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_第1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_第2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_第3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_第4页
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选字分析与比较摘要: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数量和具体选字进行系统分析,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教版教科书、北师大版教科书、苏教版教科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版教科书的识字量契合该版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写比率的年级分布相对合理而平衡;在具体选字方面,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表和“300个基本字”的重合度较高,但和“2500个1级常用字”的对应还有待提高。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表;汉字教学;写字教学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中,汉字教学主要根据语文教科书课后的生字表顺序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E作为学生学习汉字的核心依据,小学语文教科书发挥着引领、主导的重要作用。生字表(识字表和写字表)是教师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参照对象和标准,其编排将直接影响学生识字、写字的数量、难度及质量⑵O由于对汉字学理的认识不同,国内原有的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生字表差异明显。研究表明,在“一纲多本”时期,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在生字表的字量a、选字逆、字序安排⑴以及和《课程标准》的对应⑹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017年9月,小学阶段的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版教科书”)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同版本教科书选字不同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但仍需对统编版教科书选字的科学性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以统编版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字表(识字表和写字表)中的字量、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对应程度以及具体选字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此结果和“一纲多本”时期绝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教科书、北师大版教科书、苏教版教科书)的生字表编排情况进行比较,总结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编排特点,以期在帮助教师深刻理解该版本教科书的设计理念,更新识字、写字教学思路的同时,为教材编写者在今后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科书生字编排的科学性,以及汉字学习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方面提供参考。二、生字量分布情况的量化分析(-)识字表分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2500个,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3000个”J为探索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量达标情况,笔者录入了四个版本我册语文教科书的生字表,对于重复出现的多音字,只计第一次出现时的册数信息,分别统计了各册教科书识字表中的汉字数量。由于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六年级上、下册只有写字表,没有识字表,故数量为。(见表1)。表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各册识字数量(累积)学段册次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300(300)400(400)323(323)275(275)一年级下册400(700)550(950)390(713)402(677)二年级上册450(1150)450(1400)417(1130)328(1005)二年级下册450(1600)400(1800)405(1535)310(1315)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250(1850)200(2000)207(1742)313(1628)三年级下册250(2100)200(2200)218(I960)278(1906)四年级上册250(2350)200(2400)203(2163)265(2171)四年级下册250(2600)200(2600)232(2395)150(2321)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200(2800)200(2800)129(2524)171(2492)五年级下册200(3000)200(3000)129(2653)154(2646)六年级上册0(3000)0(3000)113(2766)139(2785)六年级下册0(3000)0(3000)120(2886)83(2868)从识字总量来看,统编版教科书很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目标,和人教版教科书的识字量相同,而北师大版教科书和苏教版教科书的识字量较少,在各学段均未达到识字量目标。小学结束时,使用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学生的累计识字量比使用北师大版教科书和苏教版教科书的学生多百余字。从年级分布来看,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将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安排在前五年完成,而北师大版教科书和苏教版教科书在六年级仍安排了一定的识字任务。各版本教科书的重点识字时间均集中在第一学段,随后各年级的识字数量逐渐减少,保持学生的识字总量稳定增长。其中,人教版教科书的识字量高峰非常突出,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550个汉字,平均每个上学日需要认识约5个汉字,其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年级或其他版本教科书。相较于人教版教科书,统编版教科书减少了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数量,将识字任务较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年级,减轻了新生初入学时对识字的畏难情绪,可以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二)写字表分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第一学段会写汉字800个,第二学段累计会写1600个,第三学段累计会写2500个”口]。为探索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写字数量的分布情况,笔者以相同的方式分析了四个版本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汉字数量(见表2)o表2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各册写字数量(累积)学段册次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100(100)100(100)140(140)124(124)一年级下册200(300)250(350)220(360)277(401)二年级上册250(550)350(700)220(580)269(670)二年级下册250(800)300(1000)230(810)278(948)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250(1050)300(1300)218(1028)223(1171)三年级下册250(1300)300(1600)200(1228)246(1417)四年级上册250(1550)200(1800)178(1406)225(1642)四年级下册250(1800)200(2000)200(1606)164(1806)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220(2020)150(2150)240(1846)170(1976)五年级下册180(2200)150(2300)230(2076)153(2129)六年级上册180(2380)120(2420)195(2271)148(2277)六年级下册120(2500)80(2500)112(2383)110(2387)从总量来看,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汉字书写学习任务,而北师大版教科书和苏教版教科书最终未能达标。与识字量的分析结果类似,如果仅考虑课堂正规写字教学的情况,使用北师大版教科书和苏教版教科书的小学毕业生将比使用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同龄人少学习百余字的书写。