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可用于农业生产中促进果实发育B.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C.植物激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是极性运输的过程D.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需通过体液运输2.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3.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耗氧水平低于正常人B.患者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C.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表面D.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4.二倍体生物(2N=10)的某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粒的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不含染色单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C.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是交叉互换导致的5.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B.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C.种群数量达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选择鱼数量为K/2左右捕捞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圈养动物减少呼吸消耗,有利于提高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使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变大B.只要种群的个体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C.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模式上具有统一性D.达尔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发现了人工选择7.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图乙和图丙分别为图甲中的d和e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图甲中的b点,效应器a会发生收缩反应,该过程可称为反射B.图乙中的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前者中的小泡内储存的是信号分子C.刺激图丙中的A点时,A处膜外钠离子内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图丙中AB段小于BD段,同时同强度刺激A、D两点,B处膜电位仅出现一次外负内正8.(10分)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密度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图中d点时的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科研小组随机选择多只布氏田鼠,研究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耳鼓膜温度与核心温度接近,可反映布氏田鼠核心温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耗氧量(mL)产热量(千卡/小时)耳鼓膜温度(℃)给药前1.72.63.82持续给药时间20min4.85.33.1540min6.07.18.9615min9.210.68.842h11.312.58.513h13.312.28.18停药时14.515.316.95停药后20min17.518.116.9740min19.220.28.3715min21.122.48.53(1)从表中数据可推测,全麻后耳鼓膜温度降低,停药后耳鼓膜温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2)布氏田鼠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的调节方式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若将布氏田鼠置于5℃条件下,体温没有明显变化,此时体内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至少回答两种)含量会增加,这些激素分子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复多次发挥作用。(3)若将布氏田鼠置于炎热条件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尿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10.(14分)矿区废弃土地一般水分状况很差,养分极其贫瘠,自然状态下植被无法恢复。某城市为治理市区某废弃矿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生态恢复工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从外地引入较为肥沃的土壤),再选择适当植物进行人工植树种草,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物种数目逐渐增加并达到稳定,这属于群落演替中的________演替。(2)在恢复初期,土壤条件的改善需要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将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人工林土壤中的________也可以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目增加。(3)随着植物物种的增加,消费者也逐渐在该生态系统中出现且种类越来越多,那么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4)与矿区进行的自然演替相比较,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矿区群落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5)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价值。11.(14分)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色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从胡萝卜等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来。回答下列问题:(1)胡萝卜素由多种结构类似物组成。根据他们的分子式中_______________不同可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类。胡萝卜素对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2)β−胡萝卜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胡萝卜素。除可从植物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外,还可从_______________中获得,以及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在实验室中,若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为了使菌体快速繁殖,应该使用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并在接入菌种前,需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3)番茄红素是从番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类胡萝卜素,性质特点与胡萝卜素相似。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时,应采用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不选用另一种提取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12.某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的种子,蚂蚁偏爱小的种子。下图为实验区保留和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啮齿动物和蚂蚁是否存在竞争关系?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2)当所有的啮齿动物都从实验区域中移走后,蚂蚁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详解】A、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量少,不能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并且乙烯是促进果实的成熟,A错误;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顶端优势方面,高浓度生长素使植物具有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两者属于拮抗关系;然而在促进果实生长方面,两者是协同关系,故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B正确;C、生长素由幼嫩组织运输到作用部位,存在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无极性运输,C错误;D、植物无体液,不能通过体液运输,D错误。故选B。2、A【解析】由图可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以其中一条链作模板合成RNA,故A对。在图中的DNA—RNA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是A—U,B错。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2个核糖体,可得到两条肽链,C错。由于图中表示的基因表达过程中,是边转录边翻译,所以该基因应该是原核细胞中的基因,D错。【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3、D【解析】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具有和促甲状腺激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可以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详解】A、患者耗氧水平高于正常人,A错误;B、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表面,C错误;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低于正常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与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4、C【解析】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详解】A、二倍体细胞完成着丝粒断裂,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与体细胞一样,B错误;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C【解析】

由于种群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发展,其种群的增长曲线会呈“逻辑斯谛增长”,环境容纳量(K)则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在K时种群密度最大。【详解】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由环境所决定,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会下降,因此向池塘投放鱼苗时应注意控制投放量,A选项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有利于不同种的物种的共存,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时应注意不同树种混种,B选项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选择鱼数量为K/2-K之间左右捕捞,最多捕捞至K/2左右时停止,C选项错误;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若能圈养动物降低呼吸消耗,则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与下一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选项正确。因此错误的选项选择C。6、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种群之间的双向迁移,即种群间互有迁出和迁入,会弓|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种群内变异量增大,A错误;B、只有个体的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B错误;C、生物界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模式上具有统一性,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是自然条件对生物的选择,达尔文并没有研究人工选择的作用,D错误。故选C。7、A【解析】刺激图甲中传出神经上的b点,效应器a会发生收缩反应,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A错误;图乙中的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前者中的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是信号分子,B正确;刺激图丙中的A点时,A处膜外钠离子内流,A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与A处相邻的未刺激部位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电流是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此时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C正确;图丙中AB段小于BD段,同时同强度刺激A、D两点,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B处与D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在AD段的中点相遇而消失,所以B处膜电位仅出现一次外负内正,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记并理解有关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明辨图甲、乙字母所示的结构名称,准确定位图乙反射弧的各个组成,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8、D【解析】

由图分析,当山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山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山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山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c~d时间内,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错误;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D、图中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麻醉抑制细胞呼吸,减少产热,停药后,呼吸产热增加下丘脑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不能增加减少【解析】

1、表格分析: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布氏田鼠的耗氧量、产热量、耳鼓膜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麻醉影响布氏田鼠的代谢,进而影响体温变化。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详解】(1)体温是产热和散热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麻后耳鼓膜温度降低,可能是麻醉抑制细胞呼吸,使产热减少。停药后耳鼓膜温度升高,可能是停药后呼吸增强,产热增加。(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时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产热,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不能反复多次发挥作用。(3)炎热时,通过出汗水分散失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次生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发生改变间接【解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生物多样性价值有三种,即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详解】(1)群落演替的实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废弃矿区的演替发生在人工制造表土上,为次生演替。(2)恢复初期,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同时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和繁殖体,会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3)植物物种数量越多,促使生活在人工林中消费者也越来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4)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该矿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5)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的作用。这种生态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点睛】本题以信息题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碳碳双键的数目夜盲症等疾病与机体缺乏维生素A有关,而胡萝卜素可在机体内被氧化成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大面积养殖的岩藻液体高压蒸汽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番茄红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解析】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内被氧化分解成维生素A,可以用来治疗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胡萝卜素可用作食品色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