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高一期末复习必修一.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8.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再别康桥》(徐志摩)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7.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4.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必修二理解性默写4.《诗经》两首《诗经·氓》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离骚》《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回归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短歌行》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归园田居》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8.《兰亭集序》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9.《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