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1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2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3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4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聚焦考点一了解“一五”计划。考点精要1.背景:1949—1952年底,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培养建设型人才。概括地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就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要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即所谓的“一体两翼”或“一化三改”。3.主要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重要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等)(2)交通运输业方面:对原有的铁路干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兴建了包兰、兰新、宝成、鹰厦等铁路;修筑三条入藏公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等。(3)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4.意义: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广大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真题探源1.1953年11月30日,鞍山钢铁公司的数百工人被紧张和兴奋的心情包围着,他们期待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9时许,中国第一根钢轨诞生了。鞍山钢铁公司取得这一成就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D.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考点过关A2.下表所示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全国开展土地改革B.优先发展重工业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开展“文化大革命”B考点精要

考点二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开始,我国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形式:(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实行合作化(即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用“赎买”的办法(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将私营企业变成“公私合营”企业。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5.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题探源(2015·江西)下图所示为原汇昌花边线漂染厂的收据。这一历史遗存印证的是()A.“一五”工业化建设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B考点过关1.1955年9—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辑缉出版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毛泽东同志为该书作序,并为104篇文章写了按语。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书的出版主要是为了()A.总结土地改革的成果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发动“大跃进”运动D.纠正党内“左”倾错误B2.下表为“1950—1957年我国商业企业商品零售额比例表(总额为100)”(《伟大的十年》)。其中“★”一列应为()A.社会主义商业B.国家资本主义商业C.合作化商业D.私营商业DA考点三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考点精要一、“大跃进”运动1.序幕:1957年冬天在全国掀起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运动。2.发动: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3.表现:(1)工业上:大幅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出现以“高指标”“瞎指挥”为特征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2)农业上:农作物产量的浮夸现象严重,放高产“卫星”。4.实质:“左”倾冒进。5.危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各部门经济比例失调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1957年冬天在全国掀起的农田水利建设超出了乡的范围。为了更好地调配人力、物力,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的现象,使中央领导人感觉到合作社的形式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发展。2.发动:1958年中央号召成立大公社,北戴河会议通过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3.形式:小社并大社。4.特点:“一大二公”,即新成立的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出现贫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等现象,各地掀起“共产风”。5.危害: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三、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党和国家带领人民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这成为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发生的原因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表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而漫长。四、教训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真题探源考点过关D2.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3.下面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影响这一阶段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包括()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运动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D考点四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1.王进喜:石油工人,在他的身上体现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2.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奠基者和开拓者,“两弹元勋”,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3.焦裕禄:兰考县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被称为“人民的好干部”,在他的身上体现出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考点精要4.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1962年,年仅22岁的雷锋因公殉职,但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等等,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2015·江西)他工作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当一颗螺丝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却把积攒的钱捐给灾区。他为人民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塑造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他的精神品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是()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真题探源C考点过关DBB考点五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1.起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3.发动:“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通过。4.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5.性质:是一场由党和国家领导人轻率发动的、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全国性政治动乱。考点精要6.动乱:由“一月风暴”而引发的全国性的夺权运动;“刘少奇案”是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党内许多重要领导人受到打击和迫害;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7.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8.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