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剖析_第1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剖析_第2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剖析_第3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剖析_第4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羞花”——杨玉环“闭月”——貂婵王昭君(前52年-前19年)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字嫱,晋人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后宫。传闻她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画得容貌一般,因而数年见不到元帝。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元帝赐与宫女5人。昭君向掖庭令恳求远嫁。临行之日,“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皇后),生二子。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之子继单于位,欲纳昭君为其阏氏,昭君上书成帝求还,成帝诏令入乡随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昭君在匈奴几十年,结束了长期以来汉同匈奴之间的斗争局面,起到安定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的进步作用。她的事迹历来为世人所赞颂。

关于昭君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日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找寻答案。《咏怀古迹》共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祠,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说明:“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官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才叫《咏怀古迹》。咏怀古迹.ram昭君出塞千古兴亡多少事

叹人叹已叹人生

追溯历史走入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思议1.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2.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3请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

4.《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还有生长明妃的村子。一别汉宫,她就和北方荒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面对着黄泉。元帝靠着画工的画像曾经约略相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环佩声响处,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千载以来,琵琶弹奏胡乐,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怨恨。读对于历史上的王昭君,人们大多是赞美她的绝世容貌,或是歌颂她对汉匈民族的团结友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杜甫的这首诗里,在文中找到点明感情的词?怨恨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昭君家乡的自然风光拟人手法,写出千山万壑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更之姿。侧面烘托昭君坚毅的性格一去独留紫台青冢连向朔漠黄昏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富丽繁华;荒芜冷落无穷无尽的大漠;覆盖四野的昏黄生离汉宫死葬异域颔联对比对比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朔漠”相对,即覆盖四野的昏黄的天幕。不幸、孤苦孤寂、冷落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悲剧凄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对故土深厚的爱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怜悯之意、悲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颈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怨恨时间之长怨恨之猛烈美不得宠生离汉宫思念故国怨恨为什么怨恨?昭君诗人思念长安思念故国才不得用生离汉宫漂泊西南美不得宠怨恨怨恨咏史抒怀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

(深厚怨恨)主旨: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厚的怨恨。(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悲愤,寄予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悲昭君以自悲也”本课小结艺术手法

1.借古寓今,怀古伤己。

2.对比显明,对仗工稳。诗歌内容:首联引出歌咏对象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颈联揭示昭君悲剧根源尾联点明昭君之怨学法借鉴咏史怀古诗鉴赏主旨要关注连接点

昭君,宁肯一个人忍受着被冷落的孤苦和孤独,也不要贿赂别人失掉自己的尊严。她孤身远去的身影,在斜阳里,如男子般坚毅、英勇杜甫,他不管阅历了什么样的苦难,都没有放弃对平日生活的满足,对志向的坚持,对下层人民的怜悯和关注。我们阅读古人,反省自己,希望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都有不屈不挠的意志,都有屹立不倒的姿态。

小结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看法(体悟感情)这种看法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结语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多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人生路上,与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溢而富有光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酷爱唐诗,酷爱传统文化,“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我们是李杜的后人,我们生在最美母亲的国度——中国!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宗臣遗像肃清高”一句,写瞻望诸葛遗像,遥想他的高风亮节,不由肃然起敬。“宗臣”二字总领全诗。B.“三分割据纡筹策”一句,写诸葛亮苦心谋划运筹决策而成的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事实上还未充分展示他的才智。C.“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句,形象有力地表现诸葛亮像振翅碧空的鸾凤一样受人敬重。D.颈联两句,是说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这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效果校验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瞻仰成都武侯祠有所感而写成的。全诗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都是争论。B.诗人用“终难复”三字突出抒发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叹惋。C.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与古代名臣的描绘和比较,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胆略和才能。D.将“汉祚”完尽归于气运,用宿命论观点为诸葛亮的失败作开脱,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但这是不值得赞扬的。效果校验效果校验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想像诸葛亮一样施展志向的雄心,但是又通过感叹诸葛亮的未捷身先死,暗含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悲叹

(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小重山·端[元]舒頔碧艾香蒲到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效果校验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渐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五更哀怨曲》“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宝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二更里,细斟酌,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寂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问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阅历思想志怀高远心忧国家情系百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无尽感慨深沉悲情仕途失败国运衰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民不聊生杜诗风格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诗人的风格与其情感思想的特点密不行分。情感离不开社会现实个人阅历与思想、性格的碰撞,离不开诗人在岁月中的颠簸与感悟.独特的情感内涵和情感的表达汇成作者显明的个人风格.感慨阔大、悲情起伏沉郁顿挫道不尽的诗圣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