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公开课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_第1页
第二次公开课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_第2页
第二次公开课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_第3页
第二次公开课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_第4页
第二次公开课1: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中有没有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有什么特征?追求真理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认识从何而来?一、什么是真理

超短裙“风波”某大学某年特别风行超短裙,而且一个比一个穿的短,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欲严厉禁止。谁知,布告一帖出,就掀起轩然大波。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中文系女生,她们在宣传栏和报眼位置写了一首打油诗:“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美术系写道:“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缺少会更加美丽。”法律系写道:“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生物系写道:“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法?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由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就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的与客观对象不符的真理谬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二、真理的特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意识。真理具有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判断:有用的就是真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这是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观不同,造成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不同,用是否“有用”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不是人们一旦认识了真理,这个真理就能放之五湖四海皆适用呢?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星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具有什么特征呢?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像同一个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照搬过去经验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区别含义不同.真理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不容混淆.联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1959年1月2日,人类的第一个探测器——月球一号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实现载人登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1997年11月23日,月球勘探者号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矢事。材料一:结合材料,谈谈人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原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思考:为什么认识会有反复性?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10月2010年10月人类的探月活动还将继续发展……结合材料,谈谈人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思考: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无限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②认识的主体——人是世代延续的③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原因(1)认识具有反复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月球上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棋布,彼此环抱,最大的环形山,直径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米以上,十分壮观。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气体状的“氦-3”,这是一种比目前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的核材料。人们对月球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呢?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3)认识具有上升性①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2)认识具有无限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讨论:人类探月的曲折过程,

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当然是错误的,而应当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穷水复之后会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含义

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本课小结: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2、特征1.(安徽文综)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的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决取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D2.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3.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了路。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后,她终于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找到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①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②个人犯的错误和获得的真理成正比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4.100多年前塑料袋发明时,被视为“革命性的解放运动”。时至今日,塑料袋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最糟的发明”。这说明(

)A.人类无法预料事物的变化发展B.客观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