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1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2页
《欢乐颂》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乐颂》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作业内容

一、教学内容:

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贝多芬与歌德》之《欢快颂》。

二、教学理念:

21世纪,音乐教育教学面临着深刻的改革和观念的更新。音乐观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然而音乐观赏教学却是很多师生可怕上的课,为了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本课将转变原来单一的观赏教学模式,拟采纳以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穿插融合开放式和综合式教学模式,并采纳多媒表达代化设备作帮助手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对全体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力量,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我们学校的上课音乐。同学们每天至少都能听到七遍音乐,由生到熟,由听到唱,由被动到主动,观赏这首乐曲成了他们一种习惯。利用这深入人心的音乐引入贝多芬及其作品《欢快颂》。

(一)通过了解世界音乐巨人贝多芬的音乐故事和作品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喜爱世界优秀作品的热忱,提高学生的音乐观赏力量和培育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体验作品的意境,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积极性,我以音乐为载体,采纳师生互动的方式,同时采纳分层次的诱导教学法(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通过齐唱二部轮唱二部合唱的演唱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作品,进展其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制造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力量。

(三)颂歌的范畴很广,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颂歌,加深他们的了解,同时教师也适当提出一些革命歌曲、民歌、甚至流行音乐都有颂歌的存在。流行音乐是中学生们的兴奋点,抓住这一点,提高他们搜集的积极性,在区分颂歌这一环节时,学生的心情高涨,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些班级没有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己把VCD转成录音带拿来学校与同学们共享。

课型:

观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预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钢琴

四、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看演出录像,学唱《欢快颁》,使学生情愿观赏,学唱高品位的音乐作品,从音乐中享受欢快,感悟关心人类的美妙情感。

(二)师生争论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叙述音乐故事,使学生进一步喜爱世界闻名音乐巨人,同时培育学生不畏艰险,在逆境中奋起的优秀品质。

(三)培育学生二声部轮唱以及二声部合唱的力量,要求逐步做到声部和谐、均衡。

(四)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什么是颂歌,并搜集颂歌与同学共享。

五、教学重点:

观赏与学唱《欢快颂》

六、教学难点:

(一)其次声部5和7的音准

(二)二声部轮唱及合唱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近贝多芬,查找欢快。

1.随着学校的上课音乐《命运交响曲》学生进入课堂。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曲子?

生:《命运交响曲》。

师:曲是谁?

生:贝多芬。

2.你了解贝多芬吗?你知道哪些关于贝多芬的状况?(学生举手答复,教师补充有关贝多芬的小故事)

【贝多芬简介】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母亲是厨娘。他的音乐成长道路从一开头就布满了苦痛和磨难,他有着非凡的音乐天赋,却并不与“神童”莫扎特同一类型,他是靠不断的积存、努力、生活的磨炼、与命运的搏斗铸炼出深邃、有力、博大的音乐风格。他四岁开头学琴,八岁开头登台演出,二十六岁开头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与人沟通。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被人们尊称为“乐圣”、“音乐巨人”。

【音乐故事】翻开课本第26页至27页,阅读音乐家《贝多芬与歌德》连环画。

3.教师小结:贝多芬一生都在查找欢快,惋惜他一生坎坷,屡受挫折,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多少欢快,但他却给世界带来无比的欢快。让我们共同走进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体会那无比的欢快!

(二)走进《欢快颂》,享受欢快。

1.出示贝多芬头像,欣赏《第九交响曲》演出时的盛况,并让学生争论、分析乐曲是如何表现“欢快”这一主题,并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乐句。(展现课件)

(1)作品简介(展现课件)

《欢快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其次局部,它依据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同名诗歌写成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颂歌体裁,具有进展曲风格。作品集中表达了他的“自由、公平、博爱”的抱负,也有人称《第九交响曲》》为“博爱交响曲”。它是一部一气呵成、气概磅礴的交响合唱曲,也是他最突出的交响曲之一。

(2)时代背景

此曲为1824年贝多芬耳聋时创作的,也是他精神和物质很困苦时所作的不朽之作。《欢快颂》不仅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也是他一生的总结,反映了他那坚韧的斗争精神。首演时,他亲自指挥获得胜利,他自己没有享受过欢快,而把宏大的欢快献给全世界的人。

(3)贝多芬各时期创作年月与作品(展现课件)

少年时期1770-17824岁学钢琴,8岁登台演出,13岁出版个人作品

青年时期1782-1792钢琴曲、重奏曲、歌曲等

成熟时期1792-1802《悲怆》《月光》《第一交响曲》《其次交响曲》

英雄时期1802-1812《热忱》《拂晓》《献给爱丽丝》《英雄》《田园》《爱格蒙特序曲》

顶峰时期1817-1827《第九交响曲(合唱)》《庄重弥撒曲》

(4)复听《欢快颂》(展现课件)

(5)简洁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表达“自由、公平、博爱”精神的小故事。

(四)学唱《欢快颂》

1.齐唱《欢快颂》,留意把握音准和节奏。

(1)请学生评价唱歌状况,指出缺乏,并提出修改意见。

(2)让学生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

2.二部轮唱《欢快颂》,留意每个声部起唱的先后不同,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声乐效果。(出示轮唱乐谱)

3.合唱《欢快颂》,合唱训练时要留意先唱其次声部,解决难点5和7的音准,后唱第一声部。师生合作进展二声部演唱,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其次声部,然后学生唱其次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最终学生分二声部合唱,(选择音准较好的同学唱其次声部,其他同学唱第一声部。)男女和各组之间的交换,要求学生用高位置演唱,心情饱满,声音谐和、统一。(出示合唱乐谱)

4.让学生说出三种不同演唱形式的体会。

(五)走进颂歌,制造欢快。

1.你了解颂歌吗?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什么是颂歌?(学生答复后教师小结。)

【出示文字】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军队、英雄人物、壮美山河及一切美妙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颂歌一般具有节奏平稳,旋律宽广、庄重、雄伟、亲切、热忱等特点。

2.观赏颂歌《走进新时代》片段,让学生说出其歌颂对象,并举出三首以上歌颂祖国或伟人的歌曲。(展现课件)

3.教师播放几首音乐片段(其中有革命歌曲、民歌、流行歌曲等),让学生区分哪些是颂歌。

八、走出课堂,感受欢快

教师指挥,学生用行进的速度边唱边走出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毕本节课。

课例点评:在观赏教学中作一些演唱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的心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采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训练方法,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又可以提高他们观赏音乐作品的力量,同时充分利用提问的技巧,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赏音乐作品,以美的音乐形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绽开联想,很快进入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境之中,提高观赏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比拟多,课前肯定要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要预习。教师预备应充分,留意各个环节要紧扣,要把握好时间。《欢快颂》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欢快颂》第一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