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巢湖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巢湖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巢湖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92023年巢湖市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都可说是()。A、教育B、幼儿教育C、广义的幼儿教育D、狭义的幼儿教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题干,会发现,其实“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可以说这是“教育”,也可以将其归之为“幼儿教育”,同时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幼儿教育”,这样一来,就应注意单项选择题的做题方法,那就是选择最准确的一项,显然,这里选择C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最精确的。故选C。2.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的作用是()。A、选拔作用、分层作用、鉴定作用、导向作用B、鉴定作用、选拔作用、促进作用、诊断作用C、鉴定作用、诊断作用、改进作用、导向作用D、导向作用、发展作用、改进作用、选拔作用答案:C解析: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和导向的作用。故选C。3.某幼儿园在进行教师评价的时候,参考了教师自评、校领导评价、其他教师评价、幼儿评价和幼儿家长评价。该幼儿园的评价工作做到了()。A、评价主体的多元性B、评价内容的全面性C、评价功能的选拔性D、评价方法的灵活性答案:A解析:题干中,教师自己、校领导、其他教师、幼儿、家长属于评价的主体,该幼儿园的做法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故选A。4.学前教育中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A、托儿所B、托幼园所一体化C、幼儿园D、儿童福利院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机构是对0—6、7岁的学前儿童实施保育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具体来说,面向0—6、7岁的学前教育机构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面向0—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这其中又包括面向儿童的,收托两个月至3岁的孩子的托儿所以及面向成长中的0—3岁儿童、面向家庭、面向社会的早教指导机构。另外,幼儿园是对3—6、7岁的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承担着对3—6、7岁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为儿童家长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双重任务。故选C。5.以下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评价内容多元化B、评价的目标应是促进幼儿发展C、应使评价经常化D、以量化评价为主,适度结合质性评价答案:D解析:幼儿园课程评价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适度结合量化评价。D项叙述错误。故选D。6.个体社会化是()。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D、在社会而不是家庭中进行的答案:C解析: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个体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幼儿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故选C。7.素质教育是以提高()素质为宗旨的教育。A、身体B、道德C、民族D、科学答案:C解析: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故选C。8.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A、心理年龄B、实际年龄C、智力年龄D、知识经验答案:B解析:我国现行幼儿园大多是按儿童的实际年龄分为大、中、小三种班,年龄依次为:5~6岁、4~5岁、3~4岁。故选B。9.()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渡。A、学前班B、小班C、中班D、大班答案:C解析:中班幼儿思维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渡,意志力逐渐加强,行为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组织性,过集体生活时能较好地遵守规则,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故选C。10.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答案:B解析:观察法指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由于观察法不需要被观察者用言语作出反馈,因此,适用于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的婴儿。故选B。11.婴幼儿缺()会导致生长发育减慢、智力低下,甚至患呆小症或散发性克汀病。A、磷B、碘C、锌D、铁答案:B解析:缺碘可引起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而婴幼儿缺碘会导致生长发育减慢、智力低下,甚至患呆小症或散发性克汀病。故选B。12.从频率上看,()岁之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A、2B、3C、4D、5答案:C解析: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两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从频率上看,4岁之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故选C。13.下列关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说法错误的是()。A、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去户外活动B、要让幼儿在间隙活动中及时饮水,允许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喝水C、吃饭前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盥洗活动D、幼儿入园后必须进行晨检答案:A解析:幼儿一日活动中,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必须保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根据幼儿喜好做简单处理。故选A。1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所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B、学校教育C、遗传D、人的主观能动性答案:A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题干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这句话强调的是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B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15.认为玩具是幼儿的教科书,并为幼儿设计玩具——“恩物”的是()。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福禄贝尔答案:D解析: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故选D。16.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是()。A、社会文化影响B、移情C、性别角色认知D、同伴相互作用答案:B解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生活环境和移情。其中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故选B。17.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活动目标答案:D解析:具体的一个活动、一节课为具体教学活动目标。18.已婚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主干家庭B、隔代家庭C、联合家庭D、核心家庭答案:D解析:核心家庭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故选D。19.幼儿教师对3-4岁的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如()。A、“不要拿错杯子,别人会不高兴的”B、“请拿自己的杯子,上面贴有你的照片”C、“别放错杯子,否则老师要批评的”D、“请找自己的杯子,老师不会帮助你的”答案:B解析:3岁左右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代名词“我”等,此外3岁以后,孩子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他的身躯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掌握各种粗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如能跳能跑。选项中“请拿自己的杯子,上面贴有你的照片”这样的表述最为全面,且符合正面教育的原则,不对小班孩子说反话。故选B。20.儿童所特有的热能消耗是指其()。A、基础代谢所需B、生长发育所需C、活动所需D、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所需答案:B解析:儿童所特有的热能消耗是指其生长发育所需。第一,维持基础代谢。第二,消化吸收食物时需要一定的热能,也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第三,动作的需要。人们从事各种强度不同的体力和脑力活动时,需要消耗一定的热能,一般来说,动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时,消耗热能较多,因此,活泼好动的儿童消耗热能通常多于较安静、不爱活动的儿童。第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部分热能的消耗是儿童所特有的,所需热能与生长的速度成正比。第五,排泄的消耗。摄入的食物不能全部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排泄所损失的热能量通常相当于基础代谢热能的10%。故选B。21.家长评价儿童的发展能力有各种方法。家长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当讲到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后,接着让孩子来讲故事的结局,以此来判断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水平的方法称为()。A、自然测验法B、情景测验法C、投射测验法D、移情测验法答案:C解析:投射测验法,又称故事续讲法,是学前家长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当讲到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后,接着让孩子来讲故事的结局。