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第八讲 后朦胧诗_第1页
当代文学史第八讲 后朦胧诗_第2页
当代文学史第八讲 后朦胧诗_第3页
当代文学史第八讲 后朦胧诗_第4页
当代文学史第八讲 后朦胧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朦胧诗——“新生代”、海子、女性诗歌一、韩东、于坚、伊沙的诗1,韩东《你见过大海》“大海”意象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涵义“想像”——“见”韩东:“写诗似乎不单是技巧和心智的活动,它和诗人的整个生命有关。”2,“拒绝隐喻”:朦胧诗以象征、隐喻的网络为架构,作为抒情和想像的基本依托,“意义”由此得到发掘。

3,“回到个人”:重视日常生活的隐微细节和个人体验。4,“口语化”写作:重视“语感”二、“第二次背叛”1,朦胧诗:“一代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群体意识、人道主义色彩——对民族历史自觉承担的文化姿态——申诉、诘问、宣告,产生了典雅、庄严、崇高的英雄色彩2,新生代:“旁观者”的冷静风格,剥落生活的诗意和神圣感“背叛”的方式:“断裂”、“突围”、“哗变”诗歌社团、流派、实验纷纷登场“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莽汉”、“非非”、“撒娇”:玩世不恭的调侃姿态、随意性、口语化——多元复杂、混乱无序三、海子(查海生)

——“最后一位乡村诗人”(一)海子的精神气质:思想上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情感上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精神上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又具有疯狂的气质:单纯、敏感、富于创造性、急躁、易于受伤、倚重天赋、直觉(二)“乡村之子”的精神“返乡”1,醉心于几个完整而自足的意象系列:麦地、天空、村庄、少女(原型意味)——以乡村经验组织为一个朴素、诗化的幻象世界2,倾心死亡:《春天,十个海子》(对生命和艺术的终极式的哲学理解)壮美、神性2,单纯、简洁、流畅、想象力充沛英雄主义、童话王国的溃败“暴死的形式”——“诗人与死”海子(1989)、骆一禾、戈麦(1991)、张凤华(1992)、顾城(1993)、个人的艰苦探索和时代巨变的双重激发下出现的一个奇异现象,是诗歌、诗人与时代紧张关系的反映。“诗人何为”?被神话的“海子精神”海子“是中国70年文学史中全力冲击文学和生命极限的诗人”,是一个“在写作和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诗人。应该关注海子式的热烈、急迫、专注、迷醉式的写作给诗歌带来的巨大的改观,也关注写作对生活和诗歌的剥夺和替代。四、女性诗歌1,女性诗歌:翟永明、伊蕾、唐亚平、王小妮、陆忆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