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_第1页
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_第2页
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_第3页
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_第4页
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新课程下的整本书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1、今天为什么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2、怎样来回应这样的要求与期待?3、教材给我们做了哪些准备?4、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1.今天为什么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

(1)课程的要求——历史以来从未缺席1、传统语文教学:我国古代的教育文史哲不分,除后蒙识字课本外,基本上是,读整本的书,研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梁萧统《昭明文选》(530年前后)问世,标志着文选式语文教材的出现,影响较大的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1694年前后)。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儒家经典。)2、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文选式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整本书的阅读仍然占有一定的位置。(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精读选文(由教师拣定书本),详细诵习…….略读整部的名著(由教师指定数种),参用笔记,求得其大意;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上课时讨论。)3、新中国语文教学:文选式在很长时间内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直到90年代重提阅读:课外三五本书。(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必修0.5学分,贯通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

1.今天为什么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

(2)课程观念的推动

●20世纪末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大讨论21世纪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多重对话等新观念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确立,任务、情境、活动等课程观念的引导,更给语文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使阅读的教与学都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变——①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

②重视培养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③学会从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1.今天为什么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

(3)

社会的需要

得语文者得天下

高考语文是必考科目高考语文分值高

高考语文能拉开差距

会阅读,能读懂,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快速阅读,迅速获取信息是时代的需要

阅读对四大核心素养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文化修养,积累思想智慧,建构人生经验2.怎样来回应这样的要求与期待?

(1)

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1:阅读兴趣缺失、阅读数量偏少、阅读内容随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品质偏低,令人堪忧。

调查2: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存在着诸如追踪流行、热衷读休闲、偏爱名言警句、热心读习作等误区,使得本来极为高雅的阅读活动日趋娱乐化、浅层化、功利化。

调查3:受检测、考试等影响,出现不少假阅读、伪阅读、浅阅读、功利化倾向。

教师不要让学生背题、刷练习、读梗概本、缩略本;进行检测、评价的人要有这种意识,要让背题、刷练习、读梗概本、缩略本不管事。

2.怎样来回应这样的要求与期待?

(2)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一打开名著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读着”的状态。

①教师先要读起来,让自已成为读书的种子,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课程标准: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重对话;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②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生、思想智慧的积累。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增加人生的宽度,厚度,甚至长度。“粗缯大布裹天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很多智慧源于名著:半部《论语》治天下;

很多名言警句源于名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很多成语、典故源于名著:《论语》《孟子》《庄子》《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3.教材给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1)

读什么?解决阅读内容的问题

热衷推荐书目,当然可以,但不提倡。特别是从课程层面来说,应该回应课程的需要。

课标推荐——教材推荐

主要推荐篇目:鲁迅《朝花夕拾》、吴承恩《西游记》、老舍《骆驼祥子》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自主阅读推荐:

孙犁《白洋淀纪事》沈从文《湘行散记》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李汝珍《镜花缘》

茅盾《林家铺子》柳青《创业史》

阿西莫夫《基地》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3.教材给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必修4册

老舍《四世同堂》、曹雪芹《红楼梦》、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费孝通《乡土中国》选择性必修3册

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冯至《杜甫传》

必修2册

费孝通《乡土中国》、曹雪芹《红楼梦》必修+选择性必修

费孝通《乡土中国》——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

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

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冯至《杜甫传》、阿拉伯汗派斯《爱因斯坦传》3.教材给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2)

怎么读?解决阅读方法和技巧问题读书方法指导:统编教材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也就是提供一定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解决方案。为此,在介绍某部作品内容之外,以该部作品为例,讲解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作品的阅读策略。

主要推荐篇目

七上: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七下: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八上: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八下: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九上: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九下: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3.教材给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3)读出什么?解决阅读的成果和目标问题

获得阅读的方法和体验

获得文学的理解和审美的滋养获得文化的吸收和表达的技巧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生活的智慧……

◎专题探究:统编教材在推荐每一部名著时,都根据这部名著的具体内容、主要特点,精心设计专题探究部分,力求使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有所获。

专题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方式,

通过专题探究解决“读出”什么的问题。

4.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

(1)制订可行的阅读规划,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期教学计划中给名著阅读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各地有很多好的作法,可以学习。

做好每一本书的整体阅读规划,兼顾课内和课外。

一般来说,一部作品要在课内安排3-5课时,主要是指导,交流和分享。

课外可视名著长短尽可能留足阅读时间。

创造名著共读的氛围:同学共读、师生共读、家长共读

从学期计划看,高中和初中略有不同。初中倡导名著阅读课程化;高中已经从课程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整本书内容已经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四、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2)设计有趣的读前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

强调“趣”,激趣,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精心设计一些可行的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或者将自己的阅读思考、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

两种方式需避免:直接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详细介绍背景、内容、人物、主题等,提出种种阅读方法。

特别提示:名著阅读,情感浸润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积累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情感浸润与培育的缺失。用好教材中的简介及阅读方法指导,但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

4.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

(3)进行有效的过程跟踪、检查与指导,推进阅读,深化体验。

跟踪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阅读效果,及时答疑解惑,排除为难情绪,或根据阅读状况调整阅读方案。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等,建立读书群,设置读书档案,设计读书排行榜,征集阅读疑问,分享摘抄、批注、笔记、阅读心得等,形成竞赛、激励机制。

在适当时候利用课堂进行阅读中期交流和分享:

◎设置一些小问题,了

解文本细节。

◎学生阅读感受分享:难忘的细节,受到的感动,语言的魅力,写法的借鉴等。

◎阅读中出现的障碍,存在的疑惑,同学交流,生生对话。……可能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

4.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

(4)形成与分享有质量的阅读成果,让学生有获得感。

分享的内容:

阅读成果建基于阅读的整个过程:教材中提供的专题探究只是一个方面,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阅读成果。如主题的探究、故事的追寻、人物的把握、语言的积累、方法的学习等等;专题研究、情境再现、情节改编、人物图谱、各种思维导图,等等,从不同的方面形成不同的阅读成果。

分享的形式:

故事会,口头报告,专题讨论,小演讲或小辩论、小组朗诵,经典情节表演,微电影、多媒体展示等。

分享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都有分享的机会;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话题,使分享渐入佳境;适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示范性分享带动、激发、提升分享的质量。四、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

《谈谈中学名著阅读》一要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

整本书内容多而复杂,置身其中总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寻找到与自已心灵相契合的阅读兴奋点。

一某个人物、某一情节、某种结构、某个观点、某种启迪等等一让自己有触动、有启发或感兴趣的内容。

-围绕兴奋点去找到文本中相关记叙、描写或阐释的重点,读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要到文本中找出依据,特别要关注细节,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_围绕兴奋点进行深入思考或撰写成文。

无论是对文本的把握,还是为表达(口头说话或写作)提供素材,甚或是应对各类考试,都将大有裨益。4.如何建构有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

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思考:

◎课堂有限的时间,主要用来引发、指导、交流、探讨、分享,架起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有

效桥梁;阅读本身主要在课外进行。

0避免讲深讲透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主要由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避免规矩太多,束缚太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