故选C。22.刘老师一板一眼地按照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在课堂活动中实施。刘老师的教学属于哪种课程实施取向?()A、课程创生取向B、忠实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表现性取向答案:B解析: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线性过程。故选B。23.有研究表明,从事脑力劳动的幼儿家长更倾向于教育方式()。A、放任型B、冷漠型C、民主型D、溺爱型答案:C解析:研究表明,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更倾向于民主型教育方式。故选C。24.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测验法D、成长记录袋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评价对象行为进行系统和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故选A。25.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张雪门D、张宗麟答案:A解析:清末民初的中国已出现许多幼儿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大多是分布在各大中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批评它们存在三大弊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故选A。26.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制约着个性的发展。A、兴趣B、自我意识C、气质D、能力答案:B解析: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故选B。27.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A、有意识倾听能力B、评析性倾听能力C、欣赏性倾听能力D、理解性倾听能力答案:B解析:在学前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三种倾听能力,即有意识倾听能力、辨析性倾听能力和理解性倾听能力。其中,辨析性倾听能力是指培养幼儿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题干所描述的情境正是教师对幼儿辨析性倾听能力的培养。故选B。28.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亲子关系B、同伴关系C、亲社会行为D、性别角色行为答案:C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故选C。29.下列关于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C、新生儿爱听节奏快的乐曲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答案:D解析:新生儿对听觉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偏好,趋向于人声;对母亲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而言;更趋向于母亲的声音,喜欢柔和安定的声音。故选D。30.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A、30分钟B、45分钟C、1小时D、1.5小时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九条规定,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故选C。31.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A、3—4B、4—5C、5D、3答案:A解析: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能使幼儿获得充足的阳光,享受新鲜空气,并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的疾病,促进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育。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3—4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故选A。32.以下对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从想象的零散性,发展到想象的完整性B、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C、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D、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答案:A解析: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有三个方面:无意性到有意性;单纯的再造性到创造性;极大的夸张性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故选A。33.食品留样时,每样品种应不少于()克以满足检验需要。A、50B、100C、150D、200答案:B解析: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作好记录。故选B。34.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A、0~1岁B、1~3岁C、4~5岁D、3~6岁答案:A解析:人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在这一年里,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故选A。35.下列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教育观点,哪种不妥?()A、应关注和尊重幼儿不同学习方式和认知风格B、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学习与探索C、应确保每位幼儿在同一时间达成同样目标D、应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给予特别关注答案:C解析:幼儿个别差异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境下,在性别、智力、认知方式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别。“幼儿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违背了尊重幼儿个别差原则。故选C。36.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的是()。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科尔伯格D、荣格答案:C解析: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进行研究的是科尔伯格。故选C。37.()是幼儿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A、直观形象法B、语言法C、角色扮演法D、表扬鼓励法答案:B解析:运用丰富的语言进行描绘是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故选B。38.幼儿在熟悉了“苹果”和“橘子”这类概念之后,在学习“水果”这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答案:A解析:奥苏贝尔对幼儿的概念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后括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幼儿先学习一些处于下位关系的概念,当熟悉了这些下位概念之后,就容易形成对上位概念的理解。故选A。39.()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A、2~3岁B、3~4岁C、4~5岁D、5~6岁答案:C解析: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4~5岁为28532个,5~6岁为3562个。由此结果可看出,4~5岁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40.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这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电报句B、完整句C、单词句D、简单句答案:A解析:1.5—2岁的幼儿处于双词句阶段,主要表现为开始说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省略在双词句中的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故选A。41.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发展B、自尊心的发展C、自制力的发展D、移情的发展答案:B解析:主观地希望被认可,是自尊心发展的表现;而自信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故选B。42.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答案:A解析:《指南》中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因此A选项正确。故选A。43.()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A、电话联系B、开放日制度C、家访D、家长会答案:A解析:电话、短信联系是近年来幼儿园经常采用的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之一。利用电话信息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沟通幼儿在家或者在园的情况,迅速处理一些应急性的问题,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故选A。44.“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A、直接法B、移情法C、活化方法D、游戏化方法答案:D解析:幼儿教育游戏化是将教育和游戏两者结合,在教育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游戏化的体现。故选D。45.“刺激一反应”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华生B、斯金纳C、皮亚杰D、埃里克森答案:A解析:华生提出的学习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他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就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反应”理论。这种刺激—反应的联系在某些简单的反射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斯金纳与华生强调的刺激反应模式有所不同,他更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斯金纳认为只要使用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从而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他强调积极强化与及时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选择A选项。故选A。46.