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1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2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3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4页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2023/2/71第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问题是地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结构物都在强震中会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结构的弹塑性反应与线性反应的表现有很大不同: 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变化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征不同引用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有利于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揭示设计结构的最不利薄弱环节。2023/2/72第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一般过程(续)一、动力方程

二、刚度修正技术

三、一般分析过程

2023/2/73第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动力方程

结构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一般动力方程为:

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基本过程与之相类似:

唯一的变化在于恢复力向量{F}代替了弹性力向量[K]{U},这种形式上的替代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增量方程。2023/2/74第四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动力方程

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在时刻tj+1的反应可以用tj的反应迭加一个线形增量:对多自由度体系,则有进而得出结构非线性增量方程:2023/2/75第五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动力方程

用动力分析的逐步积分法,可以方便地实现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在非线性大变形阶段,结构变形可能进入恢复力下降段,即出现负刚度。在负刚度条件下各数值积分方法与正刚度条件有所不同。2023/2/76第六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刚度修正技术

结构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在于刚度矩阵是否变化。对于弹塑性结构,在每一步增量反应计算之先,要先行修正刚度矩阵中各元素的量值,此即刚度修正技术。修正刚度矩阵的过程实质是重新形成总刚度矩阵的过程。在这里,区分总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刚度系数、截面抵抗矩等概念十分重要。修正刚度矩阵与应用恢复力模型的联系途径是通过这些概念转换的。这一途径可用图6.2加以说明。2023/2/77第七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以常见的三线型刚度退化型模型介绍刚度修正技术。骨架曲线包括了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等界点。滞回曲线由最大变形点指向和刚度退化规则加以规定。在动力计算开始前要存贮骨架曲线界点值,在计算中要存贮反向曾经经历过的变形最大值和损伤状态值。2023/2/78第八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1)根据变形速度的符号判定变形方向,然后判明本步变形绝对值是否超过同方向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当超过时,则加载点必在骨架曲线上,此时,可将本步累积变形值与骨架曲线界点变形值相比较。超过界点值时改变状态标识变量并修正刚度;不超过界点值时,不修正刚度。而当不超过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时,应进一步判明相邻时刻内力是否反号,反号时,则修正刚度,否则不修正刚度;(2)当相邻时刻变形速度值发生变化时,变形反向,此时,取卸载段退化刚度为本步刚度值。2023/2/79第九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2023/2/710第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刚度修正技术(续)

在刚度修正技术中,还有界点刚度转换问题,即在前后两时刻刚度发生变化(即恢复力曲线有转折)时,需将时间步长分割,求出刚度发生变化时(即到达恢复力曲线的转折点)的时刻。在此时刻之前按原刚度计算,在此时刻之后按改变后的刚度计算。2023/2/711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一般分析过程

弹塑性结构反应分析的思路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数值积分反应值迭加刚度修正一般的分析流程见图6.5。

2023/2/712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一般分析过程

2023/2/713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

当不考虑结构扭转振动和土-结相互作用时,一般多层结构或高耸结构可以抽象为一个底部嵌固的串联多自由度体系。一、剪切模型

二、弯剪模型

2023/2/714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剪切模型当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集中质量层之间的错动,且这种错动可视为层间剪切角变位的结果时,则可将结构简化为剪切模型。一般说来,高宽比不大的多层建筑、强梁弱柱的框架体系等可以作为剪切结构考虑。2023/2/715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剪切模型(续)

由于不考虑楼板的转角变形,因此,剪切模型的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以下关系:其中yi为第I层的位移,,

µ为剪应力不均匀系数;h为层高;A,J分别为截面积和惯性矩。根据Q-Δ恢复力关系进行动力分析时,弹性层间刚度为:在弹塑性阶段,则有:2023/2/716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弯剪模型

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强柱弱梁型结构和高耸结构等,在结构振动时,弯曲效应不容忽视。应采用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弯剪模型。2023/2/717第十七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弯剪模型

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下述一般关系:为区别剪切模型,这里以u为水平位移,而θ为转角未知量。式中刚度系数的具体形式见公式6.15。

2023/2/718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弯剪模型

弯剪模型区别于剪切模型的根本点在于前者需考虑楼层处的弯曲转角。引用静态凝聚原理,则不增加动力方程的自由度数。将总刚度矩阵中与转角有关的刚度系数并入仅与水平位移有关的刚度系数项。

自由振动的动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2023/2/719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弯剪模型

从上述方程的后一组n个方程中可以解出:代入前一组n个方程可得:其中称为弯剪模型得等效结构侧移刚度矩阵。2023/2/720第二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弯剪模型

引用等效侧移刚度矩阵,动力方程如上式所示,动力自由度数等于集中质量个数。2023/2/721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平面框架模型

平面框架模型就是将一般框架结构单独抽出一榀或经某种假定简化为一榀框架所假定的模型。这种模型的弹塑性动力分析反应分析一般以梁、柱构件作为最小单元进行分析。典型的构件模型有杆端弹塑性弹簧模型、分割梁模型、假设变形函数模型等。2023/2/722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平面框架模型

一、杆端弹塑性弹簧模型

二、分割梁模型

三、半刚架模型

2023/2/723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杆端弹塑性弹簧模型

这种类型的基本思想在于把杆件中的塑性变形全部集中在杆端,并以杆端等效的弹塑性回转弹簧等价地表示。弹簧之间的杆件仅发生弹性变形。模型的基本假定:(1)杆件的弹塑性变形状态可以用图6.8等价地表示;(2)杆端塑性转角只与本端弯矩增量有关;(3)采用以单根构件试验为基础的杆端力矩-杆端转角恢复力关系作为基准恢复力曲线,而不考虑各构件相互联结的影响。2023/2/724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杆端弹塑性弹簧模型

