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_第1页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_第2页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_第3页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_第4页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页共17页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蛋和蛋制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蛋和蛋制品活动简析:蛋和蛋制品是中班幼儿熟悉与感兴趣的,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化。幼儿每人带一只不同品种的蛋,人人参与。在动手打蛋的环节中,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才能。通过比拟各种品种的蛋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老师又当场制作炒蛋,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最后一环节,让幼儿在布置好的餐桌和柔和的音乐中进展自助餐,给幼儿美的享受,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活动目的:1、在认识蛋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才能。2、通过活动知道蛋是有营养的,对自己身体有好处。3、在自助餐中形成文明的好习惯,享受生活的乐趣。活动准备:1、老师:鸭蛋、鸡蛋、鹌鹑蛋、鹅蛋各一个,电炒锅三只。2、幼儿:每人一只碗、一把勺、一只蛋。3、鹅及蛋制品的课件。4、自助餐物品:桌布、盘子及各类蛋制品。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认识蛋的种类。〔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了一只蛋宝宝,请你们看一看你带的蛋宝宝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是哪一种小动物生出来的,然后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2〕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蛋宝宝。〔3〕老师介绍鹅蛋宝宝,看鹅生蛋的课件。〔4〕请小朋友摸一摸蛋宝宝,有什么感觉?〔蛋壳摸上去是凉凉的,很光滑〕〔5〕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蛋宝宝一样吗?〔6〕老师小结: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它们的颜色不同,有大有小,但是它们的壳都是很光滑的。2、认识蛋白和蛋清。师:这光滑的蛋壳里到底藏了些什么东西呢?你们翻开来看看就知道了。〔1〕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打蛋。〔2〕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结:不管什么蛋,里面都有黄黄的、圆圆的叫蛋黄,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烧熟了就是蛋白。3、粗浅介绍蛋的营养价值。师:小朋友每天都吃蛋吗?为什么要吃蛋呢?小结:我们每天要吃一个蛋,但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没烧熟的蛋也不能吃,里面会有许多细菌,吃了我们的肚子会痛。4、让幼儿讨论蛋的吃法及做成哪些蛋制品。〔1〕你吃过哪些蛋做的东西?〔2〕看蛋制品课件〔3〕现场做炒鸡蛋。5、自助餐。边吃边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蛋的味道怎么样?活动延伸:1、练习做蛋壳贴画2、让幼儿搜集各种动物的蛋的图片【以下为赠送相关文档】精选教案阅读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面粉制品》含课件【活动目的】1、通过感知和操作,理解面粉的特性。2、感知面粉加了水再用双手揉捏后会变成面团的变化。3、知道面粉可以做成各种有营养的好吃的食品。【活动准备】教具:面粉的由来ppT,面粉制品图片展示ppT。干面粉假设干、水、滴管各一份。学具:人手一份干面粉,每桌一盆水、水中放假设干滴管。其他准备:每桌一块一次性桌布铺好,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擦手抹布假设干。配套课件:小班科学课件《面粉制品》ppT课件下载kj./ppt/1733.【活动过程】一、感知面粉的特性。1、让幼儿观察:你们看盘子里有什么?2、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用眼睛看一看。面粉长得什么样子?用手捏一捏,说一说面粉又是什么样子?3、在幼儿表达根底上,引导幼儿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二、简单理解面粉的由来。提问:你们知道面粉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ppt课件〕三、感知面团的特性。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将面粉加水变成面团的操作过程。2、幼儿尝试使用滴管往面粉里加一次水,并揉和,说说面粉发生了什么变化?3、再次加水,并揉和,说说变化。4、小结:面粉加水后揉和会变成像橡皮泥一样的面团。四、理解面粉制品。1、面团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样?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好吗?2、面团可以做成什么?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知小草》【活动目的】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并能说出几种常见小草的名字。2、理解小草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请家长抽时间带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小草,获得一些草的知识。【活动过程】一、导入。1、谈话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大树和花儿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小草。2、交流带来的小草。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小草,他是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尽量多交流不一样的小草,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重点引导幼儿从小草的根、茎、叶、介绍自己的小草〕二、交流校园里找到的小草。1、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等会我们草地上寻找小草。〔〕看看有没有我们刚刚认识的好吗?2、带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小草。3、边寻找、边说一说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来看一看它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如有不清楚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下〕三、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1、理解小草的功能。刚刚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1〕饲料: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些小草可以喂小鸡、喂猪等。小草可以当饲料,喂动物吃〔2〕食用:有的草不光动物能吃,我们人类也可以食用。如:草头、荠菜、马兰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颜色,像麦草就能染青色〔我们吃的青团就是用麦草的汁染出来的。〕〔3〕净化空气:〔可启发幼儿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保护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潮湿。〔4〕药用:有的小草还可以做药,如蒲公英、马兰草,鱼腥草就能做药。2、理解小草的害处。师:小草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人们还要锄草呢?〔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花园里长了杂草,花园就不美观了。〕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锄掉。四、品味小草。有些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各种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意的吃小草,我们找到的这些小草中马兰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请厨房的师傅帮我们做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一起品味一下。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蝶变》【活动目的】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活动准备】1、制作ppT课件。2、毛毛虫生长演变图,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3、选取一段音乐。【活动过程】一、开场局部老师直接导入活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吧!