某儿童去过几次游乐场,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这名儿童的认知发展达到了下列哪一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运动。因此,题目中的儿童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说明他的认知发展已达到具体运算阶段。故选C。47.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合理的高期望,本身就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它能使孩子在自觉意识的水平或在自发无意识的水平上受到良好的激励。其间它必须经历的两种心理机制是()。A、知觉和投射B、感觉和知觉C、感觉和投射D、知觉和习得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合理的高期望,本身就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通过孩子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能使孩子在自觉意识的水平或在自发无意识的水平上受到良好的激励。故选A。48.英国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放在第一位的是()。A、家庭德育B、家庭智育C、家庭体育D、家庭美育答案:C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把家庭体育放在第一位。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便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故选C。49.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A、4.5~5.5岁B、4~5岁C、5~6岁D、6.5~7.5岁答案:C解析:幼儿5岁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故选C。50.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活动是()。A、需要B、想像C、注意D、思维答案:C解析: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是儿童的心理活动对漂亮的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反映了儿童的注意。故选C。51.()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A、游戏B、反思C、总结D、评价答案:D解析: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评价要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不断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以研究的精神看待评价。故选D。5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A、全面发展B、德智体C、儿童个性D、完整儿童答案: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完整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故选D。5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占优势地位。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答案:A解析: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选A。54.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出生的第一年B、3~4岁C、5~6岁D、6~10岁答案:A解析:一般来说,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会增加24厘米,此后每年增加10~20厘米;初生的婴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一年体重可增加至三倍,在前五个月中重量的增加最大,约为出生时的两倍,以后的生长速度会减慢。故选A。55.下列关于幼儿神经系统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脑细胞耗氧量大B、大脑所需的能量只能由糖来供应C、易兴奋也易疲劳D、需要较短的睡眠时间答案:D解析:幼儿大脑呈现出与成人不一样的一些特点: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最高,幼儿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50%。充足的氧气是维持脑细胞正常生长和活动的基本条件。大脑所需的能量只能由糖来供应,所以小儿膳食中要摄入足够的糖类。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易激动,自控能力差。因此,幼儿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易疲劳。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1—6月,每日睡眠时间为16—18小时;7—12月,每日睡眠时间为14—15小时;1—2岁,每日睡眠时间为13—14小时;2—3岁,每目睡眠时间为12小时;5—7岁,每日睡眠时间为11小时。过了3个月就可以白天安排睡三觉,9个月后白天睡两觉,两岁以后中午安排一次午觉。故选D。56.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答案:B解析: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儿童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能保持20分钟左右。故选B。57.以下关于儿童恐惧症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B、儿童只会对具体事物感到恐惧,而对抽象概念则因无法理解,也就无所谓恐惧C、对儿童恐惧症的矫治,在必要时可使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D、恐惧症是无法用“脱敏”法矫治的答案:A解析:恐惧症是儿童对某些事物产生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恐惧是幼儿面对各种环境(包括具体事物和情境)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成人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如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等),生动形象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禁止用吓唬、威胁的方法。故选A。58.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A、不会变化B、不会缩小C、逐渐增大D、逐渐缩小答案:D解析:幼儿以形象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其差距逐渐缩小。5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答案:B解析: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A、C、D三项都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属于教育现象。B项:“初生婴儿吸奶”是人的本能行为,不需要后天教育,不属于教育现象。故选B。60.不属于儿童视力异常表现的是()。A、对小玩具不感兴趣B、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C、看图书过近D、遇强光瞳孔放大答案:A解析:“看东西时喜欢歪头偏脸看”的幼儿极有可能是斜视,属于眼部问题之一;“看图书过近”说明幼儿眼睛近视,需要进行矫正;“瞳孔遇强光收缩”是一种本能行为,若遇强光放大则属于眼部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A。对于婴幼儿来说,进行视力检查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其视力。但是如果父母细心,就可以从孩子平时的表现中捕捉到问题。比如,当发现孩子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或者看一个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不在同一平行的位置上,让孩子观看一些小动物的图案(有些地方有形象视力表),或者用手遮挡住孩子的一只眼睛,观察孩子是否还能继续正常玩耍等。如果孩子出现拒绝家长的遮挡一类的反应,就应考虑其未被遮挡的眼睛是否视力不佳。故选A。61.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的公益性事业。故选D。6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A、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B、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孤立进行的C、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是成体系的D、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答案:D解析:不同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说话,有的孩子已经两岁了,还没有开口。从横的方面来看,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各认识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之间,认识过程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与发展之间,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故选D。63.()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答案:A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应该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他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故选A。64.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A、沟通B、父母效能训练C、行为改变技术D、民主的儿童训练策略答案:B解析:父母效能训练是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地教养子女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来的。他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父母的沟通技巧和解决亲子间的冲突,此方法在美国形成热潮。故选B。65.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A、使幼儿学到基础知识B、使幼儿学会基本技能C、保证幼儿的存活D、使幼儿学会劳动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所有的青壮年每天都要为猎取食物奔波,以勉强维持部落的生存。部落没有多余的人力、财力专门花在教育儿童上,只能由妇女和年老体弱的成人在驻地周围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哺育儿童,保证他们存活下来,并向他们传授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原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