、空气。张三的一生运动,一刻不停的运动变化过程。死亡,腐烂、分解、化入空气泥土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注意: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两种错误观点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2011·江苏)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典例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D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5.“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B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理解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特征规律是什么呢?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在相应的序号打“√”号。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规律1、守株待兔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注意: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现象的、偶然的、多变的联系。一.规律的概念(1)规律具有普遍性1、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2)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二.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特征(世界观)要求(方法论)2、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2012安徽文综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解析】: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D。【典例3】易错点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3.运动是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