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_第1页
初中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_第2页
初中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_第3页
初中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_第4页
初中政治教科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姓名班级考号得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7分)1.有句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其中的道理是()①小偷永远都会是小偷②小偷一定会发展成大偷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有可能走上犯罪的深渊④喻示人们加强修养,防微杜渐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2.2014年5月20日,新疆塔城、昌吉、巴州、阿克苏、喀什、和田6个地州人民法院对16案39人集中进行了公开宣判。涉案被告人均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其中最长刑期15年。之所以宣判这39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A.受贿数额巨大B.已经触犯刑法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必须受到刑罚处罚3.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不良诱惑,如网络游戏、烟酒的诱惑,黄赌毒和邪教的诱惑等等。面对这些诱惑,我们()①不用拒绝这些诱惑,但也不能沉迷其中②可大胆去尝试,从而增强“免疫力”③要敢于向不良诱惑说“不”④要用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4.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下列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5.复旦大学青年教师陈果真诚地告诉大家:“好奇心我们不要丢失它,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这棵生长在我们天性当中的神圣而脆弱的幼苗。”这是因为()①好奇是兴趣的开始②好奇心人皆有之③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④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拒绝不良诱惑。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是()①科学的态度②坚强的意志③远离社会的生活④正确的方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7.2014年5月28日,6名邪教组织成员在向一就餐人索要电话号码、邀请加入邪教组织的要求遭拒绝后,将其残忍殴打致死。其中的一名嫌疑人还是未成年人。这起事件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A.抵制一切诱惑 B.对任何事情都要说不C.只有成年人才能信邪教 D.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8.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麦当劳快餐店中一女子因拒绝一陌生人索要电话而被六名犯罪嫌疑人围殴致死。据警方公布,这六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全能神”邪教教徒,索要电话号码是为了发展组织成员。而更让人感到震惊和愤慨的是这惨案是在招远闹市区众人的围观中发生的,这留给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警示是A.不做看客,维护正义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C.相信科学,反对邪教D.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9.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①故意毁损公用电话②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③学生在校园内抽烟、喝酒④偷窃财物⑤在公交车上未向年老者让座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②③10.我国多部门联合启动“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作为个人在网络交往中,要()A.随意约会网友B.沉溺虚拟空间C.浏览各类信息D.遵守道德和法律11.按照新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原本属于一般违法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摇身一变升格”为犯罪。这直接体现了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征。A.刑事违法性B.刑罚当罚性C.严重危害性D.规范特殊性12.小明骑自行车去参加中考,经过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他觉得中考事关重大,耽误不得,于是继续前行。对小明的行为,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小明骑自行车闯红灯,违反了交通法规B.小明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小明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D.小明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属于违法行为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有小偷小摸的人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B.不良行为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C.只要自己不犯错误,用不着学习法律D.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14.河南洛阳市的李某因故意编造“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信息并进行传播,被依法予以行政拘留。李某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是A.严重违法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15.有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诱惑,任何人都不可能拒绝不良诱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现实生活太复杂,有些诱惑是无法拒绝的B.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战胜诱惑,一般的人无法战胜诱惑C.是错误的,因为不良诱惑是很容易被人战胜的,任何人都会拒绝不良诱惑D.是错误的,因为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16.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法治蓝皮书称:“90后”青少年犯罪率呈持续上扬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70%以上,其中“90后”未成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70%以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预防违法犯罪()①社会应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②家庭和学校要尽到对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的职责③未成年人自己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④国家要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一律进行刑事处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7.,醉酒驾驶的行为要定罪,它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18.2015年3月1日,海南三亚市食品街发生群殴事件,一名14岁青少年身中数刀,经抢救无效身亡。警方调查发现,参与斗殴事件嫌疑人多为未成年人,死者是某中学初二学生。这些未成年人的斗殴行为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属于犯罪行为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触犯刑法,达到相应年龄要受到刑法处罚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某校开展的以“崇尚科学、珍爱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活动,你认为该校开展警示教育的目的是()①使学生正确认识邪教,自觉抵制邪教②认识到邪教是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③要珍爱家庭,珍爱生命④认真学习,崇尚科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简答题20.《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校15岁学生林某,结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至此李某仍不思悔改,又因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请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林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4分)(2)林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21.什么是犯罪?它有哪些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9分)22.材料一:2014年11月25日,在全国法院少年法庭三十年座谈会暨第三届少年审判论坛上,广东高院介绍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在全国的比例近三年犯罪的比例2013年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率2011年2012年2013年13%8.84%7.41%6.2%95.73%材料二:2014年6月4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预警书》,据该预警书通报,该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权益违法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或网吧相关联的案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权益案件的发案率偏高,其中不乏抢劫、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暴力犯罪。据统计,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审理的430件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或网吧相关联的案件超30%,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校学生犯罪。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到:(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6分)(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4分)(3)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的防范意识(6分)初中生丁某,学习不努力,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他瞧不起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甚至还有吸烟、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他仍我行我素。