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试验中学2021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l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理查德利汉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行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并不只有"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的讨论",才能揭示城市进展的规律性的东西。除了争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在拥挤的人群中闲逛,观看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同样可以关心我们进入城市,讨论城市,不是纯粹的讨论城市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文学中的城市,必需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绽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盼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奇怪 的目光,关注、爱护、描述、发掘自己感爱好的"这一个"城市,诸如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详细而微的成都杜甫草堂。
城市文学讨论必需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只有斑驳的百姓家,只有来去匆忙的燕子,还不够,还必需把"旧时王谢"的历史记忆带进来,这个画面才完整,才有意义,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讨论,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奇。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使得以生生不息地连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那些诸多解读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却可能意味无穷。由于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敬重。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有删改)
材料二:
城市文学讨论,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讨论,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由于它受到了文学讨论之内各种规章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阅历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讨论可能要更为有效,由于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讨论,使得叙事演化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在这个意义上,将城市文学讨论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始终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市阅历的消失,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阅历,是青年一代的写必需去关注的,由于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阅历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而对于城市学讨论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简单,他们既要思索诸种城市阅历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阅历形态。阅历走在前面,而推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讨论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当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阅历和城市讨论》)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北京"因混合了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城市历史,而让人理解并接受。
B.文学中的城市讨论,是在传统的文学史的叙述中,把握城市形态与精神。
C.讨论者通过记忆与想象,阐释城市的前世今生,连续着其内在的灵魂。
D.当代青年作家把自身城市阅历融入作品,是出于对乡土文明传统的反叛。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杜甫寓居草堂时期创作诗歌的讨论,可以丰富我们对于成都城市的认知。
B.城市文学讨论受制于内在规章、缺乏对等阅历,由此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
C.相关文学作品中塑型的城市阅历形态,是城市学讨论和评论所不能忽视的。
D.珠海渔女的爱情故事传奇,作为解读珠海城市历史的素材,讨论者应珍视。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公园的数量和面积来讨论深圳城市进展的规律。
B.利用长沙黄金周旅游消费数据来讨论城市与人的关系。
C.综合旧上海历史与《半夜》中的文学叙述进行城市讨论。
D.讨论"边城"时融入沈从文的小说中的相关文学描述与想象。
4.材料二中对城市文学讨论的学科归属问题做出了论断,请简析其论证思路。(4分)
5.有人认为城市与文学是彼此割裂独立的,请结合材料供应理由来反对这一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遍地应答
韩少功
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好像也会震惊。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好像也会发痒。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一一这种担忧一度让我紧急。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珍贵的镜面破裂,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伸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大路修通之前,这里有许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夫,还有挑担的,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间或消失。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早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静静地来,又静静静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逝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但他一心把最终的时间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同学模样,总在黄昏时消失。他或许是特殊喜爱吃鱼,或许是惦记着母亲特殊喜爱吃鱼,或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假如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也许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觉,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假如发觉什么状况,玉雕刺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呜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围着我巡飞,确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惊奇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小鱼也常常围着我巡游,确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模糊中惊醒。我这才发觉,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许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憧憬以及感动吗?
就由于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独。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安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际》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好像更执著了。他右手写小说,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才智的素养被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韩少功预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才智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才智的文体。才智不是聪慧的滑头和取巧,不是学问的炫耀和卖弄;才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才智。不过他的才智,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才智;他的才智,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才智,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全部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
(摘编自陈剑晖《才智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看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不多,却让人感觉处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B.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动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
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不仅观赏这样一幅宁静的生活画厩,更欣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
