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记忆清单2五、服饰和器物(一)服饰1.头衣(1)冕从曰,免声,即古帽字,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延,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liú)。天子有十二旒。(2)冠从“冖”,从“元”,从“寸”,会意字,从“冖”,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以手执布帛之类的制品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能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冠梁,自前至后,覆在头顶上。从冠的作用看,主要是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3)巾古时只有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帩头、幅巾、帻(zé)。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唐朝时,巾又称幞(fú)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一衬子垫在里面。后又因两脚软垂,就以铁丝为干把“软翅”撑起来,这样就成了硬质的乌纱帽。如《灌园叟晚逢仙女》:“那槐枝上挂的,不是大爷的软翅纱巾么?”2.体衣原始人本是蓬头跣(xiǎn)脚,不冠不履,以兽皮树叶为衣遮体,后来才分为上衣和下裳(chánɡ)。先秦时衣长而裳短,裳的上半截藏在衣内。后来变成衣短裳长,裳就加衣上。如《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陌上桑》中“紫绮为上襦(rú)”的“襦”是小衣,《羽林郎》中“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的“襦”则是短袄。袍,本是一种简单便服,如《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以后成了朝服,不分衣和裳。古代的裙与裳不同。《尔雅》说:“绕襟谓之裙。”意思是说裙子要从衣襟斜下通过右腋,往下绕至腰臀间,以至前膝。后代的裙与古代的裳则相近。如《林黛玉进贾府》:“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饰。”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司马光《训俭示康》批评“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时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这表明:走卒穿士服、农夫穿丝履不合常规。五冕、九衮之类衣服只有王公贵人才有资格享受。他们寒冷时,有毛皮大衣(裘);天热时,有高级丝织品。而寒士庶人则只能穿布衣(麻、葛所织)、褐(粗毛编织的灰色粗布)和缊(yùn)袍(旧絮或乱麻填的旧袍)之类,如《诗经·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颜色方面,隋、唐及宋,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而庶人在隋时穿白色,唐时穿黄、白两色,明朝则不许庶人穿黄色。3.胫衣、足衣及其他(1)胫衣上古时有裳无裤,但有袴(裤)。袴后无裆,只有两个裤筒,类似后世的套裤。后来加上裆,称裈(kūn)。裤脚短的称犊鼻裈(因形状像犊鼻),即现在的短裤衩,一般为贫贱者所穿。(2)足衣就是鞋,上古称屦(jù),汉以后叫履。上古时,鞋分革、丝、麻、草四种,有钱人穿革履丝鞋,贫苦人穿草鞋或光脚,如《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3)寝衣包括深衣(亵衣)、衾枕、锦衾、布衾、罗帐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与冠服相关的还有衣带、香囊、玉佩、耳环等装饰品。4.官员的服饰我国封建时代,皇帝以下的文武百官共分九个等级,称为“九品”。他们的服饰,以清代为例,文官服饰: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鸯,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服饰: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5.佩饰(1)环玉制的佩器,圆形,中空。古人重视佩玉,有“君子必佩玉”之说。如杜甫《咏怀古迹》中咏王昭君:“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2)玦环的周边上留一缺口就是“玦”,玦与“决”同音,故常以玦寓指决断、诀别。如《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容臭(xiù)即香袋,后代称“香囊”,内装香料,随身佩带,香气绕身,故名容臭。臭者,香气也。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二)器物器物种类繁多,在这里只介绍食器和酒器。1.食器古代食器,大小不一,功能也不同。有的主要用于烹饪,有的则用于取食。(1)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奢侈豪华。鼎,还可用于祭祀,并作为王权的象征。人们以“问鼎”比喻图谋王位或颠覆某国政权。如《世说新语》:“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2)镬(huò)也是煮肉的炊具,大于鼎,古时常在镬中把肉煮熟,后再移到鼎中就食。如《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3)鬲(lì)古代炊具,主要用于煮粥。形制与鼎相近。圆腹三足,三足中空,与腹相通,作用是能最大限度受火,加快煮食物的速度。《尔雅·释器》中说:“鼎款(空)足者谓之鬲。”(4)甑(zènɡ)蒸食物则可用甑。甑,上下两部分能分开,上为甑(后来变成蒸笼),下为鬲。战国后期,甑、釜常常连用。釜像锅,甑底有细孔,放在釜上。如《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除烹饪器物外,还有取食器,如箸(zhù,筷子);盛食器,如豆(原用于盛饭,后逐渐变为盛肉酱、肉羹)、笾(biān,《尔雅·释器》中说“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箪(dān,竹制或苇制,盛饭)、簋(ɡuǐ,主要用于盛饭,最初竹木制或土瓦制,后则多用青铜制成);放置食器的用具,如案(长方四足或圆形之足。食器先放在案上,然后再摆在席上,成语有“举案齐眉”)。如《林黛玉进贾府》:“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酒器古代的酒器,即用于酿酒、盛酒、温酒和饮酒的器物,大多是陶质和青铜质的。盛酒器物主要有尊(又作樽,敞口收颈,腹大底小)、彝(yí,陶质或铜质)、壶(盛酒浆)、卣(yǒu,口小腹深)、觞(shānɡ)、觥等。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行路难》),“或暖壶酒儿,或烹瓯茶儿”(《灌园叟晚逢仙女》)。成语“箪食壶浆”。饮酒器物主要有觚(ɡū,长身细腰,大口圈足,盛酒二升)、觯(zhì,圆腹侈口,束颈鼓腰,盛酒三升)、角(形似爵)、卮(圆形,盛酒四升)、杯等。3.其他器物(1)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如《孔雀东南飞》:“移我琉璃榻。”(2)床古代也指供人坐卧的器具。如《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3)几一种小桌子。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4)案长方形的桌子,与放置食器的桌案有差异。如《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六、历法和刑罚(一)历法1.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与妻书》)(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4)年号和干支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梅花岭记》)2.纪月法(1)序数纪月法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12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四月初五日辰刻。(《三元里抗英》)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游褒禅山记》)(2)时节纪月法有的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1月)”“仲秋(8月)”。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诗十九首》)(3)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12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荒村建子月(农历十一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3.