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尿病药杨_第1页
抗糖尿病药杨_第2页
抗糖尿病药杨_第3页
抗糖尿病药杨_第4页
抗糖尿病药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InsulinandOralhypoglycemicdrugs概述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胰岛素绝对/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2023/2/142典型症状吃多、喝多、尿多、体重减少发病率是一种富贵病发达国家为5%~10%,我国为3%发病原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长期摄食过多2023/2/143糖尿病分型Ⅰ型DM:胰岛素依赖型DM(IDDM)Ⅱ型DM:非胰岛素依赖型DM(NIDDM)其他DM:继发性DM及病因未明的DM2023/2/144DM并发症急性:酮症酸中毒(Ⅰ型)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慢性: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2023/2/1452023/2/146insulin

第一节胰岛素2023/2/147来源和性质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56kD的酸性蛋白质,51个氨基酸组成、两条多肽链,由两个二硫键连接药用一般多由猪、牛胰腺中提取得到,现可用DNA重组技术合成2023/2/148一、药理作用(一)代谢作用1、糖代谢:insulin为体内唯一降血糖激素,降低血糖2023/2/149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正常血糖值:3.89~6.11mmol/L来源去路2023/2/1410insulin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糖来源减少抑制糖原的分解、抑制糖的异生糖去路增加增加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诱导葡萄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加速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和无氧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2023/2/14112、脂代谢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抑制脂肪酶,使脂肪分解减慢,促进脂肪酸进入细胞增加脂肪合成酶活性,促进脂肪合成及贮存2023/2/14123、蛋白质代谢增加氨基酸的转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4、对K+的影响促进K+内流,增高细胞内K+浓度促进Na+-K+-ATP酶活性,使胞内K+浓度↑,血K+↓2023/2/1413(二).促生长作用1、insulin结构与insulin样生长因子(IGF)相似,可与IGF-1受体结合,发挥促生长作用2、与insulin促进蛋白质、脂肪及核酸等合成有关2023/2/1414二、作用机制insulin本身不进入细胞内,靠靶细胞上的insulin受体来介导insulin受体为酪氨酸蛋白激酶,有、两个亚单位,亚单位可与insulin结合,使亚单位活化,产生效应2023/2/1415亚单位:胞膜外,可结合insulin亚单位:单次跨膜结构,具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可催化至少4种底物磷酸化,这些底物称为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023/2/14162023/2/1417insulin+insulinreceptor激活亚单位TPK活性→胰岛素受体底物磷酸化、活化→相关磷酸化级联反应通过G蛋白激活→PLC→IP3↑使葡萄糖转运蛋白从细胞内分布到细胞膜,加速葡萄糖的转运2023/2/1418三、体内过程口服易被消化酶破坏,无效,只能注射给药,需皮下/im注射,不能iv,皮下注射吸收快,t1/2为9~10分钟,作用可维持数小时主要在肝、肾灭活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影响其灭活2023/2/1419四、药用胰岛素分类短效:regulorinsulin中效:低精蛋白锌insulin,长效:精蛋白锌insulin,单组胰岛素:抗原性弱,化学成分较纯胰岛素泵:埋在皮下,缓释2023/2/1420五、临床应用糖尿病Ⅰ型DM经饮食、口服降糖药未获良好控制的Ⅱ型DMDM伴有高热、重症感染(创伤、分娩、怀孕、甲亢或其它消耗性疾病)、手术DM伴有严重并发症:酮症,高渗性高血糖昏迷,乳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全胰腺切除继发DM2023/2/1421细胞内缺钾时补钾用极化液:Glu+insulin+KCl(GIK)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2023/2/1422五、临床应用六、不良反应(一)低血糖表现:饥饿感、心悸、面色苍白、出汗、焦虑、震颤,严重者休克、死亡有些老人可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2023/2/1423防治①教会患者熟知其前兆及轻微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摄食)②一旦发生:轻度:口服糖水重度:50%Glu,iv,20~40ml中效、长效胰岛素内加锌,低血糖表现为头晕、嗜睡、神经情绪异常、运动障碍2023/2/1424(二)过敏反应一般轻微而短暂,如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换猪胰岛素/高纯度胰岛素即可一旦发生,可用H1受体阻断药/GC治疗(三)注射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增生,可换用高纯度胰岛素2023/2/1425(四)胰岛素耐受性(抵抗性)长期应用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每天用时超过200U慢性耐受急性耐受2023/2/1426产生机制:(1)受体前机制:体内产生抗体,阻止胰岛素向受体转运(2)受体水平:受体亲和力降低,数目减少(3)受体后机制:后续信号传导障碍,葡萄糖转运发生异常2023/2/1427处理:改用不同动物的胰岛素制剂加用口服降血糖药改用高纯度胰岛素2023/2/1428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2023/2/1429分类磺酰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药餐时血糖调节剂2023/2/1430一、磺酰脲类

Sulfonylureas品种最多、应用最广与磺胺类药结构相似,为最早的一类药可分为三代一代: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