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毛毛虫找妈妈》,让幼儿初步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根本特征。讲述故事时老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2、提出问题:①毛毛虫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卵是什么样子的?②毛毛虫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见了谁?蚯蚓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出示触角)③毛毛虫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谁?蜗牛又是怎么说的?(出示翅膀)④毛毛虫又看到了谁?小鸟怎么对它说呢?(出示六条腿)⑤毛毛虫终于找到妈妈了,它的妈妈是谁呢?它长得什么样?⑥毛毛虫发现自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觉得很奇怪,那蝴蝶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呢?二、说一说,做一做1、请个别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给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排序。3、老师小结(出示图谱):原来毛毛虫是这样长大的,它先是一颗小小的卵,渐渐地变成一条毛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然后,它又变成一只蛹,最后,它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再产卵,这样一个循环的生长过程。三、游戏表演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四、欣赏各种蝴蝶图片,理解蝴蝶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究情感。①播放课件,欣赏蝴蝶图片。②介绍蝴蝶的相关知识。五、延伸活动:如今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美丽的蝴蝶,看看它们还有哪些机密吧!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林中漫步》设计意图: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互相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主动发现,获取有关科学知识。一片片小小的秋叶里,蕴藏着多少早春的细雨、盛夏的烈日、金秋的清露和严冬瑟瑟寒风的旋律啊!科学活动《林中漫步》带着幼儿走入树林,欣赏树叶在风中的舞蹈。教学目的: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树林的美丽和多姿多彩。2、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教学准备:1、选择一处有多种树木的小树林。2、幼儿用书第1-2页。3、有集体漫步的经历,有较多树的小树林、幼儿人手一个小筐。教学过程:一、林中漫步,感受树林的秋色。1、老师:秋天到了,小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到小树林里去看看吧。2、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漫步、玩耍、自由交谈。师幼共同在小树林中看看、听听、闻闻、摸摸,运用多种感受小树林的气息和秋天给小树林带来的变化。鼓励幼儿边四散自由观察边与同伴交谈。二、林中讨论,交流对小树林的感受。1、师幼共同围坐在小树林中,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秋天到了,小树林在悄悄地变化,谁来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又是怎样发现的。(请幼儿个别表达。)2、用多种感官再次感受秋的气息。老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味道老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老师:用脚踩一踩落叶,你听到了什么?轻轻地踩,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让我们仔细地看,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三、用肢体动作学一学树叶漂亮的样子。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老师:瞧,小树叶在跳舞,我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四、林中拾叶,体验搜集活动的乐趣。1、老师:秋叶跳着舞蹈落下来了,让我们把它们捡回教室,再和它们玩吧!2、师幼一起搜集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树叶,放到自己的小筐子里,带回教室。活动反思:幼儿在模拟游戏和捡落叶的过程中,感受到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也积累了对秋天树叶和树叶的感性经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大胆表达自己对小树林的感受与发现。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处处蕴含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邢台市第三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着下来到市郊欣赏秋天的树叶。一走进树林,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拿起篮子拾落叶。飘落的树叶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也开启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我的叶子像扇子、我的叶子像小船、我的叶子像。活动中老师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巧妙点拨,并有机的引导幼儿观察、考虑和判断,理解不同树叶的特征和规律。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平常很少见到的东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更充实、更丰富。幼教科研是教育科研的一个组成局部。它是探究幼儿教育科学的认识过程,以提醒和发现幼教领域内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研究幼儿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为目的。听课反思:这一节科学课,老师与幼儿互动良好。充分调动了本班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1和许多》活动目的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它们合起来是许多。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开展感知才能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假设干、小鱼图片假设干、音乐磁带《去郊游》。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老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1.稳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稳固对1的认识。2.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老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老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老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老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理解许多可以分成许多的1。(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老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小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老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活动延伸幼儿到院子捡树叶,每人捡一片,合起来是许多。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存在的1或许多的关系。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橙子和橘子》【活动目的】1、能主动观察、理解橙子和橘子的外形特征,比拟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培养孩子探究的欲望。【活动准备】1、橙子和橘子假设干。2、集体记录观察表两张〔一样与不同的地方〕。【活动过程】1、我知道的水果。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你都知道如今冬季有哪些水果吗?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知道的冬季盛产的水果。2、观察橙子和橘子并进展记录。〔1〕橙子和橘子,实体出现。师:我带来了两种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师:这是什么呢?〔橙子、橘子〕〔2〕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相似的地方,都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