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_第1页
2016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_第2页
2016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_第3页
2016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_第4页
2016中考课外古诗合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训练

提前部分

1、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1分)

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

表达了诗人思归乂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只答“思乡之情”得1分)

2、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2分)清、寒(冷、凉)

2、“-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2分)

通过“一”宇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使孤身在外的

诗人产牛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

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4、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烟花”

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2分)

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

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1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3分)

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

解人意的知」。(1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两。豆分)

乙诗:(要点):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

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1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

5、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眺,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眺北楼,即谢眺楼,为谢眺任宣城太

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

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

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1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卜”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

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荚。一个“夹”了,写出二溪合流绕

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蜥”的影了落入了“明镜”之中,•个“落”字,将天I:

与水中联系起米。(本题共3分。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

2分,只说日其中•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只答川对偶及其

表达效果,给1分。)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

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

“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

感”再给1分。)

6、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1分)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4分)

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3.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2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

情景、现实牛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

哲理。(每问各1分,共2分.意对即可。)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

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

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

2分。意思对即可)

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7、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首诗写的是时的景物。(2分)暮春(或“晚春”“季春”)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夸张。&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K,生动衣现出春光的迷人、充

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一!11,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

含着诗人对春光的帝恋”)

8、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

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雀动。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明写天寒,暗写心寒。(“天寒”“心寒”各0.5分。)

9、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3分)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从从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

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2.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句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匹丽相映衬,

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

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10、竹石郑燮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

裂的岩石缝隙。

1、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坚切,执著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

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2分)

11、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

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2分)

归来华发苍颜

2.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3分)

屋外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1分);清染了词人所处的恶劣环境(1分):

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乂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1分)。

3.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

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凉孤寂之感(1分),表达了词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的鲜明的爱国热情(1分)。(意对即可)

11、

柄柄差®荷枯,叶叶梧桐坠。蛋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①支:j

1,古书上指菱。②蚕:qidng,这里指蟋蟀。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2分)

不例:只见•支支枯败的菱梗、荷柄在瑟瑟秋风中颤栗,遍地是片片枯黄的梧桐落叶。

(要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仅单纯直译得1分)

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王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1分)

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3分)

■方佝是指秋天的衰败、萧瑟等况味;另•方一也指宋江此时凄凉苦涩(自家不能归的

无奈、前途未卜的茫然)的心情。诗歌也寄寓了作者对宋江命运的同情利前途的担忧。

1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出将绿绕,两山排阚②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②排阚:推开门。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表达「诗人闲居时恬淡的心境和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

2、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阂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

出来。(2分)

②示例:推开门,两座郁郁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入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

怡。(将“两山排网”理解成“两山像推开门一样”亦可)

13、【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维丹阳郭里②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II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解:①参军,官名。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分)

工勃诗龄达、昂扬;严维诗依恋、哀婉。

2.【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3分)

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大地间显得空阔、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

水在无言的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14、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洁:抒发了诗人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和没遇到隐者的怅惘

之情。

15、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D)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一、第一部分

1、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

“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依恋之情的自然流露。(2分)

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原因是什么?(2分)

小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草•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不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2、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妒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逐、移。(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条尺把长的妒鱼,儿孙们兴高采烈

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3、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H)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i)壳花:

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嬖,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

人别里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4、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

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2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5、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L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这里的“夏寒”心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

适”等其中•个,得1分,指变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6、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

理解。(2分)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个相依相

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7、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诗中哪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数粒、: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作者对: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心生

活的喜爱之情。)

8、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9、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

晚II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L请分析“低”的妙处。(2分)

一个“低”7:写出此刻晚II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II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

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元映衬,相得益彰。

2.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怀乡、思友

10>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

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

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示例1: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

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

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1k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荚丽盛景(1分);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

快的心情(1分)。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小例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巾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示例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门,只缘身在此

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2分)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分)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

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13、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1.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2分)

写出了暮春季节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

2.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倒II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

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

情。(2分)(答出“暮春”得1分,答出“留恋”或“怜惜”得1分)

