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主旨_第1页
散文阅读之主旨_第2页
散文阅读之主旨_第3页
散文阅读之主旨_第4页
散文阅读之主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散文阅读系列之内容主旨类一、归纳概括文意(2015江苏《比邻而居》)二、归纳概括主旨(2013江西《平常的沈从文》

)三、探究(评价)内容态度(2015四川《太湖碎锦》

)一、归纳概括文意(2015江苏《比邻而居》)(二)解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2、一要审清题干要求:是通过③④两段写的草药味来分析这家人的生活风格。二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筛选:文中第③节写草药味出现,注意总结句“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第④节写草药味消失,注意总结句“照常进行”,这是外在表现,其内涵其实就是第②段中的“有规律,很节制”;第②节也不能忽视,如果说③④节具体写生病时的生活风格,那么第②节则是概括写平时的生活风格,两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要注意筛选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概括性词语如“火爆”“认真劲”“实打实”等。三要注意答题顺序:先概括生活风格,后结合草药味来加以分析。“实打实”答成其它词语意对即可。(一)高考典题感知(见资料)

【问题】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三)【答案参考】①实打实(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的生活风格。第③段中写到这家人病了也认真养病生活,这便是一种实在;②有韧性(有规律节制)的生活风格。第④段写到了这家人的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照常进行。二、知识、方法梳理

(一)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解决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二)“归纳”、“概括”的几种基本形式:1、归纳段落内容要点2、归纳层次内容要点3、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三)【方法指导】1、归纳内容要点(1)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①段首提示性中心句;②段末总结性中心句;③段中过渡性中心句;④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3)提取信息,重新整合2、概括中心意思(1)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3)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不同内容的文章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意思,写人记事类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写物类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写理类的散文则看其观点之间的关系,找到其中心观点等。二、训练巩固2015山东《四堡雕版》【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1、析:全文相关内容是第③到⑩段。有三个层次。分别是④~⑧,可以归纳两个要点;⑨;⑩。2、答案参考:①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③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二、归纳概括主旨(2013江西《平常的沈从文》

(一)高考典题感知(见资料)

【问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二)解题: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情感的概括的能力。2、一般的答题思路是“通过写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情感”。很明显,本文就是通过写沈从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通过写鉴别日本钞票上的皇太子服饰,表现他的才华;通过写“文革”时他对待苦难的态度,表现他潇洒的心态。综上所述,作者在重温表叔沈从文人格魅力的同时,流露出对他的敬意与缅怀。(三)答案:本文通过叙述沈从文鉴别服饰经历文革苦难等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生活事件,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和缅怀之情。二、知识、方法梳理(一)常见题型:1、文章第几段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请结合文本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4、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二)方法指要: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②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2、从写作内容材料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情感,以此把握情感。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描写分析去体会作者的情感。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体会作者情感③借人、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会作者情感④借理抒情:通过对所写之“理”去体会作者情感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思想发展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从散文结构文脉入手“文脉”主要是指线索性的词语(表示时间、地点、逻辑关系的词语),这些词显示了文章情感与理性思维的推进。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用合并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题。【注意】①能利用原文词句,尽量使用。②原文没有可利用的词句,要注意文字表达的概括性、准确性、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遗漏要点。

(三)【答题模式】

通过写了……(景、物、人事、理等),表现了……精神人格(抒发了……感情等)。二、训练巩固《渐》

【问题】这篇哲理散文,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

1、析:写理为主的散文,全文内容是①~⑤写了渐的欺骗性,⑥⑦写了渐的神秘性。结尾有表达自己对渐的认识(观点或态度)句,可整理利用。2、答案参考:通过描述和分析人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社会的谦让与平和。告诫世人要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把握人生,做一个大人格和大人生的人。三、探究(评价)内容态度(2015四川《太湖碎锦》

(二)解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思想内容探究能力。2、谈感悟,应注意强调:个性阅读,并不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解读文本,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本文写景,②③④⑤一段一个中心,分别写了太湖四景。问题句子是第三个景。(一)高考典题感知(见资料)

【问题】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三)答案参考:(1)①同意。近观不如远眺。②远眺可以从整体上欣赏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磅礴的,是伟大的,这种气势不是在近处观看局部细节可以体会得到的。比如文中,远眺了山,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

③宏伟的景致就需要远眺方可看到效果。比如文中,…….(2)①反对。远眺只可观其大略,而景物的局部特征、细节之美却无法通过远眺来领略。比如文中…..②观赏美景,不是看看就算了的,任何忽略细节的观赏,都是无法观看到真正的美景的。比如文中……二、知识、方法梳理

(一)探究题考查方向

1、发掘作品丰富内涵。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二)探究题基本要求:1、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是一定的,不会有“异彩纷呈”。2、不论要求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对文本的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探究。3、探究题必须有明确的答案,不能模棱两可,观点要鲜明。4、尽可能分层回答,分条列举。5、要考虑社会主流看法,选择好立场,不可一味标新立异。开放性的题目,解题步骤:首先表明态度和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阐释。采取:观点+论述的方式进行答题。(三)常考题型解读(存在交叉概念,可略去不讲)1、鉴赏类①特点:这类题往往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特色、主旨思想、或相关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②答题方法:读懂题干,明确角度,依托文本,鉴赏分析。2、评价类①特点:要求考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②解题方法:弄清原文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并作一定的分析概括。3、看法类:①特点:要求考生对文中的某个话题或与本文相关某一生活现象谈自己的看法。②解题方法:先明确自己的看法,再谈理由,要摆事实(结合文本),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做到,看法明确,举例恰当,表述清楚,言之有理。4、联想类①特点: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文章给自己认识事物带来的影响或启发。②解题方法:不仅要紧扣文本,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联想生发,做出回答。二、训练巩固【问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