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训练5选修部分突破练选修3-4_第1页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训练5选修部分突破练选修3-4_第2页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训练5选修部分突破练选修3-4_第3页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训练5选修部分突破练选修3-4_第4页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训练5选修部分突破练选修3-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选修3-4突破练1.(2023·大连二模)(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解调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D.光纤通信和全息照相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E.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2)如下图,MN为半圆形玻璃砖的对称轴,O为玻璃砖圆心,某同学在与MN平行的直线上插上两根大头针P1、P2,在MN上插大头钱P3,从P3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P1、P2的像,调整P3位置使P3能同时挡住P1、P2的像,确定了的P3位置如下图,他测得玻璃砖直径D=8cm,P1P2连线与MN之间的距离d1=2cm,P3到O的距离d2=6.92cm.eq\r(3)=1.73,做出光路图并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解析:(1)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选项A正确;发射无线电波时不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解调,选项B错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选项C正确;光纤通信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而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干预原理,选项D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大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选项E正确;应选ACE.(2)作出光路图如图.那么sini=eq\f(AB,AO)=eq\f(2cm,4cm)=eq\f(1,2),得i=30°,∠OAB=60°OB=OAsin60°=4cm×eq\f(\r(3),2)=3.46cm根据几何关系得P3B=P3O-OB=d2-OB=6.92cm-3.46cmtan∠BAP3=eq\f(BP3,AB)=eq\f(3.46cm,2cm)=1.73得∠BAP3=60°故γ=180°-∠OAB-∠BAP3=60°由折射定律得n=eq\f(sinγ,sini)=eq\r(3)=1.73.答案:(1)ACE(2)见解析2.(2023·泰安模拟)(1)均匀介质中相距为a的两个波源S1和S2,振动频率均为f,产生的简谐横波沿其连线相向传播,振幅为A,波速为v.O为S1S2的中点,如下图.两波源的振动方向和初始相位均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质点O的振动频率为fB.质点O的振动频率为2C.质点O的振幅为2D.只要不满足a=neq\f(v,f)(n=1、2、3…),质点O的振幅就一定小于2AE.质点O的振动可能与波源S1、S2不同步(2)如下图,有一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A=30°.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在距AC边为d处有一与AC平行的光屏.现有由以上两种色光组成的很细的光束垂直AB边射入棱镜①红光和紫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比为多少?②为了使红光能从AC面射出棱镜,n1应满足什么条件?③假设两种光都能从AC面射出,求在光屏MN上两光点间的距离.解析:(1)质点的振动频率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A正确,B错误;S1和S2的振动在O点叠加,O点的振幅为2A,CxS1O-xS2O=0,所以O为振动加强点,即振幅总为2A,只有距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的点的振动与波源同步,所以质点O的振动可能与波源S1、S2不同步,E正确;应选ACE.(2)①根据公式v=eq\f(c,n),得eq\f(v1,v2)=eq\f(n2,n1).②由几何知识得到,红光射到AC面上的入射角i1=30°,要使红光能从AC面射出棱镜,必须使i1<C,而sinC=eq\f(1,n),得到sini1<eq\f(1,n1),解得n1<2.③设红光与紫光从AC面射出时的折射角分别为γ1,γ2.根据折射定律得n1=eq\f(sinγ1,sini1),n2=eq\f(sinγ2,sini2),又i1=i2=30°又由几何知识得,在光屏MN上两光点间的距离Δx=dtanγ2-dtanγ1代入解得x=deq\b\lc\(\rc\)(\a\vs4\al\co1(\f(n2,\r(4-neq\o\al(2,2)))-\f(n1,\r(4-neq\o\al(2,1))))).答案:(1)ACE(2)①n2∶n1②n1<2③deq\b\lc\(\rc\)(\a\vs4\al\co1(\f(n2,\r(4-neq\o\al(2,2)))-\f(n1,\r(4-neq\o\al(2,1)))))3.(1)如下图,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外表平行的厚玻璃砖的上外表,得到三束光线Ⅰ、Ⅱ、Ⅲ,假设玻璃砖的上下外表足够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B.玻璃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Ⅱ的折射率C.改变α角,光束Ⅰ、Ⅱ、Ⅲ仍保持平行D.通过相同的双缝干预装置,光束Ⅱ产生的条纹宽度要大于光束Ⅲ的条纹宽度E.光束Ⅱ与光束Ⅲ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一定相等(2)如图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问:①假设波速向右,波速多大?②假设波速向左,波速多大?③假设波速大小为74m/s,解析:(1)所有色光都能反射,由反射定律知,它们的反射角相同,可知光束Ⅰ是复色光.而光束Ⅱ、Ⅲ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偏折别离,所以光束Ⅱ、Ⅲ为单色光,故A正确.由图知:光束Ⅱ的偏折程度大于光束Ⅲ,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的折射率,故B正确.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出,经过反射、再折射后,光线仍是平行,因为光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所以由光路可逆可得出射光线平行.