在学校开展的“争做美德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中,他懂得了很多道理,开始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逐步成为老师和同学们喜欢的好少年。你认为丁某会懂得哪些道理,促成了他的转变?(8分)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小时偷针——一般违法行为;大时偷金——犯罪。所以,说明了③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有可能走上犯罪的深渊。这告诫我们——④喻示人们加强修养,防微杜渐。所以选择C。考点:本题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的特征,犯罪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考点:犯罪的特征。3.B【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要用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所以③④是正确的,①是错误的,要坚决拒绝不良诱惑,②是错误的,不良诱惑如果一旦染上,不容易戒掉,所以要坚决拒绝,排除,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战胜不良诱惑。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所以答案选D。考点:正确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5.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教材知识点,我们知道,①好奇是兴趣的开始,③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④好奇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②好奇心人皆有之——与题意无关,所以选择A。考点:本题考查正确认识好奇心。6.C【解析】试题分析:面对不良诱惑,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态度,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方法来战胜。选项③说法不可取,我们不可能远离社会生活,这是我们成长的大环境。所以正确答案选C。考点: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点评:学生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同时要认识到我们不可能远离社会生活,只能靠我们自己来主动拒绝。7.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邪教人员在向一就餐人索要电话号码、邀请加入邪教组织的要求遭拒绝后,将其残忍殴打致死。这个事件涉及到的邪教的残忍,因此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D。考点:本题考查崇尚科学,拒绝邪教。8.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这场事件是在招远闹市区众人的围观中发生的,可见围观的群众是多么的冷漠,所以对公民的警示是不做看客,要维护正义,A是正确的,BD是国家的做法,不是公民的做法,C的说法不是题干反映的主旨,排除,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B【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③属于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属于违纪行为。⑤属于缺乏公德行为,不能够尊敬老人。10.D【解析】试题解析:“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意在告诉青少年在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规则,遵守法律和道德,否则就会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可见D符合题意。考点:网络交往的规则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青少年上网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11.A【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行为,性质显然发生了变化。12.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题文中小明闯红灯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律法规,属于行政违法,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ABC观点正确,错误的选项是D【考点定位】违法行为13.D【解析】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这告诉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正确答案选D。14.B【解析】本题中李某的行为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故选B15.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良诱惑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不良诱惑是能战胜的,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只要我们有战胜不良诱惑的决心、主动远离不良诱惑,就能免受其影响。认为任何人都不能战胜不良诱惑,或任何人都会拒绝不良诱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考点:不良诱惑16.B【解析】试题分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所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就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点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观点④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考点: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7.C【解析】根据我国最新的法律规定,醉驾是犯罪行为,要对于当事人判拘役6个月,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故选C18.D【解析】试题分析:这些未成年人让一名14岁青少年身中数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我国的《刑法》,达到相应年龄要受到刑法处罚,这带给我们深刻的警示。所以,对这些未成年人的行为的认识,观点②③④符合题意;观点①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考点:犯罪的基本特征。19.C【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中把法轮功比作打火机,家庭、前途、生命、幸福等比作是炸弹,当打火机点燃引线,家庭、前途、生命、幸福等都会随之消失。由此可见邪教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属于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我们要能够坚决抵制。因此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故本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崇尚科学、珍爱生命、反对邪教点评:漫画题是近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答好这一类题的关键是审准漫画的整体意图,得出最精准的结论。本题中的漫画浅显易懂,难度不大,学生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结论。20.(1)(4分)①盗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②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是犯罪行为。(2)(6分)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③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加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解析】试题分析:(1)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题文中林某盗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林某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是犯罪行为。(2)从林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出,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本问主要考查的是给我们的启示,也就是要求我们如何做,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这就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考点:(1)本问考查正确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2)本问考查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21.(1)犯罪的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具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犯罪的定义以及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主要从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罚当罚性三个角度回答,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考点:犯罪的定义、特征等22.(1)材料一说明2011年—2013年,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所好转,但在全国所占比例比较高,问题比较突出,与受教育水平低有很大关系。(2分)材料二说明佛山顺德区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突出(1分)(2)主观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意志不够坚定,不能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是非善恶观不正确等(2分)客观原因:家庭保护不到位,家长没有尽到监管保护义务等;社会保护不到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不健康,法律法规不健全;网吧经营者没有守法诚信经营等(2分)(3)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谨慎交友,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磨砺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一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1)图表题可以横看、竖看、对比着看,从图表中,我们发现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近三年的比例是呈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所好转,在全国犯罪所占比例为13%,可见此类问题比较严重,其中2013年犯罪的未成年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比率为95.73%,可见未成年人的犯罪因素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对于材料二,要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关键语句,进行总结。“据统计,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审理的430件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与网络或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