D.静是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布满生气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样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字里行间流荡着一种睿智和精气,是一篇共性颜色鲜亮的"才智的独语"。
B.随笔是一种需要才智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而真正的才智大都来自生活的启示和生命的激发。
C.韩少功作为闻名作家,写过小说,办过杂志,后来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
D.凡是读过韩少功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随笔写得好,由于这些作品不耍小聪慧,不投机取巧,也不炫耀和卖弄学问。
8.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4分)
9.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足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造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蔌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C.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必需取字。
B.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二传,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刘裕,代晋独立,建立南朝宋,曾"气吞万里如虎",但后来想"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
D.致事,可以指上报施政状况;也可以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有,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黩,始终不改廉洁清操。
C.卢循侵害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旧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沽敬犹为不替。
14.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愿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解释)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一生布衣,靠卖字和伴侣接济为生。亚:接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怯,间接表达出词人对归家途中布满困难的愁苦。
B.上片写画船载愁、风浪打头等归家阻碍重重的压抑场景,奠定全词沉重的感情基调。
C.下片中写景虚实结合,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表现了词人接近家乡的喜悦。
D.结句"一年灯火要人归"情意深厚,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也写出自己归心之急迫。
16.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落,皆可于一草一水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依据陈廷焯的说法来赏析这首词的下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女仆人公以","作比,告诫世上女子不要过分沉迷在甜蜜的爱情之中。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仰观冬春之景,见到"",峰间瀑布飞悬,山水树木"",感受到无穷的趣味。
(3)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呈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水乡,没有桥就捆住了双脚,有了桥就像插上了翅膀。修建一座桥就像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从一种方言走进另一种方言,从一种风俗走进另一种风俗。有了桥,目力所及,都可以踩在脚下。桥,是村庄拥抱外部世界的臂膀,连两地成一家。桥,是河流的第三个堤岸,它模糊了此岸与彼岸,弥合了楚河汉界,转变了世界的结构,扩大了生存空间。它让阻隔变得通畅,让闭塞变得开救,是此岸与彼岸的情愫。
我的胞衣之地,那个依偎在梓辛河中段叫作"大元"的村庄,绿树掩盖,碧水环绕,朴实中透着清爽。从卫星地图上看,村庄恰似莲藕一样伸展,环绕的河水像盛开的荷花,四周的田地,经络分明,麦苗青青,如同一张巨大的荷叶。村庄也在像莲藕一样生长,经冬阅秋,历久弥新。我喜爱在没有喧嚣的安静乡道上闲逛,从这座桥到另一座桥,从中年走向老年。家乡的桥,承载了多少游子回家的脚步,它可知道,游子对家乡的感情,比桥下的流水还要深长!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B.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妙愿景正变成可能。
C.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D.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这几年,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方、对比、排比B.比方、夸张、排比
C.拟人、对比、夸张D.拟人、对比、顶真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的家乡,绿树掩盖,碧水环绕,它位于梓辛河中段,素朴中透着清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氧运动的严格界定需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测的指标,如血乳酸的水平来推断。但,最简洁的界定方法就是通过了解运动中的心率来推断。
讨论表明,有氧运动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而且在运动中,最好还要使心率维持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并连续肯定的时间,才能获得熬炼的抱负效果。由于心率过慢,起不到熬炼效果;心率过快,对健康有损害;,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它是判定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靶心率的计算通常可以依据年龄来估算,但即使是同一个人,,需要依据健康、环境、心情等状况适当调整。例如,在较为闷热的环境中,靶心率应当降低;而在凉快通风的环境中,靶心率可以适当上升。另外,随着有氧运动力量的提高,靶心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靶心率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熬炼身体。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规律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依据上面的文字信息,为"靶心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宋人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里说,司马温公(司马光)每次出门不坐轿子,程伊川谓曰:"公出无从骑,市人或不识,有未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然而千百年后,单凭一部《资治通鉴》,我们就偏还熟悉他司马光。
材料二:如今的名人和明星,许多恨不得要天下人尽识,熟悉他的人越多他就越红。有些一时走红,人人尽识,几年过后已是路人。
抖音的存在成就了一些人,消失了许多民间网红;也蹉跎了一些人,在抖音中迷失了自我。2021年1月8日,抖音平台因存在低俗内容等被行政惩罚。
材料三:2021年10月17日晚,"淘宝直播一姐"薇娅亮相直播间,为贫困县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当晚,直播带货达67万元。
材料四: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站在2021年的门槛上,回首过去一年中那些出名或无名的英雄,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出名?请依据你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发言稿,在新年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由原文"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B项由原文"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绽开论述""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可知"在传统的文学史的叙述中"错误。C项结合"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妻不息地连续下去""由于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敬重"可知其正确。D项结合"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阅历,是青年一代的写必需去关注的,由于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可知"是出于对乡土文明传统的反叛"错误。
2.BB项结合"由于它受到了文学讨论之内各种规章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阅历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可知选项"由此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表述过于肯定。
3.C结合"讨论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联名推广协议书
- 砂石提成协议书
- 京喜协议书价
- 特色小镇 协议书
- 商标注册委托代理协议书
- 光伏地块投资协议书
-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习题集
- 2025年短视频打赏合同协议
- 2025餐饮技术入股合同协议书协议合同协议书书
- 2025年短视频MCN机构合同协议(内容制作)
- 共聚焦显微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 2024-2030全球ARM云手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板框过滤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解析MCN公司的商业模式及其优化路径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专题报告
- 测绘单位奖惩管理制度
- 内镜下早癌检出护理配合
- 2025年月嫂合同协议书
- 课件:《军事理论与国家安全教育》第五章信息化装备第十六课信息化杀伤武器
- 了解团章2025年团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