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_第1页
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_第2页
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_第3页
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二、学习第一段。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板书:羽毛翅膀尾巴)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板书:凑成燕子)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板书:活泼机灵)二、学习第二段。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积累、传承古文化。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词的内容。3、在诵读基础上体会讲坛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感情。4、运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展开联想与想象作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程设计一、古诗引路,揭示课题1、引导背诵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并指名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师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介绍诗的大意。3、出示王昌龄又一诗篇《出塞》,并简要交代诗的历史背景。(秦→汉→唐)二、诵读诗句,了解内容1、教师范读(放录音),学生标出节奏。2、指导学生按节奏自由读诗。3、师生齐读,男生女生轮流读,指名读,指名式背诵。4、同桌合作,诗句、注释,插图三合一体会诗意。5、请学生说说读书收获,交流诗之大意。三、品读诗句,体验感情1、教师领导填补式读诗句。2、学生有感情地边齐诵诗篇,边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感情。3、引导学生品味“未还”、“在”与“度”的用词之精妙。4、引导学生总结诗人抒发的感情。四、赏读想象,依诗作画1、学生边读诗句,边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交流所画景物词:明月、关塞、飞将、胡马、阻山。3、激发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画,或用图文说明。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本课8个生字,3个多音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凝神”“厥症”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医治的内容。3、过学习,体会扁鹊是我国古代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师板书:起死回生)1、这个词谁来读?(点名读)2、谁能说说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生:将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生:就是死而复生的意思(你是用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3、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谁能读好课题?(注:若学生未说到“死而复生”,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文中究竟写了件什么事呢?轻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试着选择黑板上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生:扁鹊使太子死而复生。生: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使太子死而复生。(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起死回生”和“死而复生”,初步进行近义词的辨析。)2、你们瞧,这就是扁鹊。(出示扁鹊的图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后人就称他“扁鹊”。三、研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课文1—9小节(出示课文第一小节)1、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周游列国,四处行医。一天,他来到虢国都城,听见街上的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惊奇、疑惑不解的语气。)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1)、扁鹊对于这件事也感到疑惑不解。(板书:纳闷,指导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2)于是,他忙赶到宫门口询问侍卫官。轻声读读扁鹊与侍卫官的这番对话。边读边思考,扁鹊询问了侍卫官哪些问题?a交流找到的句子。b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C师生分角色读,生读扁鹊说的话,师读侍卫官说的话。(3)、扁鹊听了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通过这三个问题他了解到哪些情况?生:他知道太子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的。生:他知道太子还未入棺。生:他知道太子死前感到胸口闷。(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早晨鸡叫的时候、胸口闷、未入棺)。(a点名回答b连起来说)(3)、是啊,通过这番询问(师板书“问”),扁鹊知道了太子死时的症状是(胸口闷)、死亡时间是(早上鸡叫的时候)还了解到太子还没有(入棺)。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太子也许得的是厥症,太子还有救)怪不得,他松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4)、根据与侍卫官的对话,扁鹊觉得太子可能没有死,但也有可能太子真的死了,可他为什么却说:“我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呢?”生1:他这样说,侍卫官才能让他进宫为太子医治。师:有这样的可能。生: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师:是啊,可见他十分自信。但若是太子真的死了,扁鹊就犯了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杀头的,他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生2:他是一位医生,只要病人有一丝生存的希望,也要去为病人医治。师:是啊,医者父母心,扁鹊深知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还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哪怕付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为病人医治!(出示:扁鹊送了一口气说:“烦你通报一声,就说我是秦越人,能使太子死而复生。”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学习课文10---14小节师:那扁鹊进宫后又是怎样使太子死而复生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11、12小节。1、学习11、12小节,了解扁鹊如何为太子医治,并尝试复述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内容。(1)一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师:轻声读读这两段话,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带点字的读音。(2)初步了解中医诊断的方法。师:切脉,也称把脉,谁能做一个把脉的动作?它是医生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切诊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扁鹊在为太子诊断时就使用了切脉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贴着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了一会儿,(a理解“凝神”的意思b扁鹊把耳朵贴在太子的胸口凝神听什么?)这种通过听病人的声息来了解病情的方法叫做“闻诊”。通过诊断,扁鹊断定太子得的是(厥症)c理解厥症”(3)二读:通过边做动作边读句子的形式了解我国中医的诊断过程。师:了解了扁鹊诊断的方法,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读描写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句子。(4)初步了解针灸。师:刚才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扎针时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你们知道吗?这种通过扎针医治病人的方法叫做针灸。要知道,不同的病所扎的穴位也不同,一旦有所闪失,病人也许性命不保。我们一起再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比比谁最像小中医。(5)现在你能试着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来说说扁鹊是如何为太子医治的吗?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出示:安、切、贴、听、取、扎、捡扁鹊走到太子的病榻前a自由轻声说b同桌互说c师点名说2、进一步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1)引读太子在扁鹊的医治下变得怎么样的句子。出示:不多一会儿,太子的鼻翼开始扇动,眼皮也慢慢睁开了。太子喝了药,没多久,就恢复了健康。(2)“不多一会儿”、“没多久”这些词,说明了什么?生:扁鹊医术十分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治好了太子。师:扁鹊医术的确高明,他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啊!怪不得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a点名读b齐读学习14小节,体会扁鹊的谦虚1、读扁鹊说的话,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2、理解“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四、总结全文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3课(起死回生)。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扁鹊行医来到(虢国),听见路上行人议论纷纷,原来(虢国太子不知什么原因,一向好好的,突然就死了。)这使扁鹊十分(纳闷)。于是,他连忙询问侍卫官。通一番询问,他了解到,太子死的时间是(早晨鸡叫的时候,死亡症状是(胸口闷),还了解到太子(未入棺)。扁鹊决定进宫为太子医治。经过治疗,太子很快(恢复健康)。国王见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了课文,你想如何称赞扁鹊?师:扁鹊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用望、闻、问、切的中医治疗法使虢国的太子死而复生。要知道,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与中华文化相等的悠久历史,经过千年承传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瑰丽宝藏。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1)朗读这些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象(和谐,亲密)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2、交流句子。预设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②象是泰国的国宝。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板书:国宝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泰国人对于大象是板书:平静坦然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4、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1、老师小结课文。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3、课堂练习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板书设计:与象共舞↓和谐亲密人←———→象平静坦然熟视无睹国宝表演、按摩、开玩笑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2、生字卡片。教学设计:程序教与学意图教学过程:一、看杨桃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板书课题:画杨桃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会认6个生字;(2)会读课文;(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1)谁读得最棒?(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2)是否会提问?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1、读第一段,讨论:(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2)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意思:(1)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2)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3)应该实事求是。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五、学表演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2、读一读资料袋。小学知识教育教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2、学习课文1---6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2、交流听读情况。四、再读课文。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3、小组内自学。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注意“零”字读轻声。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2、交流读书情况。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六、指导书写。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七、巩固练习。1、读一读。花蕊爬行爬山扁平夹住陈旧挺直孤单孤独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4、轻轻地()()()5、孤零零()()()6、黑黑的()()()7、密密麻麻()()()8、走来走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二、学习新课。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1)小蚂蚁做了什么?(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4)学习“傻”字。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左右结构。组词:故事故障故乡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读题。(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