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结束标志:1976、10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66----1976)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1979年,中美建交。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亚太经合)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现代史总结1949—1966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评价: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49年政协召开,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过程: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最晚成立。“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通过。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共同纲领》通过: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在1949—1954年,起临时宪法作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49—1952国民经济恢复土地改革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变革生产力)的主张,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基本任务: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②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就:①重工业发展②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重工业基地。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953—1956三大改造的完成背景:根据“一五”计划的规定,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①对农业、手工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将个体经济变成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合作社(公有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私营→国营),和平赎买(这是不同于苏联的创新方式)作用: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由此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大跃进运动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浮夸风。评价:过分夸大主观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左倾错误大肆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结果:破坏了生产力,直接后果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实质是实现超出生产力水平下的大规模的高度公有)内容:建立公有化程度高的人民公社结果: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造成了破坏。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合作协议1960—1966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成就:1965年实现了石油的全部自给。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课原子弹。三条总路线(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正式提出:“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在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三)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部重要法律一届全国政协《共同纲领》在1949—1954年,起临时宪法作用。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通过:1954年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进安全培训方法课件
- 化学品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培训课件
- 创建无烟医院培训课件
- 先心封堵介入课件
- 量子抗AUTH加密协议设计-洞察及研究
- 内燃机车电传动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同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 5搭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构成原子的微粒讲解
-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护理查房
- 2025年芳香保健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全真试题(含解析)
- 银行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 外贸订单发货管理办法
- 学堂在线 逻辑学概论 章节测试答案
- 招生表彰活动方案
- 2025年安徽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学校党组织家访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海上风电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正念心理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