,甲糖宁)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2023/2/1431二代:降糖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常用格列吡嗪(glipizide,吡磺环己脲,美吡达)格列美脲(亚莫利、迪北、万苏平)格列喹酮(糖适平)2023/2/1432三代: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格列波脲抗血栓作用强,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启动纤溶系统,可对抗DM的微血病变2023/2/1433(一)药理作用1.降血糖对正常人有轻、中度DM有效对重度或完全切除胰腺的DM无效2023/2/1434机制①促进insulin释放药物和B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结合,阻断细胞膜上ATP敏感的K+通道,阻止K+外流,引起细胞膜去极化,进而使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胞内Ca2+↑,促进insulin分泌。2023/2/1435②增强insulin的作用增强靶细胞对insulin的敏感性增加insulin受体的数目、亲和力抑制insulin代谢减少insulin和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insulin↑③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能是由于insulin和生长抑素释放增加,进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2023/2/14362.影响凝血功能(抗血栓)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可抑制血小板粘附,激活纤溶系统,刺激纤溶酶原合成,恢复纤溶酶活性减轻DM微血管并发症3.抗利尿作用→治疗尿崩症氯磺丙脲促进ADH分泌,增强其作用2023/2/1437(二)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在肝内代谢,肾脏排出氯磺丙脲→吸收慢,易蓄积→易引起持久低血糖(许多国家已不用)2023/2/1438(三)临床应用1.糖尿病(1)轻、中度的,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饮食控制无效的Ⅱ型DM(2)每日用量在40IU以下的病人/单用饮食控制无效(3)有insulin抵抗的患者,可加用2023/2/1439注:本类药之间无交叉耐受,用甲苯磺丁脲无效,用其他有效可在用药6~12个月突然失效,可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但最终一般需用insulin治疗2.尿崩症:氯磺丙脲2023/2/1440(四)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胃痛偶见肝损伤和胆汁淤积2.其他过敏反应CNS反应:眩晕、嗜睡、共济失调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溶血性贫血2023/2/14413.低血糖不多见,氯磺丙脲、格列本脲可引起持久性低血糖处理不当可引起不可逆损伤或死亡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良者更易发生由于低血糖往往持续较久,必须反复注射葡萄糖解救2023/2/1442二、双胍类Biguanides常用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降糖片,格华止)苯乙福明(phenformin,苯乙双胍/降糖灵)不良反应多,欧美已淘汰2023/2/1443药理作用1.降血糖明显降低DM病人血糖,对正常人无影响,作用机制与insulin无关2.降血脂作用LDL↓,VLDL↓,TG↓,Ch↓,延缓DM的血管并发症2023/2/1444——抗高血糖药减少血糖的来源减少Glu的吸收减少糖的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促进糖的去路促进组织对Glu的摄取、吸收、转运、贮存增加Glu的无氧酵解(骨骼肌肉)2023/2/1445临床应用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对insulin有耐受的肥胖病人(不促进insulin的释放)常与insulin、磺酰脲类合用2023/2/1446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金属味,食欲下降2.低血糖3.巨幼贫抑制VitB12吸收2023/2/14474.严重不良反应为乳酸性酸中毒苯乙福明易发生为增加糖的无氧酵解产生避免:严格掌握剂量<75mg/d严格掌握适应证:肝、肾功能不良,慢性心功能不全,尿酮体阳性禁用2023/2/1448三、胰岛素增敏药insulinactionenhancer常用药物噻唑烷二酮类:曲格列酮(roglitazone),肝毒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文迪雅)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环格列酮(ci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2023/2/1449药理作用1.降血糖增加脂肪细胞数量,并提高和改善其对insulin的敏感性促进肌肉、脂肪对Glu的摄取增强insulin的信号传递TNF-↓,抑制TNF-参与的insulin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抑制B细胞的衰退2023/2/1450作用机制:激活体内PPARr(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r)PPARr在调节insulin反应性基因转录中起重要作用2023/2/1451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降低TG、TC、LDL水平,游离脂肪酸↓,HDL↑增强LDL对氧化修饰的抵抗力3.抗血栓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2023/2/1452临床应用用于其它降糖药疗效不佳的Ⅱ型DM,尤其是有insulin抵抗者可单用或与insulin/磺酰脲类联用2023/2/1453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主要是嗜睡、头痛、胃肠道反应等2023/2/1454四、-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lpha-glucosidaseinhibitors常用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口服后很少吸收,50%在肠道排出,35%在肠道代谢2023/2/1455作用及机制抑制肠内的-葡萄糖苷酶,阻止碳水化合物分解为Glu,阻止多糖变为单糖,延缓吸收,→餐后血糖↓其中对淀粉酶的抑制最强,其次为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对乳糖酶无影响,血糖波动小2023/2/1456临床应用降糖作用弱,用于轻、中度Ⅱ型DM,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与insulin/磺酰脲类合用,减少它们的用量,餐后血糖↓↓,血糖波动小2023/2/1457不良反应几无全身不良反应(不吸收),仅有胃肠反应单用不引起低血糖,联用可导致低血糖,一旦发生,口服糖块无效,需补充Glu2023/2/1458五、其他类:餐时血糖调节药瑞格列奈:苯甲酸类衍生物,降低餐后血糖,非磺酰脲类,也通过刺激insulin分泌起作用,模仿insulin生理周期,降糖作用强,为格列本脲的3~5倍,用于Ⅱ型DM对糖尿病肾病疗效好2023/2/1459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