14、社日①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的。反映/农家是一片富庶

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岛.兴,才不觉贪杯,向这种高兴乂是

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15、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除梅子外,这首诗还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分)也蕉、柳花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呼应了诗题(1分)。

16、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舞舞,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舞舞,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骄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

情。

17、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1.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落日、绮霞、远山、青草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昴物(1分),发达了作者怀念家乡家分)、思念友人(1

分)的感情。

18、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口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do)歌:船歌。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2分)镜中看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

面加以描写。(2分)

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19、西归绝句①(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

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反衬或衬托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抬头,忽见岸上嫣红•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

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20、长安九日诗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2分)

身不由一无可奈何形单影只

2.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

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思想感情。(2分)

21、桂源铺杨万里

万山不许•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为溪水态度的是哪个一个词?(2分)丕诳

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精神。

二、第二部分

1、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B)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

2.“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2分)(A)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田家郑懈

由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招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恋恋)之情。

3、秋夜山居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去雁(仅答“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二(2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活意对即可)

4、舟行(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汽

【注释】①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②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

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1.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翻”了写出了白般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凸显)了幅充满生机的

画面。(评分说明:“臼鹭”、"水边”、"翻H’、"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项扣1分,

扣完为止。)

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

5、雨后池上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放(bd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注释:①菅楹:唐廊。

②更:又。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答山1点给1分)。

2、请简要赏析第二句“淡磨明镜”的妙处。(2分)

①照应前句的''平,字,衣现雨后池塘波平如镜的静美。②用比喻的手法,发现雨后池水

的清澈明亮。

3.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

节的图画?(3分)

垂杨、荷叶,春季(答对1点给1分)。

4、诗题为《雨后池上》,那么,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分)

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杨树上缀满雨珠。

6、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春风、柳条、藤度、黄莺(至少三个,1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人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情分)

7、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示例r“悬”字生动形象地衣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

空濠的意境。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不例r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发现手法。诗中•、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

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

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

出了空漠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8、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荚丽,从“乱入池

中”“闻歌”看出活泼。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

前行的情景。

9、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2分)

燕子衔泥筑巢(1分,答:“燕子于飞”不得分),鸳鸯在恬然静睡(1分)。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4分)

色彩明丽,充满生机,柔美和谐(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满2分为|匕笼统和

看到初春自然界•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答吐“安适”、“喜悦”的意

思即可)

10、阙题®(唐)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一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幽(请用诗

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三臊为例分析。(3分)

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流水

的芳香,友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11、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慌怅的情感(1分)。

12、晚春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

分,写出效果2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乂轻乂白,漫天■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号”基本

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13、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

什么用处。

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字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作简要分

析。一

一句告诉王孙不要把菊花比作蓬蒿,第:句交代九九重阳,典型的花就是菊花,把菊花

插到两鬓,是占代人的习俗,第三句则写菊花的形态利香味,含露绽放,散发事缕缕幽香。

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不羡瓦松高体会”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做人应不慕不位、不慕荣利:不追求地位之高,乐于为他人奉献自己。

14、(-)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青螺。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叽1分)

异:①从景物籽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

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

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

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分)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

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

计2分)

15、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萧瑟,明丽。(2分)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嘀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L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

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

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

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18、咏路[宋]邹浩®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⑥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寿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木诗

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

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①表达「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邪被贬的疝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血对仕途俯

仰、人牛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19、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绘形绘色,色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20、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

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将“数枝”改为“•枝”,照应题H,突/其开放之“早”(1分),显不出“早梅”的

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

21、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

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场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di)塘:池塘。②陋(ydng):飞扬,飘扬。

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

有色彩叨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2分)如“红、白、黄;啼、舞、忙”,仃静仃动(1分),

有色有声(I分);描绘期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1分)(切合题意,举1"实

例,分析具体即可)

22、望月有感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s空,弟兄羁旅②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④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矽蓬。共看明月应垂泪,•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

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影、雁、根、蓬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

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4分)

“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门」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1分),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1分)“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

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1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

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1分)。

23、野池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