2023/2/725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分割梁模型

杆端弹簧模型把沿杆件分布的损伤分别集中于杆端,并假定杆端塑性转角增量仅与本端弯矩增量有关。这些假定在反弯点位置偏离构件中点很远的场合是不适用的。分割梁模型是把构件分割成若干个沿杆轴线的假想并列杆件,各杆件仅在杆端相连,而沿杆轴各点上则有不同的变形。依据采用的恢复力骨架曲线的不同,分割梁模型又有双分量模型、三分量模型等类型。2023/2/726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1、双分量模型(见图6.11)克拉夫设想将杆分割为刚度分别为pK和qK的两个平行的分杆,从而引出双分量模型的概念,图6.11表示这种分解与合成的全过程。根据杆端转角的大小,杆件将分别处于两端弹性连接,一端弹性连接、另一端塑性铰接或两端塑性铰接等不同状态。双分量模型的单元刚度矩阵可由各分杆端部连接部分的变形相容条件和各杆的力平衡条件来确定。(见P178)双分量模型不考虑刚度退化和反向的最大点指向,卸载时采用原点加载刚度,反向加载时亦如此。双分量模型不能表示工程结构构件的刚度退化性质。2023/2/727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1、双分量模型(见图6.11)图c表示第一分杆的恢复力曲线,它表示一根完全弹性杆,图e表示第二分杆的恢复力曲线,它对应一根弹塑性杆。2023/2/728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三分量模型(见图6.13)三分量模型与双分量模型的唯一差别在于它用三根分杆模拟恢复力模型,图6.13表示其刚度分解过程和各分杆的恢复力曲线。构件两端分别有弹性、开裂、屈服等三个不同状态,因此有九种不同的刚度矩阵。图6.14表示了考虑刚度退化的恢复力情况。应当指出,分割梁模型中的单元刚度矩阵是全量型的,而杆端弹簧模型则为增量型的。2023/2/729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三分量模型(见图6.13)2023/2/730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半刚架模型

采用杆系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结构的计算自由度多,计算工作量大。因此,在上述杆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半刚架模型的简化动力分析方法。基本的半刚架简化方法有两类:将各构件特性集成将各构件特性平均2023/2/731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半刚架模型(续)

如图6.15所示,对于一般的n跨平面刚架结构,依据同一楼层各节点的转角变形与剪切变形相等的假定,可导出将平面框架转化为图示半刚架的规则如下:(1)弹性参数柱弯曲刚度:梁弯曲刚度:柱高:梁长:2023/2/732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半刚架模型(续)

如图6.15所示,对于一般的n跨平面刚架结构,依据同一楼层各节点的转角变形与剪切变形相等的假定,可导出将平面框架转化为图示半刚架的规则如下:(2)

恢复力特性参数柱初始屈服弯矩:柱极限屈服弯矩:梁初始屈服弯矩:梁极限屈服弯矩:式中引入α为反映原框架各层的梁、柱受力不均匀因而屈服不同时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称之为半框架初始屈服折减系数,一般可取α=0.7-0.9。2023/2/733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半刚架模型(续3)

对于图6.16所示的三折线型恢复力骨架曲线,转化恢复力特性参数尚包括刚度折减系数p1

可取为:柱刚度折减系数:梁刚度折减系数:

2023/2/734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节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平-扭耦联系统

由于设计要求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实际结构都可视为非对称结构。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非对称结构的振动一般表现为平移与扭转耦合的振动形式。根据基本抗侧力构件双向相互作用的强弱,把平-扭耦联振动问题按结构材料类型分为:弱相互作用模型强相互作用模型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

二、弱相互作用模型

三、强相互作用模型

2023/2/735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平面结构形式如图6.18所示。对此类结构形式进行平扭耦合振动分析时,一般沿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性和平面外完全柔性的假定。楼板刚性假定,即不考虑楼板在平面内的剪切变形与弯曲变形。楼板平面外完全柔性的假定,则可以不考虑楼板与框架梁的共同作用。

2023/2/736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平面结构形式如图6.18所示。对此类结构形式进行平扭耦合振动分析时,一般沿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性和平面外完全柔性的假定。楼板刚性假定,即不考虑楼板在平面内的剪切变形与弯曲变形。楼板平面外完全柔性的假定,则可以不考虑楼板与框架梁的共同作用。

2023/2/737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续1)

2023/2/738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续)

平面子结构在自身主轴方向产生单位层间位移所需力为k(即层间刚度),则平面子结构i由于位移矢量而引起的沿子结构轴向的力为:ai为子结构主轴方向与x轴的夹角,xi,yi为子结构中性轴与主轴交点处的坐标值,ri为坐标系原点到子结构主轴的距离2023/2/739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一般平-扭耦联系统的动力方程(续)

平面子结构的抗弯刚度为:式中j为单个构件序号;m为子结构中构件个数。平面子结构的等效抗剪刚度为:式中第一项为剪力墙平面内的抗剪刚度之和,第二项为框架平面内等效抗剪刚度之和。推导见PP183-185。平扭耦联系统的结构动力方程的基本形式为:2023/2/740第四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弱相互作用模型

弱相互作用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只考虑一方向上的强度损失对与其垂直方向的强度及刚度的影响。例如,砌体结构的抗侧力构件的双向变形可以处理为平面内剪切变形与平面外弯曲变形的复合,其非线性关系可分别取图6.21所示的形式。其中,墙体平面内初始抗剪刚度为:式中,β为正应力影响系数;μ为剪应力不均匀系数;ψ为弯曲影响系数;λ为墙体高宽比;σ为墙体中点高度平均正应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