纪日法(1)干支纪日法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2)序数纪日法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三元里抗英》)(3)特定称谓纪日法①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阎典史传》)②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4)传统节日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②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③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④社日农历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杜甫有诗:“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⑤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⑥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诗:“时当一百五。”⑦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⑧伏日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终伏(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总称“三伏”。⑨初七、下九“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⑩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⑪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⑫冬至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作“冬至一阳生”。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⑬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⑭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之意。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或“除日”,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4.纪时法(1)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偏西)。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或蚤食;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哺(bū)时。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夜半以后分别是鸡鸣和平旦,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后是日出,这是天亮的时间。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2)十二地支纪时法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12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例如,子时的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二)刑罚1.髡、黥、劓、笞、杖、刖、膑、宫(1)髡(kūn)又称髡首,剃去犯人头发的刑罚。(2)黥(qínɡ)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3)劓(yì)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这种刑罚大约起于商代。《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4)笞刑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5)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清代。(6)刖(yuè)刑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砍掉脚的刑罚。“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一句中记载的就是这种刑罚。(7)膑刑是古代的一种剔去膝盖骨的酷刑。《汉书·司马迁传》中“孙子膑脚”即指膑刑。(8)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一种酷刑。司马迁曾受宫刑。髡、黥、劓、笞、杖、刖、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一个比一个残忍。髡刑最轻,宫刑最重。2.大辟、炮烙、汤镬、车裂、凌迟、腰斩、弃市、枭首、菹醢、极刑(1)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周、商、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2)炮烙(páoluò)相传为商代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铜柱使之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被烧死。(3)汤镬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滚汤中煮死。(4)车裂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人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也称“辕裂”,俗称“五马分尸”。“秦惠王车裂商君”,商鞅就是受车裂之刑而死的。(5)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五代时开始在刑罚外另设立凌迟一条。宋代凡是犯所谓“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此刑,元代将凌迟(俗称“剐刑”)正式列入刑罚之内,明、清两代沿用。(6)腰斩也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将罪人从腰部斩断。《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7)弃市是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的一种刑罚。秦、汉、魏、晋各代,这种刑罚极为流行。隋、唐两代以后,虽然没有列为刑罚种类,但是执行死刑,一般都用弃市。(8)枭首将斩下的首级悬于高处示众。(9)菹醢(zūhǎi)一种酷刑,把犯人剁成肉泥。(10)极刑是分割肢体、零割全身的酷刑。有时也用极刑指最严酷的刑罚。七、古代音乐(一)音乐知识1.五音、六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宫1商2角3徵4羽5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1商2角3变徵4徵5羽6变宫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2.十二律又称十二律吕。古乐的十二调。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中区块链技术的便捷性体现
-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 app推广服务合同样本
- 亲子活动基地合同范例
- 机器人焊接 10 项目五任务5.2教学设计
- 公共绿化养护合同范例
- 化学教学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光伏材料购销合同范例
- 幼儿园小班暑期家访工作总结模版
- 供货附加合同范例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高守平第2版)
- 2023年福建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数学质量检测卷(附答案)
- 金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LY/T 2457-2015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
- GB/T 40998-2021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GB/T 25840-2010规定电气设备部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允许温升的导则
- 军标类型整理文档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止血包扎(课件)
- 2022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政治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 投行业务二o一五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