改变α角,光线Ⅰ、Ⅱ、Ⅲ仍保持平行,故C正确.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那么光束Ⅱ的频率大于光束Ⅲ,光束Ⅱ的波长小于光束Ⅲ的波长,而双缝干预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那么双缝干预实验中光Ⅱ产生的条纹间距比光束Ⅲ的小,故D错误.根据n=eq\f(c,v),那么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t=eq\f(2d,cosγ·v)=eq\f(2dn,cosγ·c)=eq\f(2dsin〔90°-α〕,cosγ·c·sinγ)=eq\f(4dcosα,c·sin2γ),因光束Ⅱ的折射角γ较小,故t较大,选项E错误.应选ABC.(2)由题给图象可知λ=8m,由3T<t2-t1<4T知波传播距离为3λ<Δx<4λ,即n①当波向右传播时,波传播距离为s=3λ+eq\f(3,8)λ=(3×8+3)m=27m,波速为v=eq\f(s,t)=eq\f(27,0.5)m/s=54m/s.②当波向左传播时,波传播距离为s=3λ+eq\f(5,8)λ=(3×8+5)m=29m,波速为v=eq\f(s,t)=eq\f(29,0.5)m/s=58m/s.③假设波速大小为74m/s,在t=t2-t1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vt=74×0.5m因为s=37m=4λ+eq\f(5,8)λ,所以波向左传播.答案:(1)ABC(2)①54m/s②58m4.(2023·吉安模拟)(1)如下图,甲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乙为介质中x=2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质点Q的平衡位置位于x=3.5m处,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0m/sC.在0.3s时间内,质点P向右移动了3D.t=0.1s时,质点P的加速度大于点Q的加速度E.t=0.25s时,x=3.5m处的质点Q(2)如下图,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和A1B1C1,∠A=∠A1=30°,AC面和A1C1面平行,且A、B1、C1在一条直线上,两三棱镜放置在空气中,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光线从A1B1面射出时,出射光线方向与入射光线O的方向平行.假设玻璃的折射率n=eq\r(3),A、C1两点间的距离为d,光线从A1B1面上的b点(图上未画)射出.①画出完整光路图;②a、b两点间的距离x为多大?解析:(1)由题图乙读出,t=0时刻质点P的速度向上,那么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由题图知:λ=4m,T=0.4s,那么波速v=eq\f(λ,T)=10m/s,故B错误.简谐横波传播过程中,质点P只上下振动,不向右移动,故C错误.t=0.1s时,质点P位于波峰,可知,质点P的位移大于质点Q的位移,由a=eq\f(kx,m)知,质点P的加速度大于质点Q的加速度,故D正确.在t=0.25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x=vt=10×0.25m=2.5m,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t=0.25s时,x=3.5m处的质点Q到达波峰位置,故E正确.应选ADE.(2)①光线垂直AB射入玻璃,因入射角为0,因此折射角也为0,当光线射入AC界面上时,因入射角为30°,由于玻璃的折射率n=eq\r(3),因此临界角小于30°,那么不满足全反射的条件,那么光线会射出玻璃,根据光的折射定律,那么有n=eq\f(sinγ,sin30°),解得γ=60°,根据几何关系,结合光路可逆性,那么光线从A1B1射出光线仍垂直A1B1,光路图如下图:②根据光的折射定律,那么有sinα=nsin30°,且∠ace=α-30°=30°,∠C1ec=90°-α=30°由几何关系x=dcos30°,解得x=eq\f(\r(3),2)d.答案:(1)ADE(2)①光路图如下图②eq\f(\r(3),2)d5.(2023·厦门二模)(1)日本仙台以东地区曾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km,地震随后引发10m高海啸,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为500~600km/h,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eq\f(1,25)左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海啸波是机械波B.美国夏威夷发生的海啸是由于日本发生地震并将该处的海水传到了美国夏威夷而引起的C.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异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海啸预警D.海啸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中a点经eq\f(1,4)周期时将到达10m高的波峰处E.海啸波的频率大约1.25Hz(2)如下图为一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柱玻璃砖的横截面,OA为水平直径MN的中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紧靠在玻璃砖的右侧且平行OA放置.一束复色光沿与OA成θ角的半径方向射向O点并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和一个光斑,当θ=30°时,光带的最高点与N点的距离为eq\f(\r(3)R,3),增大入射角,当θ=45°时,光屏上恰好只出现一个光斑,求:①玻璃对复色光的折射率范围;②当θ=30°时,彩色光带的宽度.解析:地震波和海啸波都常见的机械波,A正确;美国夏威夷发生的海啸是由日本发生的地震引起的,但并不是将该处的海水传到了美国夏威夷而引起的,B错误;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eq\f(1,25)左右,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异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海啸预警,C正确;题图中海啸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中a点振动方向向上,经eq\f(1,4)周期时将到达10m高的波峰处,D正确;由题图可知,海啸波的波长为λ=400km,那么f=eq\f(v,λ)=eq\f(\f(500,3.6),400000)Hz≈0.00035Hz,E错误;应选ACD.(2)①当θ=30°时,其光路如下图,由题意知BN=eq\f(\r(3)R,3),即α=30°,所以最大折射角β=60°.由折射率定义知最大折射率nmax=eq\f(sinβ,sinθ)=eq\r(3),θ=45°时,所有光线均发生全反射,光屏上的光带消失,反射光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由全反射规律及题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