从写字数量的年级分布情况来看,各版本教科书的分布趋势类似:一年级上学期最少,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写字数量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长,第二学段的数量相对稳定,第三学段的数量逐渐减少,一直持续到六年级结束。相较于其他版本教科书,统编版教科书的写字数量分布最为均匀而稳定,有效避免了某个学期写字学习任务过重或过轻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汉字学习。(三)识写比率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语文教科书识字和写字内容的编排理念,笔者统计、分析了各版本教科书生字表的识写比率。计算公式为:每册的识字数量除以对应的写字数量。结果见表3。表3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各册识写比率学段册次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3.004.002.312.22一年级下册2.002.201.771.45二年级上册1.801.291.901.22二年级下册1.801.331.761.12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1.000.670.951.40三年级下册1.000.671.091.13四年级上册1.001.001.141.18四年级下册1.001.001.160.91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0.911.330.541.01五年级下册1.111.330.561.01六年级上册//0.580.94六年级下册//1.070.75总体来看,统编版教科书和其他版本教科书的识写比率类似,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所有版本教科书第一学段的识写比率均大于1,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多识少写”;第二学段的识写比率基本接近1,表现出“识写同步”“识完再写”的趋势。这种编排思路在统编版教科书中体现得尤为统一且稳定。三、教科书选字和《课程标准》字表的具体用字分析(-)《课程标准》规定的“300个基本字”在写字表中的数量分布情况《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教科书应将最基础、最核心的“300个基本字”列入写字要求,并在第一学段完成教学。笔者列出了“300个基本字”在各版本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数量分布情况(见表4)。整体来看,统编版教科书、人教版教科书和北师大版教科书的目标达成度很高。截至第一学段结束,都已完成96%以上的基本字教学,而苏教版教科书仅完成84%的基本字教学。到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结束时,使用统编版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学校都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基本字的教学,使用北师大版教科书的学校仅差1个字(刀),而使用苏教版教科书的学校会少教30个字(车、的、飞、狗、广、和、河、己、交、来、们、面、你、票、全、什、生、时、是、树、说、她、先、心、叶、阴、知、住、自、字)。这30个汉字在口语和书面阅读中都相当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也可以顺利掌握,但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材料,语文教科书的生字表中仍不应该缺少这些基本字。表4 “300个基本字”在各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数量(累积百分比)分布学段册次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98(32.67%)91(30.33%)124(41.33%)113(37.67%)一年级下册126(74.67%)143(78.00%)110(78.00%)95(69.33%)二年级上册58(94.00%)51(95.00%)40(91.33%)30(79.33%)二年级下册11(97.67%)7(97.33%)14(96.00%)14(84.00%)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4(99.00%)3(98.33%)4(97.33%)11(87.67%)三年级下册2(99.67%)3(99.33%)3(98.33%)3(88.67%)四年级上册1(100.00%)1(99.67%)4(99.67%)2(89.33%)四年级下册/0(99.67%)0(99.67%)1(89.67%)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0(99.67%)0(99.67%)0(89.67%)五年级下册/0(99.67%)0(99.67%)0(89.67%)六年级上册/0(99.67%)0(99.67%)1(90.00%)六年级下册/1(100.00%)0(99.67%)0(90.00%)未出现0(0)0(0)1(0.33%)30(10%)(二)《课程标准》规定“2500个1级常用字”在各版本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数量分布情况《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毕业时,学生应会写2500个左右常用字”逍,并列出了2500个1级常用字表。以下是这2500个1级常用字在各版本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数量分布情况(见表5)。可以看出,上述四个版本语文教科书对"2500个1级常用字”的覆盖率均未达到90%,这意味着虽然各版本教科书的写字总量都很接近《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具体用字和《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而言,人教版教科书的覆盖情况最好,苏教版教科书与《课程标准》规定差距最大。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版本教科书要求会写字的总量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苏教版教科书对具体用字的考虑不周,没有将一些常用字编入写字表,如来、生、车、飞、心等,而 这些字在其他版本教科书的第一册中均有出现。表5 “2500个1级常用字”在各版本教科书写字表中的数量(累积百分比)分布学段册次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第一学段一年级上册99(3.96%)100(4.00%)140(5.60%)123(4.92%)一年级下册200(11.96%)250(14.00%)220(14.40%)266(15.56%)二年级上册247(21.84%)346(27.84%)220(23.20%)269(26.32%)二年级下册248(31.76%)285(39.24%)228(32.32%)276(37.36%)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249(41.72%)296(51.08%)218(41.04%)222(46.24%)三年级下册243(51.44%)279(62.24%)200(49.04%)233(55.56%)四年级上册235(60.84%)198(70.16%)178(56.16%)222(64.44%)四年级下册203(68.96%)158(76.48%)197(64.04%)158(70.76%)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174(75.92%)100(80.48%)218(72.76%)160(77.16%)五年级下册104(80.08%)83(83.80%)174(79.72%)108(81.48%)六年级上册105(84.28%)79(86.96%)137(85.20%)93(85.20%)六年级下册74(87.24%)49(88.92%)85(88.60%)37(86.68%)未出现319(12.76%)277(11.08%)285(11.40%)333(13.32%)四、分析与讨论阅读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而汉字学习是阅读学习的基石。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统编版教科书的生字数量和具体用字,以期为教师提iWj汉字教学效率、出版社优化教科书编写等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具体研究结论如下。就生字数量而言,统编版教科书的识字总量和写字总量均完全实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段的任务目标,相较于其他版本的教科书,其识字量、写字量和识写比率的年级分布合理而均衡,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先识后写”和在第一学段“多识少写”的学习需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一方面,在第一学段进行大量集中的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认识汉语口头语言与书写符号的对应关系,形成汉字音一形一义的两两双向连接,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心理词典,解决“学会阅读”的问题,为他们今后“在阅读中学习”奠定基础,并增强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不同于英文等拼音文字的线性结构,方块汉字的书写需要更多手部肌肉的精细配合,以实现每个汉字的笔画、部件和结构的精确表征。先识后写,可让学生在动手写之前积累更多的汉字视觉接触经验,形成正确而完整的心理表征,并将其作为汉字书写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用字方面,除苏教版教科书外,其余三个版本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