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于人类。【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图)(师)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机会去北京到长城登高望远,你会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到北京?到了北京你会用哪种通讯方式给家人报平安?你又会采用哪种方式将旅行的见闻与亲人和朋友交流?(师)这一切成果都有归功于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请大家翻开课本102页。(板书课题)(师)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梳理好知识点。二、自主学习(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20世纪

四五十年代。2、起源地:美国。(为什么会兴起呢?请看课本102页小字。)3、标志:人类在原子能

、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5、时代: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三、科技展厅(PPT)(师)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了解一下,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1、(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能方面的成就。请看图片。(图片1: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大胖子”;图片2: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把“小男孩”和“小胖子”投向广岛和长崎。)(师)原子能不仅应用于战争,也可以应用于和平时期的核电开发。请看图片。(图片3: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澳布灵斯克核电站。)(师)我们海南有没有核电站?(昌江核电站。2015年11月7日并网发电。)(师)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破成功。请看图片(图片4)。2、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成就。请看图片。⑴图片5: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师)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第五代计算机。⑵图片6:微机(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⑶图片7:计算机和互联网(师)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3、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请看图片。⑴图片8: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整个世界。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1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⑵图片9: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⑶图片10:神舟五号、六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4、最后,我们了解一下生物工程方面的成就。(师)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请看图片11(克隆多利羊和克隆奶牛)。(师)“克隆”是什么意思?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四、合作探究(下面,我们来思考课本104页的“动脑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点拨: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接下来,我们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二部分。)(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下面,我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概括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特点: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为65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这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特点。请看课本104页下面的小字。)材料二: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请看课本105页上面的小字。)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3、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比重不断上升。影响:材料一: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在1950—1972年猛增至%。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如: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请谈谈科技革命给自己的启示。点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的精神。完成表格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标志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做出贡献。六、课堂检测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C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纪七十年代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纪六七十年代2、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技术属于哪一科技领域(

D

)A.原子能

B.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B

)A.航天技术

B.电子计算机

C.原子能技术

D.生物工程4、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D

)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证明了(

C

)A.科技革命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